孟蕾 黃楠 陳偉 田險峰 王美芹
【摘 要】菏澤市近年來經濟發展快速,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政府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大,在校企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具體實施和運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若政府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方面能進行更加明確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的推進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的校企合作,從而促進職業教育和地方經濟的共同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角色定位
一、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發展現狀
(一)校企合作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
當今社會各種競爭異常激烈,不但教育行業中的職業院校為促進自身的發展,提升教育的質量,力求使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主動參與到企業的合作中去,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發展理論與實踐將結合的新型職業教育模式。同時,企業也因自身長遠戰略發展與人才儲備培養的需要,迫切需要選擇專業對口的合適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實現資源與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
(二)國內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現狀
一方面,在傳統學科本位思想的影響下,社會各界普遍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態度還處于上升期,政府、社會、企業、家長學生等方面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看法和重視程度還是有很大差別。大部分合作教學僅停留在淺層次、松散型的狀態,校企雙方合作的積極性普遍不高。由于政府重視程度不同,各地立法水平也有較大差異造成區域發展不平衡。另一方面,政府在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主導位置缺失,并沒有充分發揮好其作用,統籌協調力度不夠,經費支持有限,未能真正激發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動力。在這樣的環境下,職業教育及其所推崇的校企合作模式遇到了發展的瓶頸。
(三)國外校企合作的經驗啟示
1.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
“雙元制”教育模式是德國開展職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由德國政府立法支持,企業和學校主動合作,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共同參與培養專業技術工人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院校和企業各代表“一元”,沒有對學生設置較高的門檻。接受雙元制培訓的學生首先獲得主體中學的畢業證書,直接或間接根據自己的發展需求和職業規劃選擇一家企業,并與企業簽訂培訓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之后根據合同的培訓位置去職業學校進行相關職業技能的學習和培訓。“雙元制”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企業幾乎全程參與,校企合作無處不在。
2.美國“合作教育”模式
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最早由辛辛那提大學的郝曼·施奈德教授提出“工學交替”的培養模式,即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參加理論學習,另一組參加技能實踐,一星期后兩組進行對換,以達到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同步增長的目的。隨后,這一模式在美國學校得到大力推廣,并不斷創新和補充,逐漸形成了“半工半讀”、“勞動實習”、“工余上課”等多種模式,這些將課堂學習和生產性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統稱為“合作教育”。美國政府針對職業教育的這種模式立法比較細致完備。
二、政府角色的重要性
我國無論是職業教育體系還是企業行業都不成熟,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企業行業,都還不能獨立承擔起主動引導另一方實施校企合作、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職責,這就必須要求政府角色定位準確,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和主動引導作用,通過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推進校企合作深入發展。地方政府也應該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深化校企合作,服務地方經濟為總體目標,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法規和政策,明確職責,建立相應的監控和評價、激勵機制,鼓勵社會資源參與校企合作。
三、菏澤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與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角色定位的現狀
(一)菏澤市職業教育概況
菏澤市的高等職業教育與全國各地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點。目前,菏澤市擁有多所高等職業院校,而具有全國專科招生能力的公辦院校主要有3所:菏澤醫學專科學校、菏澤家政職業學院及菏澤職業學院,其中,這些學校歷史悠久,辦學經驗豐富,師資力量雄厚,涵蓋了醫學、家政、電子、財經、制造等多種專業和方向,但傳統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實踐開拓能力。
(二)政府指導下校企合作情況
在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下,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是上下級行政隸屬關系,集職業院校的舉辦者,行政管理者與一身,在政策保障、辦學資金、資源投入、專業設置等諸多方面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長期以來形成了“單一、封閉、指令性強”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學運行機制。
(三)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1)政府定位不明確,參與積極性不高。
根據目前對菏澤市職業院校校企合作進程的調查,發現校企合作基本是校企的自發行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不僅沒有占據主導地位,反而參與的積極性較差,沒有科學性的引導和幫助進一步推行校企合作。在促進、推動校企合作項目發展上,政府比較懈怠,多是職業院校與企業已經達成共識后請政府出現,做一些表面工作,但往往流于形式,真正的實際效果往往很少能產生。
(2)政府監管協調不力
在校企合作監管方面,菏澤市目前還沒有部門明確監管職責。當前很多建立在人情關系上的校企合作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十分不穩定,當學校和企業過度看中自身利益而忽視對方,或其中一方利益受損,無法找到明確的主管部門通過規范化、制度化的渠道將其公平公正的解決。長時間之后,校企合作的參與方沒有太高的興趣去展開進一步的合作工作,致使校企合作最初的發展初衷無法真正實現,也不能為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培養更多的專業性技能人才,至此校企合作的就會陷入困境。
2.政府在校企合作存在諸多問題的原因
(1)思想認識不到位
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必須尋求政府的扶持,讓政府在合作中占據主導地位,從思維層面上重視校企合作,并制定相關性的政策來引導發展。根據現有的措施意見及校企雙方自發的開展合作的情況來看,菏澤市政府在響應"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國家政策中并沒有做到及時、盡力,職業教育仍未被納入重點發展的范疇。政府更多注重的是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
(2)職能作用發揮方向不準
政府職能作用發揮方向不準,主要是:內、外不分,主、次不準。政府喜歡什么都管而什么都管不好,分不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沒有一個側重點。新形勢、新常態下應當發揮什么職能作用搞不準。
四、對政府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角色定位的建議
(一)政府完善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政策
為了進一步推動校企合作,政府應該主動承擔政策制定的責任,加強政府的各項鼓勵和扶植政策力度,以引導、規范、協調職業校企合作的開展和實施。
(二)政府應加大職業校企合作執行和監管力度
菏澤市政府應該盡快出臺有利于穩步推進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加大對學校和企業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執行力度。利用相關政策,將更多的企業引入到人才培養上來。對校企合作中表現比較突出的企業給與更大的支持;而對那些在校企合作中作用發揮不明顯的企業給與相應的懲處。
【參考文獻】
【1】劉冰潔,赤峰市政府推進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MPA教育中心,2017(01)11-12.
【2】植寶,政府推進公辦高職校企合作對策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5(02)34-35.
【3】蘇俊玲,美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實踐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09)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