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明
摘 要:涂鴉,誕生于20世紀的美國,依靠其不斷變化的模式和獨特的社會吸引力,備受人們關注,被當作一種藝術行為在全球各地掀起熱潮。從最開始涂鴉者提倡的自我表現,發展到如今打造城市文化形象的主要手段,涂鴉無時無刻不展現著其魅力。文章將立足于涂鴉藝術的定義,通過分析視覺文化中的后涂鴉藝術來研究其具體表現和發展。
關鍵詞:涂鴉藝術;城市;視覺文化
涂鴉藝術本身就帶有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和多元化的顏色表現形式,因此伴隨藝術者們合理化的應用,涂鴉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多彩,和城市視覺文化中的元素逐漸結為一體,展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漸漸在城市布局中綻放出閃耀的光彩。加強涂鴉藝術的城市視覺文化表現研究,不但能提高城市形象,而且還能拉近大眾和社會距離。
一、涂鴉藝術的定義
涂鴉藝術在表現方式上和街頭涂鴉、涂鴉相仿,然而本質上卻有著較大差別。涂鴉藝術,源自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基于嘻哈文化發展之上衍生而來的,屬于一種街頭文化,其制作風格飽含反叛思想且利用夸張的形式呈現出來,是人們展示不滿情緒的一種手段。簡單來講,涂鴉要想變成藝術作品必須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首先,街頭涂鴉藝術必須要擁有藝術者的創作理念,進而和一般涂鴉標記予以區分;其次,要具備本身專屬的風格與嫻熟的技術;再次,是藝術領域認同和接受涂鴉藝術的;最后,廣大群眾的面對其時所展現出的情緒是積極向上的,則表明其屬于藝術。
人們之所以會對涂鴉藝術的定義有異議,主要是因為理解方式有所不同:有些人會覺得這是一種藝術性的行為活動;有些人則覺得其是庸俗的、惡俗的,把其視為一種侵害行為;還有些人認為此種藝術是張揚個性的藝術方式,是一種泄憤態度。針對這些異議,可先從字面上解釋,藝術是文化現象的一種,大部分是為了滿足思想與精神的追求,也是平常娛樂的一種獨特形式。其實質在于實時變化美感,憑借其來發泄內心情緒與想法,是狂野化的、縮小版的生活。唱歌、跳舞、戲劇只要是能表現美德的事物與行為,都可列進藝術的范圍。鑒于此,涂鴉必然屬于藝術的一個種類。
二、視覺文化中的后涂鴉藝術
后涂鴉藝術通過簡單易懂的創作內容來展現藝術者的個性,并且還能涵蓋現代社會焦點話題,搭建起了和社會、人民群眾的溝通橋梁。
街頭藝術者與涂鴉人在某些方面是能達成共識的,它們的發展都依靠著和城市相關的定義、材料、符號等等。以Jean-michel Basquiat為例,其傾向于應用不同元素、顏色以及主流文化展開創作,毫無秩序的個體元素還能組成一個健全帶有風格的總體。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引進了嘻哈和說唱音樂文化,通過十字架、外露著牙齒的嘴巴以及骷髏等個性元素與表情展現出其對社會的不滿和對生活壓力的反應。此種風格滿足了人們需求,從視覺上就吸引了大量受眾。而且此種一目了然的表現形式讓大眾可以及時體會到作者的內心想法和映射的社會現狀,進而加快傳播速度。站在城市文化角度而言,Basquiat的作品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是其具備良好的藝術效果和樂趣性,把這些作品和城市文化相結合,會對城市氛圍造成較大影響。
