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瓊 吳林秀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護理專業綜合技能集訓中高仿真模擬人的應用效果,采用成績考核、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對高職護理專業綜合技能集訓中高仿真模擬人的應用效果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運用高仿真模擬人開展仿真模擬教學,能激發護士生練習操作的興趣,提高操作能力;增強護士生學習主動性,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實現在校學習與臨床工作的銜接。
【關鍵詞】高職? 護理專業? 綜合技能集訓? 高仿真模擬人? 仿真模擬教學? 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C-0147-03
隨著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對實用型護理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實用型護理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臨床實踐工作能力,才能滿足醫院的要求。而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護士生只有通過不斷的在校學習和臨床見習積累經驗,才能掌握護理操作技能并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但傳統的護理技能教學方法在護理教育中遇到很多困難,比較突出的是:學生人數增多、見習醫院聯系困難、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等。同時,對于一些缺乏實踐經驗、操作不熟練的護士生來說,想要通過對患者進行反復護理而獲得臨床技能不太現實。這些問題使護士生在實習前的臨床實踐機會越來越少,無法達到在反復實踐和訓練的基礎上熟練掌握和運用護理技能操作的目的。而如果利用高仿真模擬人在模擬病房開展仿真模擬教學,以上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模擬人GD/ACLS8000D可以模擬臨床患者的各項生命征,操作過程中既有真實感,也不會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本文擬實證分析高職護理專業綜合技能集訓中高仿真模擬人的應用效果,以為仿真模擬教學的開展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選取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高職護理專業自然班2個,其中試驗組1個班共55人,觀察組1個班共54人,研究對象均經過2年的系統專業學習,已具備護理學基礎、各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試驗組運用高仿真模擬人進行護理綜合技能集訓并進行相應考核,觀察組沿用傳統的護理綜合技能集訓模式及考核方法。組間在年齡、入學成績和在校成績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實驗組、對照組具體情況見表1。
(二)實施方法
1.課前準備。實施教學前,先組織參與教學的老師們由廠商專家對其進行系統化培訓,在對GD/ACLS8000D模擬人系統熟悉的情況下,組織教師設計教學思路、討論教學實施方案。本階段教學主要以一氧化碳中毒案例來實施教學。患者:女,25歲,在家洗澡4小時暈倒后,被家屬送入急診科。T:37.0°C;P:68次/分;R:20次/分;BP:135/82mmHg。患者神志不清,口唇呈櫻桃色,無嘔吐,四肢無抽搐,無大小便失禁。課前一周將案例發給護士生,護士生以小組的形式結合案例展開討論,明確分工,確定如何進行護理評估及措施。教師強調上課的具體要求,授課目標是依據案例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實施正確的護理措施。課前將該案例的相關數據在模擬人系統中設定好以備上課使用。
2.教學實施。觀察組54人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授課計劃實施教學,授課項目為有氧療法、靜脈輸液、心電監護儀3項操作,共6學時。教師每次課上集體示教一個項目,護士生再分小組練習。試驗組55人分6個小組,共6課時。按照5個環節實施教學:模擬操作→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練習→綜合測評。
第一環節(30分鐘):各小組按照課前確定方案,備齊用物在仿真模擬人上進行操作,各成員在完成1項練習后進行角色對換。在此過程中,護士生多角度、多方面地進行綜合練習。教師全程把控,適時指導,系統上顯示操作完成即為搶救成功,反之出現報警指示燈即為失敗,需要重新開始。
第二環節(10分鐘):護士生結合前面的練習情況發表自己的觀點。例如一些項目操作流程不熟練,組員間配合不夠默契,出現問題不會處理等。
第三環節(15分鐘):教師主要對操作過程及搶救的結果進行點評。有的小組實施項目先后順序是靜脈輸液、心電監護儀、氧療法;有的小組實施的項目先后順序是心電監護儀、氧療法、靜脈輸液、熱療法。操作項目先后順序不同會影響到搶救的結果,某些操作的不規范也會導致最后搶救失敗。例如一氧化碳中度中毒患者氧流量應調至2~4L/分,一些護士生氧流量調節不準確,系統會自動出現搶救失敗的情況。教師就護士生自評環節出現的問題做出解答。
第四環節(20分鐘):護士生結合本小組的實際情況,對某些容易犯錯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第五環節(15分鐘):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擬考核,教師按照統一的考核標準給各小組評分,然后指出操作中存在的問題。
(三)評價方法
1.終結性評價。在學期課程結束后,護士生進行模擬操作考試,實驗組和觀察組考核的項目,評分標準和監考老師都相同。實驗組護士生按老師提供的案例由團隊共同完成,另外還有一項考核項目單人完成。總成績取團體項目和單項項目的平均分。觀察組按照之前的單項練習進行單項考核,共考核兩項。總成績取兩項平均分。
2.過程性評價。在授課過程中,護士生利用課前掌握的相關資料及操作技能,團結協助積極制定護理實施步驟,分配好角色進行護理操作,在自我評價方面積極客觀,在互評階段認真公正,在評價過程中能把握重點,認真分析,指出問題所在及糾正的方法。
3.問卷調查。教師根據此次訓練自制問卷對實驗組護士生進行技能強化訓練效果的評價調查,內容包括強化訓練的效果、滿意度、積極性等指標。問卷采用不記名的方式,當場發放當場收回,發放問卷55份,收回55份,問卷有效率100%。護士生參加臨床實習2個月后,同樣也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臨床老師對兩組護士生的臨床綜合能力的評價,發放問卷55份,收回問卷50份,問卷有效率91%。運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 =0.05。
