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芳
摘要:在簡介了現代學徒制及其在我國的試點情況的基礎上,本文著重闡釋了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關鍵詞: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問題;改進措施
一、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及其主要特征
學徒制有傳統和現代之分。傳統學徒制,又可以從師傅和學徒兩個角度來闡釋,從前者來看,是指其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現身說法等等手把手地把職業技能傳授給學徒;從后者來看,則是其通過實際操作、現場訓練等等掌握謀生之計。
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新型的、先進的職教制度與人才培養模式,簡而言之,就是在不改變傳統學徒制核心內容的基礎上將其進一步擴大和發展,或者說是將其現代化了。這種“現代化”,主要體現在將傳統的學徒培訓模式延續、延伸到了現代的學校教育中來,企業和學校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共同完成職業教育這一任務。澳大利亞、英國以及德國的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均是如此。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具體做法是學生或者學徒在企業與學校之間交替進行培訓與學習,即工學交替、半工半讀,也稱為學中做、做中學。
(一)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基礎是校企合作
這種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越是密切,就越有利于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二)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核心是對學徒或者學生進行培養
學生素質的提高以及高質量人才的培養既是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出發點,又是其落腳點與根本目標。
(三)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學校和企業之間聯系的紐帶是課程
在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對于人才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引領方向作用的課程在成為重要的實施抓手的同時,還成為聯系企業師傅與職業院校教師的紐帶。
(四)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重要支撐是學校及其教師、企業行業及其師傅的深度參與及對學徒的深入指導
1.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中徒弟向師傅學習的時間
這既可以由二者約定時間進行,也可以由二者借助于現代通信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等進行。
2.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中學生的培養方式
職業院校負責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行業企業生產一線則負責學生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這二者交替進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工學結合。
3.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中學生的培養目標
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不再是單純地培養技術熟練的工人,而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這種人才要既有理論又有實際。
4.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中學生的考核方式
由職業院校的教師、行業企業生產一線的師傅以及教育部門等多個主體共同進行考核。
二、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在我國的試點背景及試點情況概覽
在我國現行的職教體制下,盡管職業院校的學生們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較為豐富,但是卻存在著實際操作經驗嚴重不足的缺憾,從而導致職業院校的畢業生滿足不了企業實際工作的需要。雖然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最后一個學年都要進行頂崗實習,但是由于在此過程中,企業毫無主導權,除了獲得一點點廉價勞動力之外,別無所獲,所以它們往往只重視對實習生的使用,而缺乏對實習生進行培養的積極性,因而導致實習生頻繁跳槽等等成為普遍存在的現象,所有這些都成為培養新型技能人才的嚴重制約因素。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對于企業及行業參與職教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及校企合作的進一步深化、產教的進一步融合而言,無疑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實現產業需求和專業設置之間、職業標準和課程內容之間、生產過程和教學過程之間、職業資格證書和畢業證書之間、終身學習和職業教育之間這五組無縫對接,使得過去那種實踐和理論之間互相脫節,能力和知識之間彼此割裂,實際工作情境和教學場所之間相互分離的不利狀況能夠有非常大的改觀,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及質量進一步提高,技能及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也得到進一步的創新。
以我國教育部文件《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的印發及相應工作方案的制訂為標志,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于2014年8月正式開始在我國進行試點工作。一年后的8月5日,我國首批165家作為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的行業牽頭及試點單位被教育部遴選出來。又過了兩年,另有203家單位被確定為第二批教育部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我國教育部在遴選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單位時,所遵循的工作程序主要有以下三步,即在單位自愿申報的基礎上,經過省級推薦,最后要通過部級評議。
三、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存在的問題
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在我國的試點工作,自2014年開始實施以來,至今已有四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的數量持續增加,影響力不斷擴大,同時還涌現出一大批可圈可點的試點成果。但與此同時,由于目前我國各界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對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科學認識,進而導致我國的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許多嚴重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個別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所取得的經驗并不具有太大的推廣價值
