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碧娟
摘 要:職中物流專業叉車實訓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從學校過渡到社會,是促進學生就業的重要課程,但是當前職中物流專業叉車實訓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現行的教學方法難以適應社會需求,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變革。本文首先簡要地分析了職中物流專業叉車實訓教學的主要問題,之后分析了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于叉車實訓教學中的可行性,并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中物流專業叉車實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設計。
關鍵詞:實訓教學;叉車;教學方法;物流專業
一、引言
叉車在物流行業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學生需要具備較高的技能水平,這對物流專業叉車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中職院校物流專業的基礎技能,熟練操作叉車不僅可以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而且可以提升中職學生的競爭力。國家教育部先后出臺多部文件,文件指出職業院校要為結合市場情況與專業特色,以職業資格標準為依據,創新教學體系;鼓勵職業院校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形式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改革現有的實習制度與教學模式[1]。在這一背景下,有必要對職中物流專業叉車實訓教學方法加以改革。本文對物流專業叉車實訓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進行了研究,旨在解決職中物流專業叉車實訓教學的主要問題,提高叉車實訓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幫助學生更好地就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職中物流專業叉車實訓教學的主要問題
(一)師生互動有限
因為物流專業叉車實訓教學的時間有限,為了更快地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以及操作技能,實訓教師一般會選擇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新知識,教師在講解知識后向學生提出簡單的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師生之間的溝通方式較為單一。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向學生灌輸叉車操作的基本知識,縮短學生理論學習的時間,為后續的實踐教學留有時間[2]。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不高,師生之間僅僅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交流,教師難以全面了解學生對叉車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利于叉車實訓教學順利開展。在叉車實訓教學中,部分教師不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又因為教師的精力有限,難以兼顧每一位學生,部分學生會躲避教師看視頻、看小說、打鬧等,導致叉車實訓教學效果低下。
(二)教學資源不足
在開展叉車實訓教學時需要大量叉車以滿足實際教學需求,而大部分職業學校資金有限,可供操作的叉車數量不多,往往出現叉車數量低于實訓課學生數量的情況,導致大型班級叉車實訓時間低于學生練習所需要的時間,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與此同時,在多數職業學校中,物流專業叉車實訓教師過少,一名教師需要同時兼顧幾個班級的實訓教學工作。由于教師時間、精力有限,大部分情況下指導一名學生上車練習,所以其他學生只能觀看操作。室外練習場地過大,存在視線盲區,學生難以看到叉車操作的每一步,難以熟練掌握叉車操作[3]。實訓教師需要重復性地向每位學生講解操作重點以及注意事項,長時間后容易出現倦怠感,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叉車實訓教學的質量。
(三)內容枯燥
對于部分職業學校而言,叉車實訓課程設立不久,實訓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關于叉車實訓教學的教材等教學資源較少,造成實訓教師難以全面掌握叉車技能。絕大多數實訓教師基本為學校人員,擅長于理論教學,自身本就缺乏在大型物流企業操作叉車的工作經驗,所以在叉車教學中也在不斷摸索。目前,繞樁、叉放托盤等是叉車教學的主要內容,對于難度較低的繞樁等動作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而對于難度相對較高的混合作業,學生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學習與訓練。而叉車的混合作業需要學生精確掌握叉車每一個功能的操作,要求學生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這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極具難度的,枯燥的學習內容容易使學生產生煩躁、焦慮的情緒,影響學習。
(四)安全問題
實訓用的叉車大多只有一個制動踏板,實訓教師乘坐的一側并未配備制動踏板,并且也缺少后視鏡等設備,教師難以細致觀察周邊的環境。部分叉車使用時間過長,安全保護裝置可能出現問題,一旦學生誤操作,教師難以及時制動,可能發生安全事故。此外,實訓用叉車基本在校內活動,大部分人員認為沒有必要購買叉車保險。但是實訓學生眾多,學生的不熟練操作容易發生車輛剮蹭、碰撞等現象,仍有可能發生安全事故,不能掉以輕心。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于叉車實訓教學中的可行性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將行動導向法運用于叉車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具有顯著的優勢。首先,在行動導向教學法下,教師不僅僅講授基礎知識,而且會在實踐中為學生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以學生的實際掌握程度、學習情況為依據制定實踐教學目標、內容,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提供了學習交流的機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師生互動有限的問題。行動導向教學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知識,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學習新技能,學生在叉車實訓過程中需要考慮安全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為物流專業叉車實訓教學提供了保障。其次,行動導向教學法更重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教師創設的教學場景、實訓教學任務等一般是根據職業要求、行業要求制定的,充分體現了實訓教學的職業性,這符合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此外,行動導向教學法關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倡采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叉車實訓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的問題。
