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要]本文通過對漢唐樂府形式及內涵的闡釋、發展脈絡的梳理,將漢唐樂府典雅傳統的形象清晰地樹立在讀者面前,同時,也探析了漢唐樂府傳承及對外傳播的思路及方法,為我國其他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漢唐樂府;南音;梨園戲;傳統文化
一、漢唐樂府
漢唐樂府,由南音民家陳美娥女士創立,成立于1983年,是以南音樂曲為基礎的古典樂舞劇團。初識南音,是因當時在電臺任主持人的陳美娥,收到了一位對節目中惟缺南音感到失望的熱心聽眾的來信,從未接觸過南音的她自此便循聲而去。毫無意外,她被當時的南音民家吳素霞婉轉清麗的音韻所吸引感動,并且決心投入到傳承弘揚南音的偉大事業中去。然而,中國傳統文化遺珠眾多,有很大部分文化、藝術、歷史價值頗高的文化遺產尚未被挖掘開發,況且近現代歷史遺留問題,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斷層,改革開放以來,國人對于西方文化藝術的推崇與日俱增,急欲填滿對西方現當代文化追求的空缺,對于傳統文化的研究傳承便顯得力不從心了。致使唐宋音樂的研究權威竟要去日本、韓國循跡,國外漢學家在掌握漢文化發展脈絡規律的同時,還不忘借著有心之士的遺憾諷刺挖苦一番。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陳美娥堅定了要尋找及推廣她心中最古老、原汁原味的中國古樂。
陳美娥深信,南音源自中原漢唐時期,是不受外族音樂影響的“華夏正音”,遂與兄長創辦了漢唐樂府,在創辦之初,樂團僅僅是作為南音推廣傳承的機構。南音,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也稱“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古老的樂種之一。南音起源于前秦,興于唐,形成在宋,在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中原漢族移民把音樂文化帶人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并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用泉州閩南語演唱,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直到1995年,受泉州以南音為曲牌排演的梨園戲的啟發,漢唐樂府經典劇目《艷歌行·梨園樂舞》產生了,自此,漢唐樂府在原有古樂團的基礎上成立了主要表演泉州傳統舞蹈梨園戲的“梨園舞坊”,逐步形成了現在的古典樂舞團。
自從《艷歌行》大獲成功,評論界給予充分肯定后,漢唐樂府陸續推出了《儷人行》《荔境記》等一系列令人驚艷的南音梨園樂舞劇目,屢獲國際性重要藝術節和大劇院的邀請,成功將古老的南音藝術以一種高貴典雅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二、推廣成功的因素探析
對于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古典樂舞團來說,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中國古老傳統的音樂舞蹈,欣賞并且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才是其最高理想。陳美娥在創辦漢唐樂府之初,為了得到兄長的支持,向他訴說了三個期望:一是把南音介紹到全世界最高的音樂學府——維也納皇家音樂學院,告訴他們,中國的古典音樂還在,中國的傳統音樂還在。二是要把南音帶到全世界最頂尖的表演藝術殿堂,例如巴黎的市立劇院,告訴他們,中國的傳統樂舞并不過時。三是要把它送回北京故宮,回到祖國——流浪的文化,宮廷音樂回來了?!?/p>
現在的漢唐樂府,基于創辦的初衷與積累的學術研究資料,以及表演經驗,已經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目標,漢唐樂府至今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典范。當然,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與良好的口碑,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素配合。
第一,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本身具有無窮魅力與吸引力,促成了國外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與欣賞。漢唐樂府之所以讓人耳目一新,是因為其完全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元素結合在了一起,并沒有添加任何現代文化或者科技手段,所以它呈現的就是最本源、最接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內涵的表演。
第二,先以學術的思路將其推廣至學者精英的研究理論層面上,以點及面,深入到普通大眾的文藝生活中。從第一次接觸南音,到逐漸通過自己的研究和田野調查了解它的來龍去脈,陳美娥對南音日益敬仰,也為國人不了解南音的歷史而感到遺憾。為了確立南音的學術地位,再現華夏文明“活”的氣息,陳美娥女士不僅通讀了《二十五史》中的樂書、樂志部分,而且在東南亞等南音流傳區域進行了長達8年的田野調查。嘲在此先決條件及基礎下,漢唐樂府的發展基石牢牢穩固在大量珍貴權威的理論研究和真切可靠的實踐調查中。
第三,尊重傳統,善于創新,注重細節,精雕細琢,杜絕一切敷衍隨意的創作態度與舞臺表現風格。漢唐樂府堅持“傳統+傳統=創新”原則,創新的舞臺形式不為迎合大眾的傳統審美而改變自身的表現訴求,而是秉著嚴謹傳統的學術及創作心態,將梨園戲中講究內涵頗多的科步身段與古老悠遠的音樂形態相結合,形成了一出獨特典雅的音樂舞劇。從學術資料及創作形式的考究真實,到現場表演的苛刻認真,無不表現了漢唐樂府的卓越之處。
三、對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延伸思考
當今國際的文藝市場幾乎都以西方為主,其影響遠大于國內。無論是現代審美環境和審美趨勢的作用,還是渠道和途徑的制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都未能盡如人意。然而,由于拓寬文化市場和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要求,中國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工作都迫在眉睫。
鑒于漢唐樂府的成功,筆者認為,要想讓中國傳統文化真正“走出去”,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堅持在保護和研究基礎上的對外傳播,即對于傳統藝術的特質不能隨意加以改動和扭曲。以保護為主,適度實施市場開發;遵循藝術發展的內在規律,在各種形式的傳播中,均要依據基本準則,既要遵循文化藝術的基本規律,又要遵循傳播的基本規律。漢唐樂府雖然是一個現代成立的兼具研究與表演的機構,但是其本質上就是將中國中原古音與梨園戲有機創新結合在了一起,向海內外傳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并沒有刻意迎合市場需求,擅自改變其原本形態,而是根據傳播與文化藝術的特性轉換了其表現形式。因此,傳統文化在對外傳播時,不能因新而變、因利而變,而是在保護和研究的基礎之上作出調整。
第二,特別要注重“走出去”的文化產品和項目的質量和影響力。我們在網絡上經??梢杂^看到國外藝術節上中國元素的加入,最常見的應該是武術、雜技等項目,由于這些表演形式都是以技藝為主,文化內涵不強,所以并未形成持續較大的影響力。從長遠看,這類項目對于國家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幫助不大。因此,政府在給予演藝出口項目資金扶持時,應該特別關注出口項目的內涵品質和影響力。
第三,演出應與研討會、學術論壇、學術講座等活動相結合,增強傳播力度,擴大群眾基礎。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其文化內涵、道德倫理內涵及社會內涵,這些都支撐著中華文化的發展根基和持久延續。對于學術研究層面的深入,不僅可以為中華文化注入新的理解與內涵,還能為中華文化項目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四、結語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文化藝術的需求不再是一味仰望西方,而是實現民族的文藝復興。直至今日,我們依舊懷著虔誠熱忱的心,細心呵護著完整存世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在盡力挖掘搶救再現輝煌的藝術瑰寶。作為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后備力量,漢唐樂府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我們的目標是實現中國的文藝復興,讓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再次驚艷世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