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核心素養發展的視野下,如何將這種觀念融入初中語文教學中,切實推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已經成為了目前研究的熱點。本文以記敘文教學作為切入點,論述了發展核心素養下如何提升記敘文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核心素養;記敘文;閱讀;措施
一、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更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是由學科核心素養和跨學科核心素養構成。它可以幫助學生適應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需求,可以解決復雜問題以及諸多不可預測情景的道德和能力。
二、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概述
在基礎教育階段,語文是最為重要的學科,其不僅有著傳授知識的責任,并且其母語應用和語文的表達學科的內容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起到了橋梁紐帶的功能。因此,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中處于中心地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必然會給以后的語文教學帶來一定的變革。初中記敘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著中心地位,記敘文教學主要是以閱讀文章,促進學生理解能力以及觀察能力的養成,促使學生在同文本信息進行接觸的過程中逐漸拓展知識面,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
三、 初中記敘文教學策略探討——以《老王》為例進行分析
(一) 整體感知,以情入文
在課堂中設計合適的導入語,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老師可以這樣導入:敘事散文通過對生活中人和事的描述,來抒發作者的生活情感以及人生體悟。請同學們瀏覽全文,思考:作者在回憶老王的過程中寄托了怎樣的情感,哪一句直接抒發了這種感情?學生通過思考回答;內疚以及愧疚的情緒,可以從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中看出來。老師繼續提問:作者在多年后回憶老王為什么會產生一種“愧怍”的情緒?可以適用一兩句話來概括在閱讀以后的感受嗎?
學生:第一,老王對楊絳及其家人十分友好,總是在楊絳困難的時候幫助楊絳一家,但是楊絳卻沒有將老王當成真正的朋友,感覺對不起老王。第二,在老王很困窘之時依然竭盡全力幫助楊絳,讓楊絳備受感動,覺得自己的付出同老王的付出相比差得很多,因此感到愧怍。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對“愧怍”的原因進行分析。如此進行教學設計的意圖是幫助學生找到關鍵句,體會到“愧怍”的原因是由于一系列情誼交往而造成,如此就可以以此作為思路而去尋找細節進行鋪墊,理解“愧怍”的含義。通過這樣的分析以及解讀,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人文情懷。
(二) “人”與“者”
通過上面對文本的細讀,可以思考老王身邊都有哪些人,以及這些人對于老王秉持的態度。首先是其同行,“據老王自己講:北京解放后,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了”,然而老王卻沒有進入到“組織”,對于這種現象,老王覺得原因在于自己“腦袋慢”“人老了”。從文本中可以發現,因為老王的行事風格并不受到同行的歡迎。比如說對楊絳家十分友好,給她家送冰,往往“大一倍,冰價相等”,“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候不老實,害了什么惡病,瞎掉一只眼”。因此,就可以看出同行對老王秉持的態度是排斥的。而第二種人是他的親人,有個哥哥去世,兩個侄子“沒出息”,其不僅僅不能給老王帶來任何幫助和榮耀,而且他們之間并沒有多少往來,老王沒有妻子,孤身一人,體會不到“組織的溫暖”,也感受不到血濃于水的親情。錢鐘書一家人,因為楊絳“常坐老王的車”,照顧著他的生意;楊絳“女兒說他是夜盲癥,給他吃了大瓶的魚肝油,晚上就看得見了”。從中可以看出錢家人對老王個人遭遇的關心和同情,給予了老王尊嚴。在對文本進行了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體會到老王人生的辛苦,在同作者之前并沒有將“老王”當做真正的朋友進行對比,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理解老王處境,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 同背景相聯系,進行深入挖掘
在教學的最后,再次圈點勾畫詞匯,比如說在最后一段中“一再追憶”“總覺得心上不安”“幾年過去了”“漸漸明白”。愧疚本來應該跟隨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淡去,然而楊絳先生卻在73歲之時記錄下這段令人唏噓的往事,可見這個問題困擾了作者多年。從這就可以看出,雖然經歷了這么長的時間,但是楊絳先生卻從來沒有忘記,在漫長的時間中,依然進行思考,進行艱難的求證。
四、 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中方法多樣,尤其是在培養核心素養的理念下,應該做到學無定法、教無定法,綜合應用多種方法,在教學的諸多細節中都應該表現出一定的創造性和多樣性。這就要求我們應該用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記敘文的教學,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逐漸進行探索以及總結,力圖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盧丙新.淺談記敘文教學的整體感知[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30.
[2]許艷波.讀寫結合探尋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新路徑[J].考試周刊,2016(86):48,10.
[3]林旭梅.順學而教,提高記敘文閱讀教學有效性[J].中學課程資源,2016(11):12-16.
作者簡介:
李興貴,福建省福安市,福建省福安市城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