四、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中物流專業叉車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學任務設計
教師在設計叉車實訓教學任務時應該考慮到物流行業等市場對叉車人員的崗位需求、技能需求等,將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融入到實踐教學中,調整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科學設計實訓教學任務。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發現實訓教學中的關鍵問題。在開展實訓教學之前,教師需要思考以下問題:設計的教學任務是否可行?學生是否愿意去收集相關資料,積極操作完成教學任務?教學任務是否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脫離?教學任務能否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提高團隊協調能力與職業技能?在思考上述問題后,教師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教學任務的內容以及實施過程,梳理與歸納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難點,為實訓教學做好充足的準備。在叉車實訓教學中,可以設計以下教學任務:1.通過實訓學習,學生基本掌握叉車的搬運順序。2.學生了解叉車在繞樁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能夠熟練操作繞樁等技術,叉車在繞樁過程中不發生剮蹭、碰撞。3.學生能夠熟知叉車叉貨的順序,能夠說出至少3種因叉貨方式不當發生的問題。
(二)確定教學流程與內容
為了提高叉車實訓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前劃分學習小組,根據班級總人數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叉車數量確定小組人數,避免因為小組人數過多而導致部分學生缺乏實際操作機會。若教學設備數量較少,教師可適當增加小組人數。劃分小組后,教師需要指定一名小組成員擔任組長,可以自薦或者由教師根據技能水平選擇組長,組長需要以身作則,管理好組員,減少組員上課看視頻、看小說的現象,協調團隊,從而保證教師能夠順利開展叉車實訓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結合生活中發生的經典案例講解叉車操作的基本原理,在制定教學任務后將任務內容、活動形式傳達至小組組長,再由組長向組員解釋。在上車操作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講解的內容理解后進行繞樁、搬貨等操作。在每一位小組成員上車操作完畢后,小組成員可以一起探討上車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本人以及其他小組成員的操作進行評分。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并統計學生在操作叉車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之后教師再根據這些問題向學生演示如何操作叉車,并在操作過程中講解學生的問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操作,并予以改正。
(三)教學評價
在對學生的實訓表現、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時,教師應該明確叉車技能考核評價標準,例如,學生叉車實際操作情況分數為40分,課堂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為35分,安全與管理分數為25分。這一考核評價體系不僅使學生重視叉車操作技能的訓練,而且可以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盡可能避免出現操作失誤,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教師還要正視每位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實施分層次的考核,在學生進步時及時表揚學生,從而激勵學生認真學習、提高自我,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差異,有利于同學之間理性競爭,激勵學生不斷進步,提高自身實踐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職中物流專業叉車實訓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專業技能水平的有效方式,是促進職中學生就業的重要舉措。在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面對物流專業叉車教學師生互動不足、教學內容枯燥、教學資源有限等問題,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與方法,積極變革傳統的教學體系,立足實際,認識到學生個性化發展與就業需要,從教學任務、方法、內容、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改善實訓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薄斌,曹家謀,李云松.高職物流管理專業333叉車崗位技能實訓體系的探索[J].中國物流與采購, 2016 (18) :74-75.
[2]岳君.叉車駕駛與維護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以遼寧軌道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職業教育, 2016 (22):23-25.
[3]張議.職業院校物流專業叉車培訓課程在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 2016 (11) :150-151.
[4]陳彧.高職物流專業“雙創”背景下實訓教學改革實踐探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 2016,18 (7):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