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霞
【摘要】班主任的批評是有效實現班級管理、教育學生的一種手段,恰到好處的批評可以在糾正學生不良行為及缺點的同時,帶給學生一定啟發并促使學生可以在今后的學習中改正自身問題,而過于嚴厲的批評將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失去自尊與自信,并逐漸開始產生厭學的現象,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與學習。
【關鍵詞】班主任;批評學生;有效方式
小學班主任在進行日常管理與教育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較為頑皮且難以管理的學生。這時班主任若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批評,將會有效去除學生自身的缺點及存在的問題;而若是沒有掌握恰當的時機及方式,將極有可能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傷害,使得學生無法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小學班主任應在批評學生的過程中充分掌握批評學生的方式及技巧,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批評方式,從而取得最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小學班主任批評學生的有效方式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一、班主任批評學生的注意事項
班主任在進行日常班級管理中,通常會采用批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雖然批評是一種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但是若是在批評過程中未掌握批評的方式與時機,將會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喪失學習信心,進而影響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因此,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應注意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適時。批評并不是在所有時間均可以收獲較為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注意把控時機,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指出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正確的方式督促學生加以改正。例如班主任在處理同學之間的吵架等突發事件時,不應立即開始對學生展開教育工作。因為小學生的世界觀以及認知能力在這一階段還尚未形成,再加上學生在爭吵過后情緒較為激動,并不會認真思考理解班主任所進行的教育,反而會產生排斥心理。因此,班主任應在學生情緒平復后,認真地了解事件發生的經過,并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使得學生更加容易接受[1]。
第二,適地。班主任在批評學生的過程中應盡可能避開公共場所,若是在公共場所對學生進行批評將極有可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再加上小學生的心智尚未發展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薄弱,這時班主任若是在公共場所對學生嚴詞批評,可能會使得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失去信心,甚至產生厭學等消極狀況,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而班主任的批評教育非但沒有起到教育效果,還會適得其反[2]。因此,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應注意批評地點,盡可能選擇人少、周圍氣氛較為寧靜的地點,使得學生可以在輕松的狀態下接受班主任的批評,同時有助于師生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并且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從而提高批評教育的效果。
第三,適度。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若使用較為溫和的方式,如蜻蜓點水般掠過,可能無法收獲較為良好的教育效果;而若是批評過重,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得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無法集中精神并失去學習信心,從而影響到學生今后的發展[3]。因此,班主任在批評學生的過程中應注意把控尺度,同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的方式進行批評教育,使得學生可以在班主任有效的批評教育下不斷改正自身存在的缺點。此外,班主任批評學生應根據事件大小、性質的不同,適度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若是情節較輕的錯誤,班主任可以采用一種較為幽默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提醒;而對于一些錯誤情節較為嚴重的學生,班主任可事先為學生留出一段自我反省的時間,然后再適時適地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使得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加以改正。
二、班主任批評學生采用的有效方式
(一)褒揚性批評
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時首先應對學生加以表揚,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使得學生在受到激勵的狀態下接受班主任的批評,將會收獲較為良好的教育效果。由于小學生尚處于成長的初期,對事物的認知及感知均不成熟,因此小學生在受到批評時通常會較為難以接受,而當受到班主任的表揚時,則可以對班主任敞開心扉,認真接受班主任的批評并可以在今后加以改正。褒揚性批評方式,可有效保證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傷害,同時還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是一種有效的批評方式[4]。
(二)暗示性批評
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及學生教育的過程中通常會遇到一些知錯能改、心思細膩敏感的學生,在對這類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應注意采用暗示性批評教育。由于這一類學生與其他學生相比,具有較好的理解能力,因此班主任在批評教育的過程中只需要點到為止,稍微給學生一些暗示,學生便可以快速會意并進行改正,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5]。
(三)隱喻性批評
隱喻性批評主要是指班主任應利用典故、打比方、科普講座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由于小學生的年紀較小,對事物的理解認知能力尚未形成,無法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因此班主任在進行批評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將批評內容融入一些故事中,使得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班主任的批評并認真思考、反思,從而收獲更為良好的批評效果。這種隱喻性批評方式可以有效保證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傷害,并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自身的錯誤,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理解能力。
(四)巧罰性批評
班主任在進行批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注意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對學生進行懲罰[6]。由于小學生在小學期間尚未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因而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開小差的現象,或是在班級生活中出現錯誤。產生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均是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而這時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通常不會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批評學生后可以懲罰學生為班級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來彌補自身的過失,使得學生在增強集體榮譽感的同時消除自身在接受批評時所產生的消極心理,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更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批評,從而有效提高批評教育的整體效果。這種靈活的教育方式通常會比傳統言傳身教式的批評教育更加具有教育藝術性,可有效促進班主任工作的順利開展。endprint
(五)情感性批評
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應注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懷著關愛、真誠的心態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使得學生可以在接受批評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班主任的關愛之情,并對班主任產生信任之情,從而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班主任的批評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對于一些存在惰性心理、依賴心理的學生,班主任應在批評教育的過程中融入情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認真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進行詳細的了解,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采用合適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例如班主任發現學生存在破壞桌椅板凳的行為時,可以對其進行情感批評教育:“桌椅板凳是我們重要伙伴,默默支撐著我們身體的重量,你忍心看著小伙伴承受痛苦嗎?”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破壞桌椅屬于不良行為并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加以改正。
(六)建議性批評
建議性批評主要是指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過程中采用商量、討論的語氣,是一種與學生交換意見的批評方式。通常情況下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建議性批評教育時,會采用商量的口吻與學生進行談話,并將批評教育的內容包含其中,使得學生可以在一種輕松的環境下心平氣和地接受班主任的批評教育,并在這一過程中打消顧慮,積極與班主任配合有效解決問題。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在生活、學習中難免會犯錯,因此班主任應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給予學生一些建議,使得學生可以通過班主任的建議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幫助學生克服自身的缺點,充分體現班主任對于學生的關愛,促使學生可以在愛的氛圍中不斷成長并積極表現配合班主任的管理、教育工作,從而營造良好的班級環境,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由于小學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因此在積極表現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一些錯誤。這時班主任不應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而是應積極對學生提出一些建議性的意見,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并對學生在積極表現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使得學生在面臨失敗時不會因班主任的強烈批評而喪失學習信心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加以改正,積極參與到班主任組織的班級活動中,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有利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及學生教育工作是一個漫長復雜而細致的過程,需要班主任在長期的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通過合理有效的批評促使學生不斷改正自身存在的問題。在批評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應將理解、信任、尊重、關懷、鼓勵作為基礎,同時掌握批評學生的技巧及有效方式,使得學生可以在班主任良好的教育中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從而為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桂芬.例談班主任的批評藝術[J].關愛明天,2014(04):221,223.
[2]劉東榮.忠言“順耳”更利于行——談班主任的批評藝術[J].廣西教育(義務教育),2016(11):59-60.
[3]李凱.曲徑通幽巧達意——淺談初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批評藝術[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08):2.
[4]李湘瑜.談班主任的教育藝術[J].考試周刊,2014(79):182.
[5]盧燕枝.淺談班主任表揚的藝術[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08):191.
[6]朱慧.小學管理中“批評教育”的策略研究——以xg學校小學為例[D].蘇州:蘇州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