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世軍
摘 要:群眾文化能夠使人們在生活與工作中實現自我需求,滿足當前的文化活動。為使群眾文化活動提升自身的時代價值,需要實現創新性管理工作,以此提高公民道德素養和文化知識。本文首先介紹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其次提出了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創新措施,促進公民道德建設。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時代價值;管理創新
0、引言
群眾文化可以分為大眾文化和民間文化兩種表現形式,當前我們大力推進的群眾文化事業建設,其表現形式就是群眾文化活動[1]。人民群眾是群眾文化活動的服務對象,能夠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和開展,而群眾文化活動正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而開展的。群眾性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特征,其具有豐富的形式和廣闊的范圍,不受其他因素的過多干預,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能夠在人民內部較廣的傳播。此外,群眾文化對于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吸引廣大人民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發揚我國的社會文化內涵,能夠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興旺,建設社會主義的和諧文化。
一、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
群眾文化活動具有較強的時代價值,能夠豐富公民的知識和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同時,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還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社會文明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助于提升社會管理工作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經濟水平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城市內部人口具有較高的流動性,難以實現對人口的有效管理。而群眾文化活動具有靈活性的特征,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能夠滿足不同人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使得群眾廣泛參與到文化活動中,豐富提高群眾的精神世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民的壓力增加,容易產生激烈的社會矛盾,而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能夠緩解人民的精神壓力,使得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文化建設上來,從而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促進經濟水平的進一步發展。
(二)豐富知識含量,促進公民道德建設
群眾文化活動具有以下特點:平民性、普及型和豐富性,因此公民更加容易認同。同時,在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中公民可以更多的接受文化知識的熏陶,例如端午節組織群眾進行賽龍舟,可以將端午節的知識通過活動使公民更加了解;此外,開展消防體驗活動可以使公民更加了解消防士兵的日常工作,學習更多的消防知識。通過這種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公民道德建設。
(三)滿足精神需求,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公民的精神需求主要是對于文化知識的需求和娛樂的需求。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加強對公民文化知識的傳播,提升公民的知識水平。同時,群眾文化活動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公民在參與的同時不僅可以滿足其對娛樂的需求,還能夠增進人與人間的交流,在活動中釋放日常學習和工作的壓力。因此,通過豐富的群眾活動不僅提高公民的知識水平,還能提高其對工作的熱情,使公民在工作中效率更高,有助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陶冶情操,傳承文明與文化
公民通過參加群眾文化活動,可以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陶怡情操,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例如我國傳統文化中團結向上的精神在其中就很好的體現出來。團結向上的精神不僅是傳統文化,更是民族的精神文明。通過在群眾活動中進行分組參與,加強公民對團結合作的重視性,通過在活動中人員相互配合和合作,達到對公民團結向上意識的加強,進而實現了對我國傳統文化和文明的傳承。
二、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創新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時代在不斷的進步,我國的群眾文化活動體系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與時代的發展還不能完全的同步,因此,要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結合時代發展創新管理模式,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
(一)大力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表現形式
為了更好地進行群眾文化的教育活動,要對文化的內容進行嚴格的篩選。群眾文化的服務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其內容的選擇不僅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還要體現時代發展的內涵,對人民群眾開展娛樂性和教育意義并存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3]。此外,群眾文化的內容還可以引入國際文化,緊隨時代的潮流趨勢,使得文化活動的內容質量穩步提升,與時俱進地豐富優秀的群眾文化,發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
(二)活動內容的創新
當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與此同時,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在傳統的溫飽的生活基礎上,人民傾向于在工作閑暇之余,選擇活動形式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和修養。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社會風俗不同,也就具有不同的文化需求。因此,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需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以及民風民俗,開展群眾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當地政府應該切實擔負起自身的職責,促進其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的轉變,積極創新表現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吸引人民群眾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內涵,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管理模式的創新
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健全的管理模式,并將需要傳播的文化知識更好的展現給公民。一是創新管理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將公民作為活動的主體。二是管理人員應充分借鑒成功的管理經驗,并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較深的理解,才能更好的在群眾文化活動中融入文化。三是完善管理規章制度,使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張更加規則和有秩序性。因此管理隊伍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對管理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使其職業技能得到提升,并教育管理人員要嚴格遵守活動的規則,不得違反。四是建立評價機制,對于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要進行記錄和研究,建立評價隊伍對活動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并利用其豐富的管理經驗研究解決方案,推動我國群眾文化活動得到可持續發展。五是將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更加集中化,將參與人員較少的活動進行取消,組織參與人員較多更為集中化的活動,更高效的傳播文化且推動社會發展。
三、結語
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需要群眾文化活動的推動,通過文化活動提高公民的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通過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有效的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相應的管理人員應加大對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視,充分發展文化活動的作用,積極創新管理模式,為我國文化傳播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胡守勇.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方略[J].民族藝術研究,2011(06).
[2]胡守勇.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3]關發為.群眾文化活動組織和開展的規律與措施[J].大眾文藝,2016(10).
[4]白域.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與開展探微[J].大眾文藝,2016(12).
[5]李榮俠. 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價值探析[J]. 現代國企研究,2016,(22):279.
[6]丁羽豐.面向基層社會管理的群眾文化活動與創新途徑[J].時代金融,2016,(23):191-192.
[7]韓永斌. 淺談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J]. 藝術科技,2014,(1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