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騰
摘 要:在城市人口以及基礎設施持續增加的背景下,綠地面積不斷減少,氣候日益惡化,城市大眾居住環境質量不斷惡化,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及生態城市建設需求。強化綠色空間營造與設計是進一步推動新時期城市現代化進程的重要舉措。文章以城市綠色空間為研究對象,先對其含義與特征進行了闡述,然后重點對其營造和設計中常見的工作誤區以及工作建議進行了探討,希望不斷提升城市綠化空間創設的質量。
關鍵詞:城市;綠色空間;設計建議
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的噪音污染問題、霧霾問題、沙塵暴問題以及其他環境污染問題等問題愈發突出,嚴重影響了城市大眾的身體健康,同時也不利于“美麗城市”和“生態城市”等城市建設目標的實現。在這樣的城市發展背景下,強化城市綠色空間開發與設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戰略意義。
一、城市綠色空間及其重要性分析
綠色空間本質上是指那些未開發或基本未開發的自然生態區域,相應的環境空間具有很強的自然性以及生態恢復功效。城市綠色空間主要是指那些用于城市綠色景觀建設所留下的土地或非硬化城市開放空間,如城市公園、森林、農田、河流、墓地、戶外活動場地以及步行非機動交通道路等。基于對城市綠色空間的含義,可知其營造和設計的核心在于城市生態環境進行尊重與保護,強調生態景觀與區域生態的景觀價值和生態價值,力求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實際上,綠色空間已經成為全球開展生態建設的一個基本準則,并形成了許多先進的綠色空間設計理念和方法。如果可以科學地營造和設計城市綠色空間,那么可以打造一個生物多樣、景色優美、功效齊全以及分布合理的綠色開放城市生態系統,這是促進城市現代化和生態化進程發展,以及實現“美麗城市”和“生態城市”建設目標的重要舉措。
二、城市綠色空間營造和設計中常見的工作誤區
(一)城市綠化率不達標
在城市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城市人口數量持續增加,對居住空間需求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同時城市大眾的生態環保意識和休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這二者需求之間形成了一種錯位情況,以至于新時期國內城市綠色空間建設逐漸無法滿足城市大眾的居住需求。按照國際對綠化建設的標準,可知:城市綠化率一般不可低于10%;城市住宅區中的綠化用地面積要占總建筑區域面積比例達60%,相應的綠化率要高于30%。但是在當前國內城市綠化空間營造與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或者開發商所設置的方案卻無法達到相應的綠化率設計標準,甚至部分設計人員會將健身場地、停車場以及公用通道等劃歸到綠化用地面積范疇,這種行為無疑是夸大了綠化用地面積,勢必會影響最終城市綠化空間功能的正常發揮。
(二)綠植選擇不夠合理
在城市綠色空間營造和設計工作中,綠植景觀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對不同種類的植物進行合理搭配,所形成的植物群落除了可以對視覺效果進行優化外,還可以更好地促進各種綠植健康生長。但是在實際的綠色空間營造和設計中,部分設計人員或規劃人員由于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所以在選擇城市綠植景觀設計中所需植物品種時候常常會胡亂地進行綠植搭配,綠植景觀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不強,使得所創設的綠植色彩單調,季節變化也不顯著,甚至會忽視本土綠植植物的選用。例如,部分綠色景觀設計人員可能會在城市綠色空間營造過程中為了追求“高綠化率”目標,采取運用草皮來替代樹木的方式,這時候的大片草皮不僅需要耗費比較大的種植成本和維護成本,也無法起到良好的遮陰擋陽、除塵吸土和凈化空氣的作用。又或者在那些狹窄的城市街道區域內種植一些生長速度比較快的法國梧桐等植物,這樣容易因為該樹種生長過于茂盛頻繁修剪而增加綠植的維護成本,或者對狹窄城市街道的正常運行產生干擾。還有的景觀設計人員可能會在綠色景觀營造中選擇外來植物,這時候如果這些外來綠植無法適應本土環境,那么容易遭受蟲害等而增加后期維護的難度,這極大地影響了城市綠色空間設計的質量。
(三)忽視人文關懷特性
人文關懷是城市綠化空間營造和設計中需要遵從的一個重要原則,其直接關乎城市綠色空間設計中景觀、設施以及其他設置適宜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國內許多綠色空間區域營造方面卻存在人文關懷缺乏的情況,具體表現為:在美觀性方面,部分城市空間設計人員可能會為了節省設計成本,而在選擇綠色植物的時候以單一植物或很少種類植物來降低景觀營造成本,但是卻忽視了景觀設計中的植物多樣性因素,使所構成的景觀群落缺乏層次性,尤其是在季節更替的過程中會缺乏觀賞性,極大地影響了城市綠色空間營造的美觀性。此外,便利性也是城市綠色空間營造和設計中人文關懷特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具體就是要考慮城市大眾出行的便捷性。但是實際的城市綠色景觀營造中,設計人員沒有進行合理考慮,如:設置了過長的隔離帶但沒有做好通道設置,以至于影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所設置的城市綠色面積比較大,但是卻沒有對綠色空間范圍內的公廁以及凳椅等基礎設施進行科學設計,以至于降低了城市大眾在所營造綠色空間中的實際游玩體驗。
三、城市綠色空間營造和設計工作的一些建議
(一)明確綠色空間設計原則
