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時代,社會在發展,教育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如今的有效教學也已經成為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最基本的要求。本文就以高中歷史中的一個知識點來探討一下有效教學對學生們的學習效果的影響。本文就基于高中歷史教師如何對“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這節課利用有效教學的方式展開討論。
關鍵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高中歷史;有效教學
“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這節課在高中歷史中顯得比較有代表性,高中歷史本來就是一門涵蓋多學科,并且知識豐富,能夠貫穿古今的學科,對于每一位歷史老師來說,要想教好歷史,就必須了解及其豐富的知識,這與這節課來說,教師更應該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并且要與有效的教學方式相結合,才能確保教好這節課。對于有效教學來說,沒有一個固定概念或者說法,只是要求學生能夠在規定的短時間內教會學生相應的知識,并且能夠很好地理解和吸收這段時間內的知識,如果能達成這樣的要求,那就算是有效教學。
一、 在有效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 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師的備課情況
在我們的生活中,做準備是面對任何一件事情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做好準備才能臨危不懼,對于老師來說,只有做好準備,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學到知識。老師要想很好地教會學生們課本上的知識點,這就要求老師們提前準備好教案,并且能夠利用先進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并且利用一定的技巧讓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還原當時的歷史情節,更好地讓每一位學生理解課本上的知識,同時,可以根據學生們的興趣愛好把歷史知識穿插進去教學,這樣會更好地讓學生們愛上學習。相對傳統的歷史課來說,不應該只是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讀完課本上的內容,然后進行簡單的講解,而是應該先在課下進行充足地準備,先去圖書館查閱相關的資料,然后再去網上查閱最新的資料,把這兩個資料結合起來,與現代的社會聯系起來,做成PPT,可作為講課前的知識了解部分,然后再把同學們的思想引到課本上來,可通過時間、年代、人物的影響力等順序進行講解,并且把這些知識點層層套起來,讓學生們通過一層層的講解,進行一層層的思考,這樣會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 課堂主體:學生
如今的教學已經由以前的教師為主變成現在的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趨勢,于是現在的課堂教學核心就是以學生為主的高效教學,這也是每一位老師所關心的問題。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都是教師帶動學生去學習每一門課程,學生們始終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時間久了之后也會讓學生們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隨著教育部要求不斷對教育進行改革,這首先就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摒棄原來的教學方式,運用新的方法,其最關鍵的方式就是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比如,把以往的上課老師進行長時間的講解變成一小部分引導,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小組輪流發言,這樣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二、 促進“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有效教學的方式方法
1. 明確“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學習目標,促進有效教學
(1)在知識與技能方面
“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的學習目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要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發展演變歷程;二是要了解古代思想家的主張和他們不同的思想對歷史發展的影響。這個專題的學習對于正確認識理解當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狀況,正確認識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明確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以及如何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全球化與民族傳統之間的關系,都具至關重要的意義。
(2)在過程與方法方面
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會收集并綜合分析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相關資料,討論思想文化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響,同時還要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是一個不斷吸納,融合各種思想流派觀點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還要注重相關知識的涉獵,善于從多個角度發現問題,并且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2. 以小組討論法實現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小組討論屬于現在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比較重要和有效的一種,在現代的教學中應用相對廣泛。小組討論能夠帶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并且以最快的速度理解本節知識點,同時能夠讓學生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進行討論,最終得到答案,也許看起來比較浪費時間,但是對于學生的理解和認知卻是久遠的。在講課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經典案例或者是一些歷史故事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比如本節課的一個小知識點“儒家思想的產生”,首先要讓學生們先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在中國傳統文化史上的地位。其次就是戰國時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要對學生進行一一介紹,能夠區分每一位名家的主張。最后就是了解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以及各名家學說對后人的影響。對于此知識點的學習,我們可以采用情境設計、角色體驗、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并且要強調師生互動和學生主動思考與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課堂上讓同學們通過觀看視頻進一步理解,如“于丹談儒家思想魅力所在”,這會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領會課本知識。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還需要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再次分析與討論,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養成。
總之,實現高中歷史的有效教學之所以在高中階段顯得尤為重要,是因為高中歷史是高中學生學習內容以及高考科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對學好其他科目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堅持正確的原則,以身作則,對所要教授的內容進行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及課程要求采用分層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始終讓學生在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里不斷前進、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莊錫昌,李騰.人人都應學習世界文化史——訪莊錫昌教授[J].歷史教學問題,2011(05).
[2]王永帥.新課程下高中歷史發展性學生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3]工彩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4]任世江.“古代中國主流思想演變”之我見[J].歷史教學(中學版),2007(5):64-67.
[5]李道湘.儒學的歷史演變及其現代價值[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5):140-144.
作者簡介:潘德斌,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市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