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確的閱讀的方法,較強的閱讀能力,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創造力的開發,想象力的培養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閱讀能力綜合性很強,它的結構主要是由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評價能力及運用能力等幾部分組成。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首先要明確閱讀目的,逐步培養閱讀興趣、閱讀概括力和思維品質,并且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從而進行有效的閱讀技能訓練,循序漸進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激發其創造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興趣;方法指導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每一名教師都知道的道理。因為有了興趣,人們才有從事活動的動力。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學生能否養成閱讀習慣、進而提高語文水平的先決條件。我在教學中主要通過以下方法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
(一)選擇高效導入,有效激活興趣點
抓住題眼或學生閱讀的興奮點,設計好切入點,引起學生探疑興趣,導入力求簡潔高效,導語力求富有兒童情趣.此方法的難點就在于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充分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學生熱情高漲,才能全身心投入到閱讀中去。
(二)情境設置,產生情感共鳴
學生的年齡不同,生活經歷不同,他們的認知水平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教師應該以學生已有的認知和不同的特點為基礎,設計真實有趣,能夠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教學情境。
學生只有置身于這樣的氛圍之中,才能身心放松,全神貫注傾聽,投入情感,用心感受閱讀內容。教師再稍加點撥,逐步引導學生思維,學生自然而然便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選擇適合學生心理和年齡特點的讀物
學生喜歡讀什么書?這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中必須解決的問題。讀物的內容過深或過淺,都無法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就要幫學生把把關,選好讀物,引導學生讀好優秀的課外作品。選擇的內容首先要適合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可涉及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內容,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
(四)組織讀書活動,給學生展示能力的舞臺
可通過在學校組織針對閱讀的集體活動,如我們可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才能,并且在同學之間的比較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取長補短,繼續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另外,也可以采取讀書小報和美文摘抄的方式,促使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對所搜集到的知識有選擇的摘抄、整理、編輯。這樣,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欣賞水平得到提升,對信息和知識的處理能力也加強了,閱讀能力更是在鍛煉中得到大大的提高。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二、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
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者,知識結論也;漁者,思想方法也。語文教學如果僅僅是教給學生一些語文知識,那這樣的知識量是有限的。所以,教學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后,教師引導學生將學習方法運用到實際學習中去,學生將會利用方法獲得源源不斷的知識,進而達到“教而不教”的目的。那么語文閱讀有什么指導方法呢?
(一)語言訓練
要引導學生參與語言訓練,培養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吸收學習信息、組織知識信息,表達信息知識的能力。我以所任班級為實驗對象,嘗試了以課前三分鐘交流,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實踐。當學生們剛剛面對這種全新的閱讀活動形式時,很多人都顯得很茫然,很迷惑,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又說些什么。所以我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說,小組成員可以互相補充。小組說過之后,組長帶領組員一起把大家說過的信息整理得有條理,再在班級匯報。小學生爭強好勝心強,看見別人都說,自己也不甘落后,這樣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能力。
(二)邊讀邊思考的方法
邊讀邊思考是閱讀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類方法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學生閱讀前,先提出少量的具體的要求。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如在學習《山中訪友》一課時,讓學生根據描寫想象山中景色的美麗,理解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指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從而體會國民黨統治的黑暗等等。通過想象畫面,理解重點詞含義,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等各種形式的訓練,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想象、概括、分析等思維方法,達到以讀促思的境界。
(三)設置疑問
針對一篇文章,我們可以設計幾個問題,也可以在讀前讓學生提問,說說他們想知道哪些問題,再以這些問題為線索,讓學生根據問題有目的地去讀文本。遇到生字和新詞,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書獨立解決。通讀全文之后,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具體的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學生就會理解文章要義,領會其內涵。這也是一個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四)課后的復習
課前、課間、課后,這是閱讀的三部曲。課前和課間的閱讀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固然重要,但課后的回讀也同樣不能忽視,它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中心。通過三步反復閱讀,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意義,了解自己對文章的掌握情況,知道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和易疏漏的地方,達到引以為戒。那么在下次的學習中就回得心應手,正確尋找出學習一篇文章的捷徑。
總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達到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的目的。語文閱讀學習是長期的,貫穿一生的,學之有道,則能事半功倍。讓我們一起且思且行,探尋落實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與評價方式,真正實現從“教課文”到“教閱讀”。
作者簡介:
任淑紅,白山市渾江區沿江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