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勇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在不斷追求著精神方面的需求,群眾文化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廣場舞是群眾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娛樂身心、鍛煉身體的文化娛樂方式,在我國各地區盛行,已走進廣大群眾的生活中,深受人們喜愛。廣場舞對群眾文化建設有著重要影響,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就以廣場舞和群眾文化的基本概念、廣場舞對群眾文化建設的影響、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等方面進行淺析。
[關鍵詞]廣場舞;群眾文化;群眾文化建設;和諧社會
一、廣場舞的基本概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明建設越來越重視,由此產生了諸多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身心健康的群眾文化娛樂活動。人們利用生活工作之余開展各種廣場文化娛樂活動,廣場舞就是其中的代表。它由一群熱衷于文藝活動,以娛樂身心鍛煉身體為目的的人們自發組織而形成,融娛樂性和表演性為一體,以廣場等公共場所為舞臺,以集體為表演形式,以熱情歡快、積極向上的表演內容為主的非專業性群眾舞蹈藝術活動。廣場舞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一)特殊性
廣場舞是在城市廣場或是開闊地進行表演,其表演地點不同于劇院舞臺,劇院分舞臺區和觀眾席,把觀眾和演員隔離開來,他們之間存在一種距離感,而廣場舞則是在觀眾中表演,觀眾與演員融為一體,雙方能直接交流,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集體性
廣場舞由于門檻低容易學,沒有年齡、性別、職業等條件的限制,所以群眾參與度較廣,廣場舞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甚至上千人,都是以集體舞形式進行表演,場面比較熱鬧壯觀。
(三)自娛性
民眾在表演廣場舞時都是自愿參與的,完全是自娛自樂,通過跳廣場舞鍛煉身心,抒發情感、愉悅心情。
二、群眾文化與群眾文化建設的基本概念
群眾文化是指人們在職業以外的自娛自樂,是自發的社會性文化娛樂活動。以群眾為主體,以各種文化娛樂活動為載體,以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為目的,是社會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化隨著社會文化的深入,逐漸成為當前文化發展的核心,在社會整體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群眾文化建設則是圍繞群眾文化所涉及的方面,開展的有利于群眾文化形成、發展、壯大的各類活動的總和。
三、廣場舞對群眾文化建設的影響
廣場舞憑借自身的特點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已在我國各地盛行,無論男女老少,無論何種職業,都有喜歡跳廣場舞的,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廣場舞作為廣場文化的一種,在參與的人數和規模上是任何一種廣場活動無法相比的,在新時代的今天,廣場舞有著自身的文化內涵,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群眾文化建設有極大的影響力。
(一)廣場舞有利于繁榮群眾文化生活
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最根本的職能作用就繁榮群眾文化生活。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老齡化的人口大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了2.12億,占總人口的15.5%。目前我國對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場地及設施的投入還相對不足,與我國老年人口數量不相符,老年人缺乏有效的鍛煉途徑,而廣場舞憑借著簡單易學、門檻較低的優勢,人人都可以參與進來,有效利用生活工作之余的時間參與鍛煉,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發展。廣場舞由于舞種豐富,形式多樣,參與的人群較廣,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群都可以聚集在一起表演,豐富繁榮了我國的群眾文化生活。
(二)廣場舞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從而促進群眾文化建設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物質方面不斷得到滿足的今天,越來越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和身體的健康。由于生活節奏加快,特別是大中型城市,來自社會、工作、家庭、健康等一系列問題也隨之凸顯。由于缺乏有效的身體鍛煉和精神釋放的方式,導致精神壓力加大,身體出現亞健康狀態,肥胖、糖尿病、失眠、精神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廣場舞之所以在全國各地盛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正是因為其具有獨特優勢和功效。
廣場舞不僅是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還是一種特殊的舞蹈形式、一種文化娛樂方式。通過跳廣場舞,首先可以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其次,廣場舞作為一種特殊的舞蹈形式,同樣具備舞蹈的功能,可以愉悅心情、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感。再次,可以學習舞蹈知識以及與舞蹈相關的一些文化知識,提高文化修養和素質。
單純的體育鍛煉不僅枯燥難于堅持,而且也不大適合中老年人,容易造成運動損傷。人們走出戶外,通過跳廣場舞,既鍛煉身體又娛樂身心,提高身體素質、舒緩精神壓力,提高了生活質量,從而促進了群眾文化建設。
