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振森
摘要:隨著現代企業的發展壯大,家族企業也逐漸顯露出一系列弊端。從家族企業的發展史來看,家族企業的治理結構并非一成不變,對于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其治理結構會有所不同。由于家族企業的治理結構具有路徑依賴性,受到文化和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家族企業并沒有向社會公眾分散所有權,仍然由家族掌握著企業的絕對控股權。我國家族企業應根據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出現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從而確定治理的重點,同時更應以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為己任,構建現代產權制度與治理結構,打造家族企業的先進文化,不斷進行組織創新,從而使企業具備長盛不衰的發展動力。本文就家族企業的治理展開探討。
關鍵詞:家族企業;公司治理;問題
引言
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家族企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意義的企業組織形態。中國是一個崇尚民族文化和家族傳統的國度,傳承著千年的“血脈文化”,這為家族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家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并茁壯成長。截至2012年底,我國擁有民營企業1025萬戶,占企業總數80%以上,而民營企業當中又有80%以上是家族企業。毋庸置疑,家族企業正作為一支強大的力量主導著我國的市場經濟。
1家族企業的成長問題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家族企業都大量地生存和發展著。即使在外部治理機制高度發達的美國,研究表明,家族企業創造了美國64%的GDP、62%的就業和89%的企業稅收。家族企業取得的業績也出乎意料。例如,據Andersonetal.(2003)的研究表明,甚至在S&P500;指數中,家族控制的公司的業績優于非家族公司。以上研究實際意味企業家族化治理的效率。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家族制更是華人企業的普遍治理形式。另一方面,家族企業的“短壽”問題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第一代就有2/3到3/4的家族企業沒落或被出售,只有5%~15%的企業能傳承至創業家族的第三代。研究者普遍將企業衰亡的原因歸結為企業管理的家族制。真是“成也家族,敗也家族”。本文試圖解釋這一現象,并認為企業治理是企業成長的基礎,通過推進治理結構的變遷可以確保家族企業的持續成長。
2我家族企業治理結構特點分析
(1)凝聚力強。在創業初期,企業憑借其特有的親緣關系及社會網絡資源,迅速完成原始積累,包括以低成本集聚人才和快速實現融資,為企業今后的發展壯大奠定基礎。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家族成員的認同感、歸屬感以及共同的價值觀使得企業更具競爭力。(2)道德風險下降。不同于非家族企業,家族企業的成員同時擁有企業的財產所有權和經營控制權。這種兩權合一的治理模式激勵家族成員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奮斗,自覺維護企業利益,規避了道德風險,從根本上約束了有礙企業發展的行為。(3)經營管理效率高。不同于非家族企業的契約和激勵制度,這種血統上和心理上的天然紐帶大大降低了家族企業成員跳槽的概率,還有效避免了交易費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家族領袖憑借豐富的經驗和遠見卓識領導家族成員,執行力高,代理風險低,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
3我國家族企業公司治理建議
3.1建立社會化人才機制
人才是企業發展最核心的要素,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必備資源。我國家族企業應建立社會化人才機制,采取“選、育、用、留”的實施方針。一是“選”:家族企業應該打破唯親是任的排外主義傳統觀念,公平地吸收接納社會上的優秀人才,不斷拓寬吸引人才渠道;二是“育”: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家族企業應定期為員工提供知識、技能培訓和學習交流的機會,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三是“用”:家族企業應結合外部引入和內部提拔,不斷建立公司的領導團隊和人才儲備。公司通過建立績效考核、人才激勵等制度,保障企業內部的公平競爭,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四是“留”:家族企業常常面臨招人容易留人難的困境,因此家族企業應以人為本,通過公正透明的薪酬激勵、股權激勵等措施來滿足員工利益,提高員工福利。
3.2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完善內部治理機制,使家族資源與“外人”能力有效結合
在激勵方面,除了滿足經營管理者成就需求外,還應該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本薪酬制度和產權激勵制度;在約束方面,則可采用公司章程約束、合同約束、程序約束等內部約束與法律約束、道德約束、市場約束、社會團體約束等社會約束機制相結合的辦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實現家族資源與“外人”能力相結合。
3.3建立嚴格有人性化的體現親情關系的制度文化
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激發員工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家族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應該應當沿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選擇性地繼承企業文化。在這過程中,家族企業應當充分融合親情文化和制度文化,協調這兩者的矛盾,從而建立剛柔并濟的共同企業文化。一方面,家族企業應以人為本,將親情文化融入對員工的關心、愛護中,讓他們感受到企業的溫暖,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另一方面,家族企業應科學制定和嚴格執行合理的規章制度,一視同仁,不姑息家族成員犯錯。這種即尊重親戚又尊重制度的新企業文化在提高企業凝聚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制度的執行力度。
3.4推進家族企業產權與家族文化觀念變革,確定家族企業由家族化治理向共同治理的演變方向
中國家族企業的成長很難沿著所有權與經營權徹底分離的路徑展開,但它可以通過產權和文化兩方面的變革來打破家族制度的天然束縛。產權變革方面,家族企業的發展方向可采取“控制權家族化、經營層社會化、股權逐步公眾化”的模式,通過經理層持股、員工持股計劃等方式確立股權激勵獲得可持續發展。家族文化觀念變革方面,企業所有者要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業緣、事緣理念。
3.5明晰產權,優化股權
隨著家族企業的發展壯大,掌握公司實權的家族成員應保證其產權明晰化,從根本上避免不同利益集團瓜分勞動果實的爭端。家族企業應重視產權明晰的重要性,明確分工,嚴格規范產權制度,建立內部審計制度保證產權的真正落實。另一方面,為了避免“一股獨大”現象的產生,家族企業可以通過分散大股東股權、變絕對控股為相對控股來優化股權、提高中小股東參與股東大會的機會,鼓勵中小股東參與重大決策等措施,分散家族大股東的權利,保證中小股東的權益,從而逐漸減少企業內部矛盾的產生。
結語
家族企業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作用巨大。家族企業治理模式有時會為家族企業帶來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經營環境的變化,家族企業也逐漸顯露出一系列弊端,嚴重影響并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其中,家族企業的公司治理問題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重視。公司治理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內容,是決定企業運營和發展壯大的重要條件,更是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制度基礎。隨著現代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家族企業要獲得競爭優勢,在長期發展中立足不敗之地,就要進一步克服、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建立適合合理的現代化公司治理模式,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彥文,張曉紅.公司治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
[2]李曉磊.家族企業管理模式分析[J].濰坊學院學報,20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