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方芳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標志著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我國面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以后開始更加關注精神層面的需求,這就推動新形勢下我黨需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促進我國文化思想的發展。本文就來探討新形勢下我國思想文化的發展現狀及加強宣傳我國思想文化工作的更好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新形勢;思想文化工作;建議
一、引言
思想文化是最能體現一個民族的凝聚力的表現,因為民族的文化及思想是一個民族長期發展積淀下來的人文精神,是一個國家的象征。中國民族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各民族在我黨的領導下和諧共處,既包含各民族的文化差異,又包含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因此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體現了豐富性與包容性。從思想文化的發展來看,主流文化代表著主流思想,中華民族的主流思想正是由不同的民族文化映射而來,顯示出奕奕神采的一面。為了我國思想文化的建設發展,我黨不斷的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文化,促進交流,培養我國人民的主流思想觀念及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二、我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以來積累的經驗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黨一直致力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從過去我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來看,我黨是本著科學發展觀戰略思想與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在過去的宣傳工作中,我黨積極組織惠民活動,統籌文化資源,多方面豐富人民群眾的生活,為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而努力著。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形式上大多借助傳統大眾傳媒也有互聯網媒體,各類文化活動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生活,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堅持以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為根本任務,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思想。在黨的不斷努力下,思想文化宣傳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現在,我們要在歷史思想文化工作宣傳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宣傳工作,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文化建設工作。
三、加強宣傳我國思想文化工作的更好建議
(一)促進多元化文化的發展
中華民族作為五十六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本身具有豐富的多元文化,多民族文化的優勢更應該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了促進我國民族多元化的發展,加強新時代下思想文化工作的宣傳,我們首先應該尊重各民族的多元文化,保護民族文化差異性化,傳承各民族的多樣文化,如民族服飾、民族活動等。要學習道德傳統文化,為全面建成小康培養國民的綜合素質基礎。其次是繼承優秀的革命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與愛國精神,用革命文化的感染力激活民眾的革命精神。比如弘揚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當代的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這些都是我們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應該學習的奉獻精神。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發展的需要,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我們要學習革命文化與革命熱情,將革命文化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堅定不移的宣傳革命精神。最后我黨應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先進文化,引導各民族人民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宣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長期教育人民的主要任務,宣傳團結的文化思想,培養人民的憂患意識與責任意識。綜上所述,新形勢下我們要結合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我國多遠文化的發展,利用人民群眾的力量積極組織多遠文化活動,宣傳思想文化建設,加強思想文化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影響力。
(二)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思想內容,同時也是我黨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理念,要求培育和弘揚人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每一位中國公民都有義務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宣傳工作要把有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點培養對象,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學習主流思想,培養民族意識。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文化宣傳工作的要求,要對人民群眾進行國民基礎教育,加強精神文明創建、培養精神文化創新,利用民族文化的傳播、創新引導人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生活,培養人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我國的人民群眾思想現在正處于轉型期,人民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具有獨立的思想意識,對于不同的言論都有自己的思想評判標準,雖然人民的思想管理差異現階段較為明顯,但是大多數人都有基本的文化思想辨別能力。相信在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之下我國人民群眾的社會輿論都會導向主流思想,導向民族文化、愛國精神與國家復興的思想觀念上。培養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對于新形勢下我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我黨應該把握好人民思想觀念的建設工作,凝聚民心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三)盡可能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當前我國面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需求與發展不平衡的狀態,因此導致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存在顯著的差異。滿足了物質生活的需求的人民希望獲得精神層面的滿足。當前大多數大眾人民開始追求精神需求,而實際的社會問題就會引起人民思想觀念的變化。比如事業觀的轉變、價值觀的差異、人生觀及世界觀的差異等,這些觀念差異影響著社會主流觀念的發展,當人民群眾的情緒大多處于不滿狀態時,思想觀念就會變得消極,給新時代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帶來阻力。為此,首先應該滿足人民日益發展的需求,讓他們獲得滿意的情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才能引導人民群眾從內心上主動的學習社會主義核心觀念,認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我國主流思想文化的傳播。
(四)創新思想文化工作的宣傳方式
互聯網的發展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也為思想文化工作的宣傳提供了機遇與挑戰,一方面拓寬了思想文化宣傳的途徑,另一方面由于互聯網信息的不可控性及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人民的思想觀念變得相對復雜,對我黨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增加了難度。為此,我黨在思想文化宣傳工作方面應該創新文化內容和傳播渠道,利用人們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傳媒節目推進思想文化傳播的程度。尤其是在農村思想文化建設工作上,應該更加關注廣大勞動人民的需求。比如,現代農村的普遍現象是老年人與孩子較多,農村的很多老人文化程度較低,孩子的理解能力較弱,農村的思想文化宣傳就要根據農村人口的發展特點創新適合老人和孩子學習的思想文化內容。尤其是孩子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新一代的接班人,更需要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當代農村的老年人更懷念曾經大家一起聚在公社看電影的記憶,并且當代老年人普遍擁有強烈的愛國情懷與革命熱情。鄉村可以通過“回憶歲月”類似的主題組織人民群眾一起看節目,不僅能夠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還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無形的形式傳播到廣大基層民眾之間。對學生而言,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可以從改善農村教學條件著手。農村大多數學校的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學生的學習環境和城市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學習資源的差異,讓他們在學習的起跑線上就落后于城市的孩子。為此,應該為鄉村的學校設置圖書館,在鄉村設置公共學習室,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意識,培養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
(五)由淺入深,由點到面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是伴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而并行的工作,需要我黨結合社會主義發展的情況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發展需求長期履行的工作。黨的十九大繼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繼續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培養民眾的道德素質,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居與文化自信。全面小康社會需要人們群眾具有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具有弘揚偉大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正統觀念,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思想,這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設的必要條件。為此,我黨在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時候要由淺入深,由點到面,從個體到團體,從鄉村到城鎮,從地區到國家,逐步的擴大思想文化宣傳的范圍。在宣傳思想文化內容的選擇方面,應該先從人民喜聞樂見的、易于接受的道德文化風尚建設開始,從培養個體良好的道德習慣到國家的民族意識逐層深入,層層遞進的進行思想文化宣傳與思想文化建設。為了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民心,在黨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上應該頒布一些貼近民心的發展規劃,帶領人民群眾發展經濟,培養人民群眾的樂觀自信,建立人民群眾的民族自信。文化方面應該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各民族的和諧發展,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好團結互助的思想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思想文化是民族發展的軟實力,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偉大的民族復興夢離不開主流的思想文化建設工作。我黨要借鑒歷史思想文化宣傳的意見,結合現代社會發展的真實情況,創新思想文化宣傳的內容及形式,加強我國新形勢下思想文化工作的宣傳。
參考文獻:
[1]王香利.新形勢下要如何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對策與建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12):25-26.
[2]蔡泉水.新媒體環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研究[D].南昌大學,2016.
[3]宋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鄭州大學,2016.
[4]趙峰.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要突出“八性”[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