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民 裴智民
【摘 要】職業技能競賽與創新創業教育密切關聯、相互促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應以創新創業精神培養為主題,以職業技能大賽為引領,以品牌賽事活動為著力點,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機制,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關鍵詞】職業技能競賽;引領;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7.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8-006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8.027
職業技能競賽作為檢驗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發展成果、展示廣大師生職業技能的重要平臺,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調動職業院校最優質教育資源,最大限度上調動廣大師生創新創造能力。通過舉辦職業技能競賽,探索在新模式下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對于進一步推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無疑有重大作用,可以說二者是兼容的。若能將職業技能競賽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對接,無疑對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意義重大。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應以營造校園創新創業氛圍為切入點,以創新創業精神培養為主題,以職業技能大賽為引領,以各校品牌賽事活動為著力點,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1 職業技能競賽與創新創業教育密切關聯、相互促進
職業技能競賽與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是相通的,二者相同之處在于,培養主體與培養目標的協同性;培養素質與培養能力的協同性;實踐成果傳化的趨同性。二者的有效融合,相互貫穿、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建立一套符合社會崗位需求、能夠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課程體系和新穎實用的教學內容,從而促進專業建設、教師和學生個人能力的提高。這是因為,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是技能競賽標桿。技能大賽需要大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即要熟練職業技能、又要有所創新,在實踐中研究,在競賽中檢驗,把實踐成果有效轉化成創新成果。因此,對各職業院校來說,技能大賽已成為創新人才培養的“助推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新載體和教學組織形式;技能大賽還有很好的輻射效應,加快教學改革進程。通過技能大賽,參加競賽的師生可以看到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最先進的器材、設備打交道,應用到最先進的技能技術,這可以加快職業院校深化課程改革;職業技能競賽加快校企合作節奏,促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成果的有效轉化。通過競賽促進學生與校內外、企業等優秀人員交流切磋,有助于催生優秀成果轉化,使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切實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倒逼職業技能競賽,后者必須要跟進“雙創”步伐,體現創新內涵和精髓。[1]
2 建立職業技能競賽長效機制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保障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而技能競賽是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的有效途徑,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平臺;建立職業技能競賽長效機制有助于深化教學改革,有助于學院對外樹立品牌,對內提升內涵,成為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有效保障。
2.1 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競賽組織機構
職業技能競賽雖然在國內進行十余年了,大都積累很多的競賽經驗,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對此重視還不夠,通常都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臨時組織應付,沒有形成一套固定的組織機構和比賽機制。相比來說,因為國家“雙創”政策的促使,各校基本上都形成一套較為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機制。比如,在學校層面上,成立創新創業管理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成立創新創業管理辦公室,協同學校各有關部門為學校的創新創業工作提供各類服務等。職業技能競賽完全可以按照創新創業教育組織模式,成立職業技能競賽中心,或者可以和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合署辦公,協同創新,協同做好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創新創業競賽(含職業技能競賽)、學分轉換及認定等方面的工作。這樣一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管理機制就順暢了,既統一管理又責任明確,分工合作各有側重,形成創新創業管理和技能競賽服務工作的合力,可以保障創新創業和技能競賽工作有效進行。在比賽管理機制上,可以建立類似于“學校、二級學院、專業團隊”的三級競賽管理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職業技能競賽參與情況納入人才培養計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含各類創新創業類技能競賽),鼓勵大學生完善創新方案、申報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等。
2.2 建立完善師生激勵平臺
目前,各高職院校大都按照教育部的精神,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的支持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制度,比如,制訂類似于《大學生休學創業管理辦法》、《創新創業學分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創新創業教育管理規定和制度,從學籍、學分、獎勵等方面對創業大學生給予傾斜和支持,從教學考核、培訓培養、職稱評聘、經費支持等方面對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教師給予傾斜和支持。這是個積極有效的措施。同時,本人認為,各高職院校也要效仿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職業技能競賽激勵機制,分別從教學、師資、實踐、平臺等方面制訂關于支持鼓勵廣大師生投身于職業技能競賽的的激勵辦法,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和職業技能競賽成果的評價考核機制,將創新創業教育和職業技能競賽工作情況都納入學校對二級單位的績效考核中。
3 基于職業技能競賽引領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途徑探索
3.1 改革專業教學模式
實踐表明,高職院校專業教學改革必須要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順應“雙創”時代潮流,適應行業人才需求符合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規律,解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需要和現有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矛盾。以本人所在學校工業機器人專業教學改革為例,把學生分為四個階段:專業再認識階段、探索能力培養階段、創新能力培養階段和創造能力培養階段。與四個階段相對應,根據機器人行業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四類課程:創新基礎課程、項目訓練課程、社團活動課程、技能競賽課程。“四個階段、四類課程”課程體系分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分類型培養學生的職業個性,初步建立了高職生創新教學實施體系;在教學中采用“項目引領、崗位實境”的實踐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教學組織形式和豐富的教學方法,最大程度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建立“師徒幫帶、三級遞進”的人才培養選拔機制,人性化地解決了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傳統課程模式之間的系統性偏差,真正體現了創新能力本位素質教育觀。通過近年來麥可思公司對畢業生畢業滿意度所做的問卷調查及統計,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對專業改革在創新能力、就業能力方面的作用都給予了肯定的回答,而且每年國家級、省級機器人項目技能大賽中多次折桂,專業改革效果斐然。[2]
3.2 完善創新創業教學計劃
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計劃的制定,各校都進行了積極探索。本人認為,可以根據學生情況,把技能競賽有機地融合在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中。比如,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并納入學分管理;面向各專業的學生,開設融合專業教育的創新創業必修課與選修課;面向有創新創業潛質的學生,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開發技能競賽課程,為全體學生提供個性化發展渠道。
3.3 建立創新創業團隊平臺
為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高職院校要鼓勵和支持在校學生積極參與技能競賽、技術開發和創業實踐,以學生興趣為紐帶、以教師研究項目為依托,組建創新創業團隊。可以實行導師制,加強學生創新創業和職業技能競賽指導工作。通過發揮教師自身專業優勢和知識結構優勢,以校內實訓、科研實踐場所為平臺,以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含創新創業競賽)為依托,挖掘學生的發展潛質,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
3.4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愛崗敬業、專注嚴謹、精益求精的意識、思維和理念。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培育工匠精神,傳承工匠精神,已經成為各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課題。對于職業技能競賽和“工匠精神”的契合性不用質疑了,但是對于“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教育的關聯,很多人還是不以為然,認為二者背道而馳,不能牽強附會。創新創業,需要創業者專注于一個領域,花上十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來掌握它的規律本質,從而打破它進行創新。在創新創業的初始階段,在打基礎的關鍵時刻,創新創造精神就應該根植于每一位創新創業者的內心。因此,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更是需要工匠精神的。而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傳承,需要日常專業教育教學中一點一滴的滲透,通過職業技能競賽這樣的平臺,最終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謝文康.整合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資源促進院校創新創業教育[J].文理導航,2017,11:98-99.
[2]張永民.基于機器人社團平臺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