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娜
【摘要】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已經成為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形式,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為社區發展貢獻力量。文章總結了大學生在社區志愿服務中的作用、參與形式和內容,探究了目前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局限性和改進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者;社區志愿服務;局限性;改進措施
目前,許多高校將組織和推進大學生志愿服務作為一項重點工作,而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是大學生服務社會的重要形式。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也為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
一、大學生志愿者的定義
志愿活動是大學生熱心公益,投入社會實踐的重要形式。大學生志愿服務是大學生志愿者利用課余時間,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和學校德育工作的任務,結合自身的特點與實際,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針對性地在校園內外開展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者主題活動。大學生志愿服務有自愿性、服務性等特點。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場合和形式多樣,有校內志愿服務和校外志愿服務。其中,社區是大學生參與校外志愿服務的重要陣地,而且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社區這一重要平臺開展志愿活動,投身社會實踐。
二、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意義
志愿活動是大學生業余生活的重要部分。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社區,參與志愿服務,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和服務他人,傳播文明和愛心,傳遞社會正能量,促進社區和諧發展;同時,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可以帶動更多人關注公益,能夠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力;此外,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能夠樹立大學生的良好形象,并獲得在社會中的口碑。
社區志愿活動作為公益活動的形式之一,可以使大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到助人的樂趣和公益活動的意義,因此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大學生的奉獻精神,并帶動更多的大學生投入到志愿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讓參與公益成為一種風尚。
大學時期是學生生涯向社會過渡的一個重要階段。因此,大學生應充分利用業余時間投身社會實踐。社區志愿服務是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平臺,大學生可以在社區志愿服務過程中,通過參與不同形式的活動,了解社會運行機制,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此外,大學生在參加社區志愿服務時,會與不同領域和不同層次的人進行溝通,也會接觸到與校園生活不同的事物,提高溝通能力和社交能力,開闊眼界,從而在畢業后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三、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途徑
為了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務機會,幫助大學生更為便利和系統地參與志愿活動,高校通常會組建各級青年志愿者協會,由在校熱衷公益的大學生組成,為各種活動提供志愿服務人才。社區志愿服務多為定期和長期工作,更應通過系統的組織實現,因此,青年志愿者協會是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重要途徑。而且,青協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會與多個社區建立長期志愿服務合作關系,從而保證社區服務和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連貫性。
除了高校社團外,團支部和黨支部是大學生團員和黨員參加業余活動的重要組織,團日活動和黨日活動是團支部和黨支部開展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社區則是團日和黨日活動的重要實踐基地。社區志愿服務是團支部和黨支部建設的重要手段,在培養團員和黨員服務意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多團支部和黨支部都曾深入社區開展志愿服務,為社區發展貢獻一分力量,同時在活動中增強團員和黨員的服務意識,增強團支部和黨支部的凝聚力。
四、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形式
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包括多種活動內容,其中幫扶弱勢群體是社區志愿服務的一個重要項目。關注弱勢群體是社區發展的需要,也是大學生開展志愿服務的重點工作。幫扶的對象主要包括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大學生根據幫扶群體的需求,可以定期到社區開展陪伴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以及為困難家庭提供生活必需品等活動。通過幫扶弱勢群體,可以幫助解決困難群體的實際需求,同時能夠使大學生更為深刻地體會到助人的意義,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志愿服務中。