二、研究結果
(一)考核成績
通過兩組強化技能訓練效果的評價比較,實驗組的考試成績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 0.01)。具體見表2。
(二)問卷調查結果
從問卷調查情況來看,護士生對運用高仿真模擬人進行仿真模擬教學的看法整體比較好,絕大部分護士生認為高仿真模擬人的應用能夠激發自學能力、增進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學習興趣,等等,具體見表3。
(三)質性訪談反饋
考試結束后召集實驗組的護士生進行座談,總結高仿真模擬人應用的成效與不足,會上護士生踴躍發言。有的說,仿真模擬人訓練過程中,模擬人呈現出各種生命征,讓其在操作中更加規范化,例如靜脈輸液滴數的控制,如果調節不好系統會自動報警,如氧流量調節不合適患者就立刻會出現血氧飽和度降低的情況。這種真實情景的出現提高了其學習的興趣,操作水平也得到提高。有的說,這門實訓課內容很豐富,課前自己也會去做很多課前準備,現在拿到一份病歷后不會像以前那么迷茫,懂得如何去進行護理評估,診斷、實施護理操作,針對操作當中出現的問題也能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而且大家分工明確,做事情也有條不紊。有的說,以前溝通的時候覺得很拗口,不夠自信,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自己越來越自信,在溝通過程中也培養了責任心。
三、高仿真模擬人應用效果分析
(一)激發護士生練習操作的興趣,提高操作能力
在傳統的綜合護理技能訓練中,護士生往往無法將訓練與復雜、動態的臨床情景聯系起來。而在仿真模擬人的應用過程中,仿真模擬綜合訓練要求護士生在設定的模擬情景中對患者進行護理,模擬人呈現出各種體征,護士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臨床場景。教師用一氧化碳中毒案例在模擬系統設定好操作目標,進行模擬護理綜合護理技能操作訓練,通過一系列的情景變化和角色轉換,護士生體驗了各種不同角色的工作內容。另外,仿真模擬人不像臨床患者會受到操作次數的限制,護士生在模擬人身上可以反復練習,直到掌握為止。通過練習強化了學習的效果,提高了護士生的操作能力,通過表2可以看出實驗組考核成績明顯優于觀察組。
(二)增強護士生學習主動性,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傳統訓練注重對單項操作的熟練掌握,而忽略了護理對象的個體差異和病情變化等特殊情況,造成護士生運用綜合知識能力欠缺,面對臨床患者時信心不足,容易產生畏難情緒。仿真模擬人設置不同疾病的各種臨床表現,能真實呈現臨床疾病的護理治療過程,還可以設定仿真模擬人的病情不斷變化,護士生需要時刻觀察患者情況,并根據病情變化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這都需要護士生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運用各學科知識,收集資料、綜合分析、迅速評估、正確決策,實施措施。護士生在尋找更多信息來支持診斷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習主動性,也提高了評判性思維能力。在仿真模擬系統中設定好參數后,一旦護士生在操作訓練中流程失誤或不規范,系統就會出現異常警示,這樣護士生就會意識到操作失誤,并尋找問題的根源。課后,護士生對臨床護理操作流程也就有了整體的認識,也學會運用護理心理、護理倫理等相關專業知識解決患者的問題,充分調動護士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了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三)增強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實現在校學習與臨床工作的銜接
在仿真模擬訓練中,護士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明確,討論、分析、密切協作,完成整個訓練過程,增強了護士生的參與意識。結束時相互點評,分享彼此的觀點和學習經驗,將單獨學習變為合作學習。護士生通過各種角色轉換,體會到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學會運用各種溝通技巧與不同對象進行溝通,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仿真訓練以小組合作進行訓練的方式,保證既獨立又協作,將個體競爭轉變為小組競爭,這是傳統訓練無法達到的。本次課以案例形式呈現真實的臨床環境,護士生置身于模擬的臨床情景中,以護士的角色對患者進行各項護理,有利于護士生向護士角色轉換。進一步改善護理教學與護理實踐脫節的現象,縮短了護士生在實習階段的臨床適應期,使護士生從技術和思想上做好充分的準備,減輕其實習壓力,實現在校學習與臨床實際工作的銜接,并順利地向臨床護士轉化。
在護理綜合技能訓練中利用高仿真模擬人生開展仿真模擬教學,得到了護士生的認可。需要注意的是,仿真模擬教學雖有較高仿真性,但是不能完全模擬真實患者,與臨床環境還有一定差距,模擬人在技術上還須做進一步研究。在高職護理專業綜合技能實訓中,可全面推動利用高仿真模擬人開展仿真模擬教學,以提高護士生的臨床綜合能力,實現從學校學習到臨床護理工作的良性轉換,為其將來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鄧海艷,王惠珍.模擬訓練在護理本科生護理技能強化訓練中的應用及效果[J].護理研究·中國醫藥導報,2014(13)
[2]周濤.利用SimMan仿真模擬人開展成人護理(外護)理實一體化教學初探中國[J].現代教育裝備,2011(19)
[3]陳玉卿,鐘玉杰,王鵬舉.高仿真模擬人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研究,2011(12)
[4]牛桂芳,孫建萍,武曉虹.綜合模擬訓練在護理本科生實習前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1(3)
[5]左黎昀,劉春云,張義平,等.高仿真心肺復蘇模擬人教學中的溝通能力培養[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
[6]孫志嶺,徐桂華,王丹文.高仿真情景模擬教學在健康評估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2(11)
[7]孫建萍,牛桂芳,楊支蘭,等.高仿真模擬人模擬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1(8)
[8]叢小玲,楊藝.綜合情景模擬訓練在手術室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7(12)
[9]呂懷剛,戰明僑,張義平.急救護理模擬患者情景教學法在急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教育,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