若要搜尋我國涂鴉文化的典范,張大力則是數一數二的涂鴉先鋒。從20世紀90年代起,他便依靠自己創作的《作品》對話備受矚目,和外國涂鴉的區別在于,他從剛創作時便充分利用了社會和時代主題。和Basquiat作品相通之處在于,張大力創作的人頭像符號具備獨特的視覺標簽,而他能在當時帶來深遠影響力主要是因為:其大部分作品都呈現在被拆遷的廢舊墻體上,所以人頭像在某些方面就寓意著拆遷的標記,哪怕是最平常的大眾也能準確辨別出此符號。此種創作情境和形式讓涂鴉可以和社會氛圍密切融合起來,全面映射出帶有主題性的社會現狀,反映出這背后人們的真實想法和追求。我國最開始注重民生且以此為素材展開創作的藝術大師中,就包括張大力,其在評價人頭像時是這樣敘述的:通過此洞,能發現背后的風景,如有全新的建筑物,也有陳舊的建筑物,而洞本身同樣是組成部分,在此種融合的基礎上,這些物體成為了帶有層次感的數道風景。就是從這一刻起,涂鴉藝術和社會、環境間的關系便建設成功了。實質上,人頭像內潛在的城市視覺文化大多數都和作品外觀息息相關。如果大眾在觀看某個抽象的人頭時,不會有人能判斷出這到底是沉默的抑或是反叛的。把人漸漸引進到一個深思的境界之中,這同樣是涂鴉文化藝術效果的展現方式。
三、涂鴉藝術的城市視覺文化表現和發展
針對涂鴉來講,不論是肆意描繪還是專心設計,均是城市視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后涂鴉藝術不但是藝術者表現自己的主要形式,還搭建起了涵蓋社會、大眾、城市三方觀念的聯絡網。這并不代表每一個區域的涂鴉都要保持相同的規則和風格,而是恰好因為所處的立場和環境有所差別,涂鴉才會具備豐富的表現方式。
若要研究涂鴉藝術和城市文化互相結合的展現形式,可以巴西雙胞胎涂鴉藝術家為例。縱然他們的作品大部分都具有商業性質,然而實際內容卻和他們所在的家鄉聯系密切。他們的涂鴉在臨摹其他區域涂鴉的過程中,因為融入了本身文化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城市特征打破了涂鴉的內容限制,反過來涂鴉的不斷革新同時也凸顯出城市文化的韻味,打造出別具一格的城市視覺文化。他們的涂鴉藝術完美地呈現出,從青睞過去過渡到如今的商業化身份的涂鴉進程。雙胞胎藝術家的涂鴉取材幾乎都源自于當地居民的風俗與城市的平常生活,在城市文化中取得了創作靈感,無時無刻都在透露著家鄉的文化底蘊。
但是,伴隨人們審美素養的不斷提高與城市文化的深入發展,涂鴉藝術在增加效果的過程中逐漸和消費文化融合起來,逐步向著商業化發展。雖然涂鴉藝術和波普藝術并無相同之處,但廣大藝術者卻不會特意去混淆純藝術消費和模糊產品。商業僅僅是為涂鴉藝術增添了一個全新的視覺呈現方式,而涂鴉材料和形式的創新也讓視覺文化中的涂鴉可以通過不同的樣式來解釋問題。
涂鴉藝術走過破舊的街頭,登上藝術舞臺,依然保存著最開始的信念和寓意,只是利用豐富多彩的載體表達著內在的無序無形的最真切感情。藝術規則無法約束涂鴉的深入發展,反倒是讓涂鴉為了擺脫規則的束縛而越來越狂野和無所顧忌。體會涂鴉藝術,實際上就是一種視覺上的盛宴享受,最關鍵的是,絢麗繽紛的藝術可以快速適應城市生活,變成哪怕在平常生活中同樣能被都市大眾自行接納和認可的視覺文化。
現代藝術的通性為:藝術者們常常是跟隨自身的感性認識而展開作品創作的,然而大眾在欣賞過程中會產生差別化的主觀看法。把后涂鴉藝術和現代藝術作比較,其更為一目了然,簡單易懂。因此,涂鴉藝術能輕松達到獲得和城市搭配、和大眾交流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涂鴉文化呈現的內容始終都以映射社會現象和當代主題為主,后涂鴉文化的功能性主要體現在展現城市精神風貌和蘊含的文化上。現代社會是一個繁雜、多樣化的氛圍,人們不必去故意劃分涂鴉藝術和其他現代藝術的界限,其始終是肆無忌憚反映社會實際的藝術形式,這是數年來從未改變過的。
參考文獻:
[1]陳潔.當代涂鴉文化的視覺語言特征[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2]楊聲丹.建筑空間中的涂鴉藝術視覺文化[J].美術研究,2016,(2).
[3]趙爭強,李天林.涂鴉藝術的價值構成初探[J].藝術評論,2016,(5).
作者單位: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