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要:根據體育專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體育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和目標必須重新構建。為了實現課程內容的系統化、綜合化和開放化,實現學生整體素質與全面能力的提高,實現科學的課程內容與先進教學方法的統一,實現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師資建設的同步發展,在課程結構的設計上,要建立多樣紛呈的立體結構,組成縱橫交錯的網狀結構,創造吐納有序的開放結構,形成詳略得當的召喚結構。
關鍵詞:體育教育類專業;課程改革;課程結構設計
前言:
體育教育專業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從事體育學科的教學、科研及體育行政管理人員的任務。要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必須根據培養目標設計相應的課程體系、內容、教學方法和體育教學管理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培養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是核心與關鍵因素。因此,體育專業必須發揮自己的優勢,進行課程體系和內容的改革。
1.體育課程體系建設的整體思路和建構目標
1.1 課程改革的整體思路
為培養適應21世紀的大體育,特別是面向基礎教育的體育管理、體育科研、教學實踐等方面的復合型人才,體育系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吸收國外課程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對體育系本科各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進行改造、更新,建立一種新的有特色的課程結構和體系。
1.1.1 根據培養目標設計課程內容體系
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個體發展需要和體育教育專業特點,體育專業新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各級各類學校體育學科教師、中小學教改實驗科研人員、體育管理人員以及攻讀高一級學位的預備人員。使他們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熱愛體育事業,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能為人師表;系統掌握體育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體育調查、實驗、管理能力,具有從事社會體育教育等其他教育工作能力;能掌握一門外語并熟練運用計算機。因此,在設計課程體系和結構時,要考慮新的培養目標的要求,實現課程體系結構與培養目標的一致。
1.1.2 根據教學規律追求教學內容、課程形勢與課程管理的內在一致
在課程內容上,保證基礎課在課程體系中的基礎地位,保證學生的基本體育理論、基礎文化素養、基本能力得到提高,并具備現代社會繼續學習、生產、生活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為學生今后從事各種體育實踐和理論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在課程形式上,新課程體系和結構要打破傳統的單一學科課程體系,提倡不同類型、不同功能、不同形式的課程在結構上的一致,如必修課和選修課、基礎課和專業課、理論課和實踐課,形成多種課程結合和交叉的課程體系。
1.2.體育課程體系的建構目標
1.2.1.實現課程內容的系統化、綜合化和開放化
在建構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要對體育系各專業所教知識進行精選,在加強傳統課程中基礎性、綜合性、實用性較強的,體現體育教學規律和體育專業大學生成長規律的主干課群的汲取和研究的同時,大力充實現代國內外體育科學研究成果,擴大理論知識的比重,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陳舊、過時、龐雜的內容進行刪除,對重復、繁瑣、單調的課程結構進行改革和調整。
1.2.2.實現學生整體素質與全面能力的提高
學生整體素質與全面能力的提高是課程結構改革的最終目標。因此,在課程設置和教材的編寫中,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注意通過教材培養學生的探索和追求精神、自學能力,并盡量讓學生參與多種實踐活動,親自動手,掌握科學的探索新知識的方法。加強現代體育教育技術課程的內容,注重培養學生采掘、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使用現代體育教育技術的能力。這是課程改革預期達到的目標。
2.體育課程體系的結構類型
2.1 建立多樣分層的立體結構
這種結構以“通用課程”和“專業課程”為核心內容,根據社會需要和學生特點靈活的進行多種課程的立體組合,實行新課程體系的多元性、層次性和多功能性。這種多樣分層立體結構的課程體系在保證學生掌握扎實、廣博的基礎知識和體育技能的同時,也保證了學生了解世界體育發展的新理論和新趨勢;既保證各學年的分段和各學年的重點,也保證各學年之間的聯系和銜接;既注意課程社會化的要求,也注意組合個性化課程;既注意培養學生廣泛的適應能力,也注意培養學生的發展潛能,從而形成多種課程、靈活分段、彈性結構、科學內容的立體模式。
2.2 組合縱橫交錯的網狀結構
新課程體系追求多種課程的組合和交叉,按照全面發展與自由發展的要求,擴充傳統課程概念,創建形式多樣的課程類型,形成多種課程形式相結合的系統。以單科課程和綜合課程的結合實現多學科之間的聯系與溝通,改變以往分科過細的專業課程體系,突破傳統的學科分類;以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交叉促進知識與能力、知識與態度的轉換,除在課程體系中優化學科課程以保證知識的系統性之外,增加體育表演和體育的藝術欣賞等不同內容的課型,保證學生忠誠人民體育事業的態度形成和多方面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季瀏.體育與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