城市綠色空間具有明顯的特征,如城市綠色空間范圍比較廣,在城市各個空間中均有滲透,如居住空間等,同時空間內包含有眾多的綠地、花草樹木以及休息設施,這是城市綠色空間創設質量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在實際的綠色空間營造和設計過程中,要注意遵從如下設計原則:其一,整體性原則,具體就是要有效結合城郊地區的生態環境,使自然景觀可以更加順利地導入到城市。其二,生態性原則。城市綠色空間設計中需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來打造特色綠色景觀,借此來對自然環境進行保護。其三,可持續發展原則。城市綠色空間要注重資源與環境保護,確保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其四,人性化原則。城市綠色空間設計中需要注重增強人文關懷特性,具體就是要重視游人的安全以及休憩群體的生活的便利性,如要重視考慮和照顧兒童或殘疾人等特殊群體。
作為一個典型的城市綠色城市空間,紐約中央公園具有非常大的水域面積,且具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該市的市民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城市活動空間,使城市大眾和自然之間可以保持和諧的發展狀態。此外,除了上述原則外,還需要在城市綠色空間營造和設計中樹立經濟性原則。在開展城市綠色空間營造和設計工作時,相關設計人員除了需要考慮空間營造的美觀性和便捷性等需求外,還要盡可能地節省空間營造所耗費的成本,如在綠色空間中景觀植物選擇期間要注意以本土植物為主,同時還要對其數目、面積等進行科學設計。
(二)開展立體綠化工作
鑒于當前城市綠色空間營造中主要以平面空間資源開發為主,但是可以利用的資源已經十分有限,所以為了更好地營造城市綠色空間,可以嘗試開展立體綠化工作,大力發展垂直綠化。比如,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開展屋頂綠化空間營造,借此來增加城市綠化空間的層次,增加綠化面積覆蓋率。對于屋頂綠植,考慮到灌溉難度比較大,所以要盡量選擇一些矮小、耐旱的多肉植物和藤本植物,這樣可以發揮其良好遮蔽性,有助于起到降低頂層溫度的作用。此外,在屋頂綠植種植期間,可以引導城市大眾在屋頂種植黃瓜和葡萄等可以食用的植物,借助城市樓頂所創設的綠色空間來增強整體城市綠色空間的人文性特征;可以在建筑立面設計一些裝飾樓面的攀爬植物,這樣可以增加綠色空間綠色量的同時,增加整體建筑視覺效果,同時還可以起到降低熱島效應以及改善區域空氣質量的作用。比如,常用的墻面綠化植物主要包括藤本月季、薔薇等攀爬植物,其具有鮮艷的花朵、青翠的植物葉面以及很高的觀賞性,且后期維護過程中可以便捷地進行植物綁扎以及修剪工作。
(三)精選空間綠植種類
在營造和設計城市綠色空間的過程中,人性化設計原則的一個重要體現在于結合不同區域的氣候條件和人文條件等特征,選擇恰當的綠色植物。例如,對于我國北方地區城市空間營造而言,由于氣候比較低,空氣非常干燥,實際的綠色空間營造中要盡量選擇具有抗旱和抗寒特性的綠植。在相應的景觀營造設計中,要以松柏和杉木等四季常青植物為主,在選擇花木或灌木的時候,要以那些顏色豐富的植物為主,借此來增加干冷氣候條件下的城市綠色空間生機。如可以以菊花、蘭花等搭配楓樹和黃楊等賞葉類植物,且要盡量以本土植物為主。而對于我國南方地區的城市綠色空間營造設計而言,由于降水較多較頻繁,這時候需要注意增強植物搭配的多樣性,同時需要結合相應的城市形象來選擇恰當的綠植。如合歡樹等賞葉植物,其間可以搭配杜鵑、牽牛和月季等花木,借此來形成一個景觀植物群落比較豐富的綠色空間。
(四)合理布局綠色空間
在綠色空間營造中,需要從整體上進行規劃和布局,確保其合理性和科學性。對于大城市而言,相應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區域性特征,如分成商業金融區、文化政治區、醫療住宅區以及工業區等,這時候需要對于不同的區域進行差異性綠色空間設置。在對整體城市綠色空間布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空間分布的均勻性以及可賞玩價值,尤其是要重點對大型城市綠色空間進行集中修建。此外,在設計城市綠色空間的過程中,要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強化綠色空間同周圍環境之間的協調性和一致性,盡可能地提升場地使用率。比如,在設計觀葉植物的時候,要盡量以四季常綠植物為主,配合鮮花點綴來增強整體綠色空間綠色的魅力與溫馨特征。
總之,隨著城市建筑綜合體建設項目不斷增多以及大規模開發,城市公共活動空間日趨匱乏,城市和建筑之間的冷漠關系日益凸顯,同時沙塵暴、霧霾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強化城市綠色空間等開放空間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有效增強城市綠色空間營造與設計的質量,需要在明確城市綠色空間塑造和設計原則的基礎上,開展立體綠化工作,精選空間綠植種類,合理布置綠色空間,確保有效提升城市綠色空間設計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吳珊.城市綠色居住空間營造和設計探究[J].智庫時代,2017,(11).
[2]江錚.城市綠色居住空間營造和設計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6).
[3]馮艷凌.營造生活的綠色空間——淺談城市廣場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2016,(11).
[4]謝曉玲,李曉偉.基于“點、線”體系的城市綠色開放空間景觀設計[J].生態經濟,2014,(3).
作者單位:
賀州學院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