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雪蓮
摘 要:手機在方便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成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任務。基于此,文章立足于走訪調查所獲取的資料,在簡要分析大學生手機使用現狀及對手機依賴情況的基礎上,系統總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導。
關鍵詞:大學生;手機依賴;解決措施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智能手機近年來快速在校園普及,成了大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此同時,隨著高校現代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校園建設的加快,手機的使用又成了越來越重要、越來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其他技術創新所帶來的“雙刃劍”作用一樣,手機在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其負面的影響也越來越顯著地顯露出來,大學生已經成為手機依賴的龐大群體,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大學生手機使用和手機依賴的現狀
在課堂上也用手機打游戲、看視頻、發消息,嚴重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2018年8月20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公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而且網民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其中,受過大專、大學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人數達到20.6%。據江蘇省的一項調查發現,40%的大學生若忘記帶手機,則會覺得很不舒服,沒帶手機就無法忍受的占到了37%。黃河科技學院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發現,87.3%的大學生感覺自己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日漸增加。在明知沒有來電或者短信的情況,75.3%的大學生會習慣性地翻看手機,35.7%的大學生一旦離開手機就會心神不寧,什么也干不下去。其他一些高校的調查也發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無法使用或忘帶手機時,會出現心神不定、無所適從、焦慮煩躁等不良反應,有大學生因為過度使用手機導致產生了身體和心理精神方面的問題,并且大學生普遍在不應該使用手機的場合如上課或參加活動時頻繁使用手機。
二、大學生手機依賴產生的原因與危害分析
導致在校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學生自身自制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這是導致其手機依賴的主觀因素和主要影響因素。二是學校環境、手機、社會等客觀因素導致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與此同時,隨著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手機大量涌入市場,而且價格越來越便宜。大學生易接受新事物,是智能手機主要的消費群體。智能機現在不僅可以打電話發短信,還可以上網聊天開視頻、追劇看電影、查詢資料等,讓大學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尤其是手機各項娛樂功能的拓展,對于大學生本身具有極大誘惑。
手機依賴會給大學生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和危害,主要是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專注度和學習精力。據黃河科技學院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發現,手機依賴對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交流和學習效率均有明顯影響,以負面影響為主,72.4%的學生表示上課玩手機會影響課堂秩序,83.7%的學生認為課上玩手機會影響自己的聽課質量。其次是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人際交往。很多大學生長期依賴微信、手機短信、QQ聊天交流,而大大減少了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導致現實中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化,出現面對面緊張,交流困難,容易造成社交恐懼和障礙,嚴重的甚至造成孤獨、抑郁、自我封閉等行為,淡漠人際關系。三是影響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很多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時間過長,吃飯上課玩,走路也在看,夜間熄燈之后仍然沉迷使用手機玩游戲、看視頻、看網絡小說、看朋友圈、聊天等,導致第二天精神萎靡。
三、有效干預治理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對策
(一)學生方面
當前,大學生應該在利用手機帶給他們諸多便利的同時,加強自我的管理能力,自覺抵制手機依賴,明確學習目標,規劃自己的學習和端正學習態度。認真上課,課下多與老師、同學討論交流,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多參與有益身心的活動,比如多組織讀書交流會,利用大學圖書館豐富的資源不斷充實自己;多參加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社交活動,主動鍛煉和發展自己的社交技能,減少手機社交時間;多進行戶外活動,開闊自己的眼見,拓展自己的思維,這樣不僅能夠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增強信息篩查的能力,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蝕,還能遠離對手機的依賴,不做“低頭族”。大學生們還可以在不同的組織內比如同宿舍、同班級、社團內部成員中實行相互監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減少使用手機的次數,要分地點、場合控制手機使用的時間。
(二)家庭方面
家庭環境會對大學生個人的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支持力量,家庭對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目標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在家庭中,家長先要以身作則,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帶頭正確使用手機,為孩子起到榜樣帶頭作用。其次,家長應該注意家庭氛圍的培養,積極建設家庭文化,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允許學生在校有條件地使用手機,教育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第三,家長應充分認識到“手機依賴癥”的危害,要與學校、社會一起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動態,共同為學生成長和發展構建健康良好的環境
(三)學校方面
學校應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風氣。加強社團文化建設;多組織辯論賽、專業匯報演出、體育運動比賽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創新活動和學科競賽;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文化生活,舉辦讀書交流會;提倡大學生多參與集體活動,鼓勵更多地與人面對面交流,進而減少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可能性。其次要定期舉辦相關“手機依賴癥”方面的講座,加強宣傳教育,普及玩手機對身心危害的相關知識,同時設立心理輔導治療室,通過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心理治療等,讓學生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三要加強師資培養,提升課堂活力,具體來說,也即是要改變灌輸式教學模式,激發課堂活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四要制定易操作的校紀校規進行嚴格管控。學校要制定相應的校紀校規,從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定位課堂上使用手機的功能內容、靈活使用課堂評分機制、期末考試不予通過等入手控制學生手機依賴和課堂手機的過度使用。
(四)社會方面
當前,社會需要通過政府制定相關的法律制度對手機實施監督,加強對手機監控技術的開發利用,同時加大對手機使用危害知識、手機依賴癥的公益宣傳,告知人們長時間使用手機帶來的危害,從而營造出一個良好的使用手機氛圍。手機網絡運營商能否全力配合,對解決大學生的手機依賴也至關重要。手機網絡運營商不能光考慮經濟效益,而不顧社會效益,因此政府應加大對其進行監督。網絡運營商應該積極配合支持,特別是應加強與學校的合作,生產“學生手機”,從硬軟件技術上限制學生對手機的過分依賴。
總之,擺脫手機依賴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高校需要立足自身實際,并通過結合學生個人、家庭、社會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和不懈探索,同時學習借鑒國內外其他高校好的經驗,以有效干預治理大學生手機依賴問題,幫助大學生融入正常的校園生活,積極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同時以期更好地加強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進一步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學風建設和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校園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郭玉欣,劉克取,凌璐,宋承坤.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手機依賴癥調查以及對策研究——以安徽大學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8(03):235-237.
[2]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D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t20180820_70488.htm,2018-08-20.
[3]孟祥寒.大學生手機依賴現象、成因與對策[J].人民論壇,2018(23):180-182.
[4]李建永.新時期手機依賴對大學生的危害_原因及應對策略[J].2016(01):246.
[5]逄方圓,宗宇.新環境下手機依賴對大學生的危害分析及應對策略[J].統計與管理,2014(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