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
【摘要】本文論述學校要保證禮儀教育的系統性,通過開設禮儀課、開展禮儀實踐活動、加強評比宣傳、營造環境氛圍等途徑,探索出一套適應學生需要的禮儀教育方法。
【關鍵詞】禮儀教育 系統性 禮儀課 實踐活動 評比宣傳 環境氛圍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A-0024-02
我國具有源遠流長的禮儀文化。禮儀可以調節人際關系,使人與人之間友善、融洽,有助于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健康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小學階段開展禮儀教育,構建較為完善的禮儀教育體系,對于“禮儀美德”的弘揚,以及全面提升小學生文明禮儀與思想道德素養將起到巨大的幫助作用,為學生的幸福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禮儀教育內容概述
禮儀教育從孩子抓起,這是我國的優良教育傳統,它可以使孩子自幼即接受禮儀的熏陶,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自幼接受的禮儀教育內容很豐富,主要體現在優雅的舉止、禮貌的談吐、得體的著裝、整潔的儀容等方面。若是按照場合加以劃分,小學階段的禮儀教育包括校園禮儀、家庭禮儀與社會禮儀幾個方面。比如小學生處于公共場所時需要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環境,在家庭中需要孝敬父母、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在校園中則要遵守紀律、團結同學等,這些都可以說是禮儀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在小學階段開展禮儀教育的作用
首先,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號,然而自改革開放以后,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相對滯后,言談粗俗、舉止不雅、儀容不整、著裝不夠得體等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只有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國民素質,再現“禮儀之邦”的風采。而在小學開展禮儀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礎性工作。其次,我國所提倡的和諧社會建設目標,應當同時包含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定有序等元素,“禮儀”無疑在諸多元素中起著必要的調節作用,讓學生從小接受禮儀教育,是有利于個人與社會全面進步的手段。
三、在小學階段開展禮儀教育的方法
(一)以禮儀課為核心
在小學階段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其核心工作在于禮儀知識的普及,即讓學生明白禮儀教育的目標與意義,且使之在學習禮儀的過程中提升自我認知水平。在小學各年級開設禮儀課,往往能夠顯現出直觀的效果。首先,具體操作時可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同時注意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保證禮儀規范得到宣傳貫徹。其次,為了讓課程建設趨于完善,學??梢愿鶕W生所處的不同年段,形成與之相對應的禮儀規范指標,并借助系統學習、定期宣傳等辦法,使所有學生均能明確禮儀標準,并將自身行為和標準進行對比。最后,學校需要借助新學期開學典禮以及各個學期的期末總結等寶貴機會,讓所有學生接受文明禮儀培訓,再以各個班的班會、晨會等陣地輔之,讓學生得到系統的文明禮儀訓練,不斷強化禮儀標準,形成自覺的禮儀行為。
(二)以禮儀實踐活動為手段
當學生在禮儀教育課上對禮儀規范有了足夠的了解之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其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使之在體驗中從知禮走向明禮,自覺摒棄不良行為習慣。首先,將禮儀教育充分融入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舉例來說,集會禮儀包括未經教師許可不講話、不走動、不站立、不做和會議無關的事等,當學生了解了這些規則之后,教師給學生提供現場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其在集會場合主動踐行這些規則。其次,要求學生參與到與禮儀教育相關的專題活動中,由此彰顯出禮儀教育的獨特之處。比如開展“國旗禮儀”知識競賽活動,在比賽中對不同年級段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級學生口答,高年級學生筆答,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產生了將國旗禮儀與校園生活聯系起來的意識。
(三)用評比宣傳鞏固學習成果
開展小學禮儀教育,評比與宣傳的鞏固作用不容忽視。首先,學校可以用樹立“小榜樣”的辦法實施。這些“小榜樣”可以由學校德育處推薦,也可以由學生推薦,找出在禮儀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學生,將其行為作為標桿,納入班級乃至學校的德育考核量化標準中,使學生用直觀的方式體會到自身與身邊同學在禮儀素養方面的距離,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取得進步。其次,禮儀教育應當與學校所制定的制度相聯系,用制度帶動評比宣傳工作。可以說禮儀教育的終極目標在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通過完善評比與宣傳制度,可以規范學生的行為。
(四)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
小學禮儀教育不能忽視環境的熏陶。學校應持之以恒地總結經驗、完善策略,讓良好的環境氛圍成為禮儀教育的有力補充。首先是關注各學科教學與禮儀教育之間的關系,舉例來說,語文學科在小學時期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學科之一,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禮儀教育輔助作用。二是定期召開與禮儀教育有關的工作會議,因為禮儀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工作周期較長、收效較慢,一些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心理倦怠、策略落后等問題。學校需要參考具體情況,給予及時的調整,特別是重點突出當前階段禮儀理論教學的內容,讓這些內容在教師充分研究的基礎上,能夠以更好的方法融入實踐當中。三是引導學生走向自我教育的境界,比如可以利用每個星期一的“國旗下講話”,以及晨會、班會、隊會、校園廣播、學習園地等機會,進行充分的宣傳和引導,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與宣傳活動中,使學生形成積極的禮儀實踐參與意識,潛移默化地接受相關的教育與熏陶。四是讓學校各個職能部門和人員的作用得到發揮,比如德育處、大隊委員會、班主任等,均應當讓自身的核心工作與禮儀教育相聯系,各展其才、各盡其責,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相應的教育引導工作,如此一來,學生的良好禮儀規范養成將不難實現。最后,創設良好的禮儀環境氛圍還應當從校內拓展至校外,讓校內教育與校外生活結合,共同保障學生禮儀修養的習得。所以學校需要加強與家庭、社會等方面的關聯,比如要求家長參與到對學生的禮儀培養與評價工作中,讓學生即使在走出校園以后,依然能夠保證禮儀實踐隨時受到關注。
小學時期的禮儀教育在于教會學生做人、處事,構建更加融洽、和諧的各方關系。如果想要取得比較理想的禮儀教育效果,學校與教師便不應當只采取單一的模式,而是要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結合起來,并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禮儀習得環境,多條渠道同抓共管,保證禮儀教育開展過程的系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