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一城 段文凝
摘 要:當前,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之下,高校一流黨建工作勢在必行,而通過一流黨建的帶動,爭創一流團建也成為了高校群團工作的重心所在。本文正是通過闡述共產黨黨建思想、共青團團建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從而進一步分析一流黨建促一流團建的重要意義,并就當前團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流黨建促一流團建的方法路徑。
關鍵詞:高校;一流黨建;一流團建
一、中國共產黨黨建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黨建即黨的建設簡稱,指用馬克思主義黨建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全面加強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純潔性建設等等,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時代性。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視黨建工作,并且深入到中國的村落,開辟了有別于蘇共的“農村包圍城市”的獨特革命道路,燎原全中國,建立起新中國。建國后至今,中國共產黨繼承并發展了黨建的光榮傳統,黨的執政基礎不斷增強。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壯大和發展,與黨的自身建設是分不開的。
(一)毛澤東思想的黨建理論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十分重視黨的建設工作。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新中國建立之后,結合中國的實際,發表了許多關于黨建思想的著名論斷,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良好理論基礎。結合論文主題,我總結了一下幾個黨建思想:
1.支部建在連上
1927年9月,秋收起義部隊在三灣改編時,毛澤東同志創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從而對實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井岡山革命斗爭取得最終勝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這之前,由于缺乏有效統一革命力量而遭遇到的慘痛失敗依然歷歷在目。因此“支部建在連上”理論的提出,為我黨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支配部隊提供了堅強的保證。所謂“支部建在連上”是指:在連隊設黨支部,在優秀士兵中發展黨員,在班排設黨小組,在連以上設黨代表并擔任黨組織書記。歷經數十年的變化,這樣的基本制度依然沿用至今,可見“支部建在連上”這一論斷對我黨我軍的快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在井岡山期間,在極其惡劣的內外環境下,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定著共產主義這一偉大信念,井岡山精神的意義不僅在于民族精神、安國主義的偉大傳承,它更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璀璨文化的濃縮,成為維系中國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精神血脈,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精神財富。
2.延安整風
1941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標志著延安整風正式開始。在這之前,由于左傾教條主義和右傾錯誤思潮的影響,我黨的革命斗爭受到了一次次重大挫折,一次深刻的整風運動勢在必行。延安整風通過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等多種方式,對當時我黨的錯誤論斷、錯誤方法進行糾正,使全黨上下樹立的一種實事求是干實事的思想信念,大大增強了黨員同志之間的凝聚力,思想境界進一步提高,為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強大的政治基礎。
3.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同志依然十分關注我們黨的自身建設。1956年4月,他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我們“歷來提倡關心群眾生活,反對不關心群眾痛癢的官僚主義”。他的這一經典論斷深刻揭示了我們黨的群眾觀點,也明確指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所依靠的核心力量就是人民群眾,我們黨之所以能在復雜多變的政治局面中取得最終勝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劃。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黨建思想
經過幾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共同努力,中國共產黨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純潔性建設等多個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在這期間,盡管也經歷過波折,但總體上來說,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是卓有成效的、是符合中國實際國情的、是經得住歷史和人民得考驗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以來,已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決貫徹執行“全面從嚴治黨”方略,對新時期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標,正如他在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所指出的:“管黨治黨,必須嚴字當頭,把嚴的要求貫徹全過程,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也指出;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把全面從嚴治黨做了更加明確的闡述,也對廣大黨員干部提出了更加明確的目標和期望。
二、中國共青團的團建思想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關心共青團的建設和發展。并多次圍繞“怎樣建設共青團、建設什么樣的共青團”這一重大歷史課題制定方案和措施。1922 年5 月,在中共直接指導下,共青團的前身——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大在廣州召開,會議完成了青年團的實際創建工作,產生了實際的領導集體和機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分別于1925 年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 年改為具有民族解放性質的抗日救國的青年團體,1949 年改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7 年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上世紀90以來,為充分發揮共青團特別是高校共青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善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領導的通知》、《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青年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全面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共青團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廣大青年同胞所面臨的誘惑和風險也在不斷增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復雜的局面和更大的挑戰。此時,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先后印發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中青聯發〔2016〕18 號)等文件。2018年7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也成為了近段時間以來全團上下思想理論學習的重中之重。
三、高校一流黨建促一流團建的重要意義
高校一流黨建與一流團建密切相關,不可分離。高校一流黨建是一流團建的必要前提,而一流團建又為一流黨建提供了必要支持,一流黨建的效果與一流團建的開展情況息息相關。可以說,一流黨建離不開一流團建、一流團建又反補一流黨建。
(一)進一步堅定了共青團的政治立場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作為中國共產黨一手締造并領導的青年組織,對于推動和延續共產黨的發展和壯大起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通過一流黨建促一流團建可以更加明確高校共青團今后的發展目標,也更加明確了共青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立場,以黨建促團建,以團建反補黨建。