(三)廣場舞對舞蹈文化的傳承與交流有重要作用,從而促進群眾文化建設
廣場舞的內容和形式多樣繁多,有民族舞、古典舞、現當代舞、流行舞、拉丁舞、交誼舞、體育舞蹈等,國內外的各種舞蹈大多都可以在廣場上表演。廣場上,來自不同層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帶來各種舞蹈文化,相互交流學習,廣場舞變成了一個舞蹈文化聚集交流的平臺,從參與的人數和群眾喜愛的程度來說,是其他文化娛樂活動無法相比的,在全國各地的規模和影響力極大,對舞蹈文化的傳承與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廣場舞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地域性,特別是民族地區,當地的民族歌舞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人們在廣場上載歌載舞,邊唱邊跳,有的用本民族的樂器伴奏而舞,這樣的表演形式成規模地在廣場上聚集表演。有些民族地區政府比較重視當地的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組織專業人員把當地民族民間歌舞收集整理創編成廣場舞教材,在當地廣泛推廣學習并組織比賽,這對于當地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重要作用,從而促進了群眾文化建設。
(四)廣場舞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社會和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和良好社會精神風貌。舞蹈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促進人際關系的發展,廣場舞更是如此,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們因廣場舞聚集在一起,通過跳舞相互交流感情,增進了人們之間的友誼,建立了一種團隊精神,培養了人們的集體觀念和凝聚力,促進了社會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endprint
現代社會由于生活、工作、婚姻等原因,子女很難抽出較多時間陪伴老人,多少中老年人因廣場舞而聚,減輕了他們的孤獨感,獲得了社會認同感和融入意識,彌補了老年群體公共生活的缺位,重構了健康和諧的社會生活。
廣場舞能夠幫助提升人的整體素質,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已成為一種積極向上的象征,廣場舞的發展,對提高社會文化氛圍和積極向上的社會精神風貌有極大的幫助,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四、廣場舞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
廣場舞發展至今,在我國各地區興起,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但是,廣場舞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已成為廣場舞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
(一)存在問題
1.組織渙散,缺乏專業教師指導。現在的廣場舞都是以個別倡導、多人響應的自發形式出現,存在組織渙散問題,因缺乏有效組織和相關專業教師的指導,導致成員不能掌握舞蹈的正確練習方法和動作的規范性,使鍛煉效果大打折扣,缺乏應有美感或是出現運動損傷,不能充分發揮廣場舞應有的積極作用,如碰到一些因場地糾紛和噪音擾民等問題時,由于缺乏組織性,難于及時有效溝通協調解決。
2.違法問題。廣場舞以中老年群體為主,這個年齡段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健康問題存在,為了鍛煉身體、娛樂身心而來到廣場上鍛煉。一些不法分子借機抓住中老年群體渴望健康的心理,以健康為誘餌,針對該人群實施違法行為,如傳銷、詐騙,以及推銷各類非法違規藥物、保健品、保健器材等。
3.噪音污染問題。噪音污染是廣場舞發展以來一直存在的一個難于有效解決的問題,備受輿論的關注,在某些大中型城市的居住密集區較為嚴重。一方面是中老年群體需要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需要健康;另一方面是廣場周邊的其他居民飽受噪音的干擾,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秩序。雙方矛盾越演越烈,各種沖突頻發,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性問題。
(二)解決問題的建議
解決廣場舞的相關問題應以服務于群眾為宗旨,以創建文明和諧社會為目的。采取先服務后管理的方法,深入群眾、深入人心,這樣有利于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特別是噪音擾民問題,放任不管和嚴令禁止都不可取,必須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人性化處理。
1.由政府部門牽頭組織文化、衛生、城管、公安、社區、居委會等多個部門,形成綜合服務管理辦公室,明確工作的宗旨和目的是“服務于群眾”,為創建“文明和諧社會”而服務,這樣有利于全面協調解決問題。
2.相關部門應組織專業的舞蹈教師,針對廣場舞群體進行定期輔導,并組織廣場舞比賽,以提高廣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服務于廣大群眾,與之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有利于正確引導廣場舞的發展和管理。
3.加大對中老年群體的關注,定期到廣場給予他們醫療健康服務,對以健康為誘餌的各類違法行為進行宣傳教育,避免其權益受到侵害。
4.除以上服務外,還需出臺相關嚴令及規定,如什么地點、什么時段允許或不允許跳廣場舞,嚴格監管廣場舞播放音量的大小,特別是在居民住宅密集區,需要加大服務與監管的雙重力度,杜絕噪音擾民問題激化,引起相關社會矛盾。
廣場舞發展至今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成為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否能健康可持續發展,與廣大群眾密切相關,關注和研究廣場舞的相關問題,對加強文化建設及創建文明和諧社會有著積極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