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參與式學習”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構建有效課堂,促進學生的發展。筆者在本文對小學數學課堂促進學生“參與式學習”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文章首先概述了“參與式學習”教學的內涵及必要性;其次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促進學生“參與式學習”的策略,重點介紹了新課導入階段、師生共學階段、知識內化階段、數學應用階段以及知識整合階段如何促進學生參與;最后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促進學生“參與式學習”的注意點。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參與式學習”;教學策略
一、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小學數學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增多,傳統的教學策略已經略不適用于當前的課堂,需要進行創新。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度比較低,導致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度也比較低,從而影響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使學生知識掌握度增加,筆者采取了“參與式學習”的教學策略,并且認為該種策略是一種較佳的策略。在本文中將對該種策略進行詳細分析,希望能夠予以一線教師一定的參考,從而使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 “參與式學習”教學的內涵及必要性
(一) “參與式學習”教學的內涵
“參與式學習”教學這一教學方式出現的時間相對比較短,所以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解釋,不同的教師也有不同的理解,筆者在實踐中進行分析后認為“參與式學習”教學策略實際上是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激勵,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學習,融入教學的每個環節,使學生獲得進步的一種方式。從這一角度出發可以看出,參與性教學實際上是參與性的、民主性的、合作性的、創新性的以及激勵性的一種教學方式。
(二) “參與式學習”教學的必要性
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程度相對比較低,這影響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也使教師教學難度增加,而“參與式學習”教學模式能夠使小學生培養起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習成績提升,同時還能夠減輕教師負擔,使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具體來說,“參與式學習”教學模式下,師生是平等的,教師不再僅僅處于“教”的位置,而是處于“引導”的位置,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在參與中認識到數學的美,在自己解決問題后有一種成就感,從而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 小學數學課堂促進學生“參與式學習”的策略
(一) 新課導入階段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新課導入階段教師需要采取措施來激發學生引導學生,使其能夠對本節課的知識產生興趣,從而使教師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來說,在課堂導入中,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出一種情境,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參與其中,或者是利用故事來導入,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故事更能對他們產生吸引力。例如在講解《空間與圖形》這一章節時,當前《喜羊羊與灰太狼》熱播,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故事進行引入,可以提出問題“喜羊羊想在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草地上種花,但是要先知道該草地的面積才好去買花苗,那么如何計算其面積呢?”通過故事對學生產生吸引力,使其能主動參與其中進行學習。
(二) 師生共學階段促進學生參與探究學習
所謂的“師生共學階段”便是指課堂知識的學習階段,教師在這一階段不必完全照著教材進行講解,可以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讓學生去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使學生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從而使其對知識掌握程度加深。例如在教學《正數與負數》這章節時候,當學生初步認識了“正數”與“負數”之后,可以通過畫圖等形式,讓學生進行探究。教師可以作圖:
讓學生分析a、b、-a、-b是正數還是負數,再深一層次的可以讓學生思考a、b可能是什么數字,學生會回答1、-3,也可能會回答成分數,通過學生參與,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激發。
(三) 知識內化階段讓學生以多種形式進行課堂參與
知識內化階段實際上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自己設疑自己解答,通過這些方式使學生的求知欲望被加深,最終提升學習能力的一種方式。例如在讓小學生了解三角形的三個“∠”以及三角形的“邊”之間的關系時,引導學生設疑,“三角形三邊可能是什么關系”,“三角形三個角又可能是什么關系”等等,學生提問并解答之后,會有一種成就感,從而加深對數學的興趣。
(四) 數學應用階段使學生參與知識鞏固
數學知識的應用階段主要是讓學生能夠鞏固所學知識,所以教師在這一階段應當采取措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鞏固知識中,而不是讓學生簡單地做題,雖然做題也能夠使學生鞏固知識,但學生只會將這個作為是一種任務,是“被迫”情況下必須完成的,所以學生的興趣無法激發,也沒有“參與”的感覺。所以教師可以采用小組互判的方式或者同桌合作的方式,再或者是板演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在討論中鞏固知識,從而提升自己。
(五) 知識整合階段引導學生課外參與
數學知識是邏輯性較為嚴密的一門學科,當教師講解完相應的知識之后,還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主動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整理,而且能夠將這些知識點應用到課外生活當中,或者在課外生活當中去自學掌握新的知識點,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認識立體圖形》這一章節時,講解到“長方體”時候,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的文具盒等,使其認識到這些圖形就在我們的身邊,認識到數學離我們并不遠。
四、 小學數學課堂促進學生“參與式學習”的注意點
(一) 堅持尊重平等與贊美的原則
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參與式學習”的教學策略之時,教師必須要調整觀念,堅持尊重平等與贊美的原則,在教學中,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尊重學生,與學生一起探討,為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對于學生的“奇思妙想”或者“迅速解題”等進行鼓勵與贊美,使其感受到“參與”的快樂,從而增加對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 將多種教學方法融入此策略中
“參與式學習”的教學策略只是模式,是教學的一種方向,在其中可以融入多種教學方法,如競賽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等,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囿于傳統觀念,采取固定不變的方式,這樣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在該種教學策略下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更好的參與課堂學習中,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 結語
本文是對“參與式學習”的教學策略的分析,文章詳細地介紹了在小學數學課堂各接單如何應用該種教學策略,最后提出了需要的注意點。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一線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使學生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其中,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秀燕.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2] 齊廣平.大班額下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實踐與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張玉,四川省宜賓市,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宋家鎮中心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