現在最為流行的所謂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試點經驗,是企業應職業院校的要求安排若干師傅,由師傅對職業院校的學徒進行適當的指導。這種經驗,并不是什么新鮮經驗,究其實質,仍然屬于對校企合作、頂崗實習、訂單培養、工學交替以及冠名班級等等的修修補補、重新包裝或者換個視角所進行的重新解讀而已。當然,也有少數試點經驗貌似很不一般,非常吸引眼球,其典型做法是:包括配備師資力量、設置課程以及招生、組織教學等等在內的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企業都會全方位地介入,并通過承擔學費等方式進行一定的資金投入,最終實現為企業定制所需員工的目的。但其實這類經驗在實踐中是無法復制的,從而也就不可能被推廣開來。原因是上述經驗成功的關鍵,在于實施院校至少要擁有以下兩種特殊關系中的一種:一是其與政府之間的特殊關系。有了這種關系,才能獲得政府的某項特殊政策,并進而將某個地區某個職業的人才供給權壟斷在自己的手中;二是其與企業之間的特殊關系。有了這種關系,就能將企業內部某類人才的供給權壟斷在自己的手中。然而,這兩種特殊關系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擁有的,恰恰相反,只有少數個別企業才有可能擁有,這就導致這些經驗不能復制,也不具有推廣價值。尤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種經驗下的學徒制究其實質仍然屬于傳統學徒制的范疇,而不屬于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因為這些企業在開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并不是以國家標準為依據,只是為本企業量身定制員工而已,是私人性質的,根本不具有公共屬性。
(二)企業用于培訓學徒的工作崗位沒有質量保證,良莠不齊
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端,它們普遍奉行的市場競爭策略是低質量與低成本,這就導致企業中符合學徒培訓需要的崗位少而又少,是一種稀缺資源。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的職業院校,為了尋找到足夠的學徒培訓崗位,普遍饑不擇食,不僅對學徒培訓企業沒有任何要求,對學徒培訓崗位也不敢設置任何標準,從而導致大量低端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以及流水線崗位普遍存在于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中,但即使這樣,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學徒崗位培訓需要仍然難以得到滿足。
在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實施得比較成熟的國家,光有學徒培訓崗位還是遠遠不夠的,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還要求培訓崗位的質量要足夠好才行,換句話說,并不是任何一個企業提供的任意一個崗位都可以的,只有與學徒的職業能力發展及其技能形成高度相關的崗位才是合格的。具體地說,就是企業的學徒培訓崗位并不是普通的工作崗位,而是一種學習崗位,專門用來培訓學徒,因此需要事先經過專業化的教學處理,否則是不能使用的。正因為對學徒培訓崗位的要求如此之高,其數量不足問題一直是各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普遍面臨的最大問題。即使是德國這種職業教育“雙元制”國家也概莫能外,其聯邦政府為了增加培訓崗位,對行業企業軟硬兼施,一方面規定,如果行業協會不能提供足夠的培訓崗位,就要對其征收培訓稅;另一方面又規定,對提供培訓崗位的企業予以資助,每個崗位資助四千至六千歐元。
(三)職業教育缺失企業主導這一關鍵特征,這是制約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發展的最嚴重問題。
有關理論和實踐均已經證明,對于職業教育而言,企業和職業院校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二者的地位并不相同,有主有次。前者是“主”,發揮主導作用,因為它實施的在崗培訓事關職業技能的最終形成;后者是“次”,因為它僅僅是作為一個參與者而存在。現以德國為例加以說明,在其“雙元制”的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中,雖然企業職業教育是一“元”,學校職業教育是另一“元”,但負總責的是企業。并且,并非所有的企業天生就具備舉辦職業教育的權利,只有那些首先獲取了相應的資格,成為了所謂的“教育企業”的企業,才能正式招生,沒被錄取的學生則進入全日制的職業院校學習。與德國相比,我國實行多年的職業教育不但是學校本位的,而且完全缺失另外的“半壁江山”——企業職業教育,這是一種嚴重的體制性缺憾,是困擾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順暢進行的根本原因與最大障礙。因為事關職業技能形成的企業在崗培訓具體是通過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形式來組織進行的,屬于企業職業教育的范疇,如果企業環境缺失,無疑會使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有效性、進而使在崗培訓的價值與意義都將會大打折扣。具體表現主要是:由于企業缺乏參與的動力,職業教育中崗位培訓這一環節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的實施,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職業技能的形成。這一問題在目前實行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的職業院校,表現得尤為突出。
四、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所存在問題的改進措施
(一)短期的治標措施
我國目前實行的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是由學校主導的,對于企業而言,唯一的利益是有點廉價的勞動力可供其使用,這種單邊的利益驅動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積極性,使得它們對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參與很難具有持久性。為此,政府要在資金、人員、稅收以及財務等方面盡快出臺有關激勵政策,并確保落到實處,以提高企業參與、支持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長期的治本措施
無論是培養技術精英,還是培養一般的技能人才,一個完整的培養過程均需經過職業準備教育與技能形成教育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職業院校即可完成,第二個階段卻只能由企業的在崗培訓實現,職業院校無論采取何種形式都無法將其替代,實踐中,在崗培訓可通過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形式有效地加以組織。因此,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急需改變的是其學校本位且缺失企業職業教育這種“半截子教育”的現狀,而代之以企業和學校兩條腿走路并由企業主導的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