此外,將大學生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是社區志愿服務的有效形式。首先,大學生可以在社區進行專業知識實踐。例如,外語類專業的學生可開展外語培訓,針對社區居民尤其是中小學生進行外語知識講解,激發更多人學習外語的興趣。醫學類專業的學生可以定期到社區為居民進行體檢,同時普及醫療常識,避免居民走入養生誤區。此外,大學生儲備的知識不僅限于專業知識,除了專業知識講解外,大學生還可在社區進行科普宣傳和常識普及,例如禁毒宣傳、消防知識講解、防暑降溫小常識普及等。此種形式的社區志愿服務能夠結合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長,將其所學所識運用到實踐中,既能鍛煉實踐能力,充分發揮所學知識的作用,又能幫助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知識文化水平。同時,大學生志愿者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發展潛能,在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有利于推動城市社區建設和管理的專業化和科學化[1]。
大學生在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中同樣發揮重要的作用。大學生踴躍參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是社區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需求。大學生可采用不同的形式開展精神文明宣傳,例如張貼文明宣傳標志、宣講、文藝展演等,同時大學生可針對當下熱點時政內容開展主題活動,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等,更好地助力社區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豐富社區的文化生活,為社區建設注入活力,促進社區全面和諧發展。此外,通過宣講和宣傳等形式,可以擴大公益事業服務范圍,吸引更多人投入到公益事業中。
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形式還有很多。大學生可以參與社區管理,協助社區相關部門開展工作,更好地服務和管理社區居民。例如,大學生可以幫助社區相關部門整理繁瑣的文件,使他們能夠更為簡便地查找和使用文件,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大學生還可以協助居委會進行居民情況的登記和錄入,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社區居民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endprint
五、如何提高青年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的能力
目前,我國的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起步晚等原因,尚未形成完整的運作機制[2]。雖然現在從事志愿服務的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也有不少熱衷社區志愿服務的大學生,但是仍有很多大學生對社區志愿服務不是特別了解,缺乏參與的動力。還有些大學生想要走進社區,參與志愿服務,但苦于無門。此外,有些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積極性逐漸降低,僅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發揮志愿服務的作用。不少高校志愿服務組織與社區共建的志愿服務活動為社區衛生管理與結對幫扶,活動停留在簡單的形式上,缺少深入的調研,也未從根本上解決社區存在的問題[3]。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學生與社區溝通的機制尚不完善,導致有些大學生對社區志愿服務缺乏認識,或有認識誤區。另外,目前社區志愿服務的形式較為單一固定,缺乏創新,而且志愿服務的激勵機制也未完善。
為了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首先應建立科學有效的組織機制。大學社團或黨團支部等應與社區建立長期合作,共同建設實踐基地,為在校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提供長效機制,使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更為高效。同時根據社區服務需要和志愿者隊伍的構成,建立不同的志愿服務小組,使志愿者能夠切實發揮自身作用,使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更為科學正規。
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內容和形式多樣,涉及多種服務技能和知識。為了增強大學生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確保志愿服務順利有序開展,必須要加強培訓,完善培訓制度。首先,應針對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定期培訓,重點講解志愿服務的章程、制度、宗旨和原則、人際交往技能等,培訓志愿服務禮儀,為承接志愿服務任務做好充分準備。其次,每次開展具體志愿服務前應進行專項培訓,以確保志愿者具備服務相關知識和技能,明確要求,保證服務高效完成。同時,培訓時可以邀請有相關專業背景的教師和志愿服務經驗豐富的學生開展講座,介紹實踐經驗,增強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興趣。
雖然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申請加入社區志愿服務隊伍,但是由于社區志愿服務的形式單一,活動內容不夠深入,導致一些學生參與的動力和興趣下降。因此,必須創新志愿服務形式,豐富服務內容,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夠切實體會到志愿服務的意義,提高實踐能力。同時,借助于高校與社區聯合實踐基地的建立,應更多地開展長期服務,保證服務的連貫性和有效性,使每一項志愿服務都能做大做深。此外,要建立合理的激勵制度。例如實行志愿者注冊和時長登記制度,宣傳志愿服務典型事例,對在志愿服務中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彰,對在志愿服務過程中違規違紀的學生應給予相關處罰,形成良性的激勵制度,鼓勵更多學生投入到志愿服務中,促進志愿服務高效有序開展。
引導大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社區和諧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重視發揮大學生志愿者在社區建設中的力量,同時也應注意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不斷豐富活動形式,拓展活動內容,完善相關制度,促使更多大學生投入到社區志愿服務中,讓社區志愿服務的隊伍越來越壯大。
【參考文獻】
[1]賀紅霞.大學生志愿者社區服務的實踐與反思[J].社會工作,2007(05):31-33.
[2]劉家祥.大學生志愿者社區服務功能定位和服務機制略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04):31-33.
[3]宋巨盛.對高校青年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4):23-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