(二)進一步提升了共青團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共青團始終以思想理論建設為根本建設,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發展著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立團、強團的根本指導思想。立足于新的社會實踐和社會發展,著眼于對黨和國家重大問題的理論思考,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共青團理論發展的新境界,不斷開創共青團事業發展的新格局。而高等院校,作為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重任的學術重地,必然要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最根本的指導思想,通過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等多種方式,全面提升廣大青年團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三)進一步密切了同青年團員的血肉聯系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要正確處理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共同利益、不同群體特殊利益的關系,切實把人民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惠民政策,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群眾時刻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在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過程中,一方面我們團學干部要將群眾路線落到實處,真正的做到“從青年中來,到青年中去”;另一方面是在團學干部真正將群眾路線落到實處之后,廣大青年團員對團干部的這一做法認同和配合。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去發展我們的各項事業”。對他們的實際困難和思想問題要早發現,早解決,對他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況要有足夠的了解,充分聽取民意,從實際工作中切實做到密切聯系廣大團員。
四、新時期高校團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團員意識淡薄
共青團員作為共產黨的生力后備軍,自然肩負著在廣大青年人中帶頭樹立先鋒模范、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重任。共青團員必須時刻牢記自己的光榮使命,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服從共產黨的領導,心系青年同胞,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然而在現實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部分青年團員團員意識淡薄,不唱團歌、不知團章團規,沒有以一名共青團員的標準來約束自己,甚至在少數青年團員中存在漠視團員身份,對團組織不認同、不認可等問題,嚴重影響高校團組織的有序發展。
(二)思想滯后,沒有充分適應新時期黨對共青團工作的新要求
當前,全國上下正處于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而高校也在全面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全黨上下思想必須高度統一,凝心聚力,為社會主義事業而共同努力。但是部分團干部、共青團員思想上并沒有充分的認識,思想觀念滯后,還存在憑經驗、憑想象辦事的思想作風,沒有完全適應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改革的新常態。
(三)官僚主義盛行,脫離青年團員
依靠群眾、用于勝利,是我黨在革命年代留下的光榮傳統,共產黨始終相信和依靠群眾,關心和幫助群眾,同廣大人民群眾結下了魚水深情。但很多時候,部分團干部沒有深刻領會黨中央思想動態,依然我行我素,脫離青年團員,不為他們辦實事,解決困難,存在著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與娛樂化等官僚主義,對團內政治生態產生了嚴重影響。
(四)監督機制不夠完善
十八大以來,反腐力度進一步加強,黨中央處理了一大批不作為、亂作為的領導干部,正是得益于黨內良好的監督機制。但是,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監督機制不夠完善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與地方共青團組織略有不同的是,高校共青團組織面對的群體大多為在校大學生,他們對于自身利益的訴求也十分渴望。對于少部分不作為、亂作為,甚至濫用職權,為自己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謀取私利的團干部,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致使一些獎助學金、先進集體和個人等評選存在不公平的現象。為滿足廣大青年團員對自身利益的合理訴求,高校共青團組織要進一步加強民主制度建設和對權力的監督機制。
五、高校一流黨建促一流團建方法路徑
長期以來,我們黨已經形成了以黨建促團建、以團建反補黨建的優良傳統,已經成為我黨取得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法碼。而高校既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也是共青團組織和核心力量,更是新形勢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戰場、主陣地,一流黨建促一流團建工作,勢在必行。
(一)強化一流黨建促一流團建意識,以全面從嚴治黨推動全面從嚴治團
全校各級黨團組織應該牢固樹立和落實一流黨建促一流團建的發展理念,從思想上確立一流黨建促一流團建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基礎性、重要性地位,正確、深刻認識黨組織與團組織的緊密關系。同時,應該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強化校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認真貫徹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貫徹民主集中制,切實加強高校群團工作建設,全面推進從嚴治團;
(二)鞏固和創新基層團組織建設,擴大團組織影響力
網絡全球化已經席卷全球,而青年團員作為接受新鮮事物最快的群體,應該充分發揮新媒體建設對于團組織建設的重要作用。各級團組織要進一步完善新媒體建設,及時更新信息,擴大團組織的影響力,與同學們進行線上線下交流互動,發揮“青年之聲”運營平臺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要三級聯動,全方位構建一流團建組織,并結合各高校實際情況,按照校團委、院級團組織、團支部標準,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三級團組織“三級聯創一流團建團組織”行動;
(三)夯實基礎,全以一流黨建標準全面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
高校各級團組織應以一流黨支部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認真貫徹執行《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的通知》(教黨〔2017〕8 號)、《共青團中央關于在全團集中開展“學習總書記講話做合格共青團員”教育實踐的通知》(中青發〔2017〕6 號)精神,科學合理的加強團支部建設,做好團費收繳、團支部發展記錄冊、團日活動等基礎性工作,并結合各學院特色,將“三會兩制一課”、“一學一做”系列活動作為年度的工作重心來開展,納入年底考核事項;
(四)進一步加強團學干部管理培訓,全面提高團干部的綜合素質
各院級黨組織應該把加強團員的綜合素質放到與加強黨員綜合素質同等的地位來對待,經常性的與團組織、團干部開展黨團共建活動。此外,可以通過黨委書記、黨支部書記給團員上黨課的形式,不斷提升青年團員的政治素質。最后,通過舉辦學生骨干培訓班、建立和完善學院學生骨干信息庫等方式,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建設,從而加強對團學干部的培訓。
總之,以一流黨建促一流團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項長期而細致的工作,需要黨組織堅持信任、團組織堅持擔當;黨組織砥礪前行、團組織開拓創新;黨組織無微不至、團組織不計得失。從而以建立高標準、嚴要求的工作態勢,創建一流黨建促一流團建常態化機制!
參考文獻:
[1]肖純柏.《重視對中國共產黨基層黨建史的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0(1):59—62.
[2]楊勇.《90 年來黨領導下的共青團建設與發展的奮斗歷程與歷史經驗———基于黨的四代領導集體的考察》[J].《中國青年研究》,2012年(5):29-34.
[3]王玲,陳永泰.《加強黨建帶團建,促進高校共青團工作發展》[J].《商品與質量》,2011(9):174-178.
[4]劉佳.《中國共青團思想建設職能歷史演進的文本分析——基于改革開放以來共青團重要文獻的歷史考察》[J].《北京青年研究》,2016(2):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