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清 楊正
內容摘要:本文從我國智慧物流發展現狀出發,從智慧物流產業扶持政策、互聯互通信息平臺搭建、經營方式轉型升級、物流管理理念創新和高端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入分析智慧物流產業存在的問題。依托互聯網技術發展,從完善政策措施、推動交通互聯互通、構建一體化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發揮重點項目帶動作用、加快智能技術推廣應用等方面,提出加快構建智慧物流發展體系的對策,推進互聯網與物流業深度融合,努力探索新模式、開辟新途徑,推動現代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地方經濟和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添新動能。
關鍵詞:互聯網 智慧物流 發展體系
我國智慧物流發展現狀
(一)“互聯網+物流”改變傳統物流生態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國物流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不斷轉換,智慧物流步入快速發展軌道,推動傳統物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物流市場呈現良好發展態勢,資源利用率水平和物流運輸效率穩步提升,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加顯現。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達到12.1萬億元,比2016年增加1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4.60%,比2016年下降0.2個百分點。2010-2017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與社會物流總費用情況,如表1所示。
(二)商業模式變革推動智慧物流發展
201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深化物流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線上線下創新發展。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國家有關部委從各自職能領域出發,積極推進“互聯網+”物流產業發展,加快推進物流產業商業模式變革,電子商務、新零售等商業模式迅速興起,智慧物流產業也隨之不斷集聚壯大。
(三)物流信息化和數據化體系日趨成熟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速發展,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日趨成熟,并在物流業廣泛應用。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鼓勵物流企業運用互聯網技術,推進物流信息化標準化網絡化,促進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一批大型物流企業開始率先應用無人駕駛、無人倉儲、無人配送、北斗導航和機器人等前沿技術,物流信息化數據化體系日趨成熟,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智慧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智慧物流產業扶持政策亟待完善
近年來,國務院和國家相關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一些鼓勵物流產業發展的政策,鼓勵物流模式創新。但因我國智慧物流剛起步,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出臺的各項法規制度、配套政策多為普遍性物流政策,缺乏針對智慧物流的實際支持政策,不能完全適應智慧物流快速發展的要求,亟待健全完善。特別是在企業信息化建設、智能裝備運用、電子商務規范、企業運營監管、物流運輸擔保等制度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企業的稅收征管、成本稽核、投資融資等相關配套支持體系還不健全,一定程度影響了智慧物流發展。
(二)物流企業互聯互通信息平臺亟待搭建
我國物流企業數量龐大,90%以上為中小企業,還處于小而散狀態,物流企業、物流園區、物流資源等缺少互聯互通,物流企業之間的橫向互通和上下游供應鏈企業之間的縱向互通缺少信息服務平臺。生產企業、物流公司、卡車、卡車司機、物流園區大都處于無序分散狀態,成為信息孤島。物流業的信息孤島阻礙了信息的互聯互通,限制了企業盈利能力和發展規模。
(三)物流產業經營方式亟待轉型升級
目前我國物流業基礎較為薄弱,物流信息化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物流園區智慧化、物流企業信息化推進緩慢,物流企業智慧化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雖然一些大型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相對較快,實現了訂單管理、倉儲配送、結算管理等的信息化,但在供應鏈管理、流通加工、運輸管理等環節仍然沒有實現信息化管理。一些中小型物流企業由于經營理念、資金等問題,信息化程度更低,智能技術應用比較少,缺乏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支撐,在貨物跟蹤、倉儲管理、物流配送和運輸管理等流程方面的信息服務平臺不完善。多數企業物流設備落后,物流信息資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
(四)物流管理理念創新和高端人才培養亟待加強
我國物流管理理念創新不夠,難以突破傳統理念和傳統經營模式束縛,難以突破傳統行業的“熟人模式”與區域限制,物流資源整合不充分,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物流信息系統、物流智能裝備推廣應用存在障礙,物流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流動能力亟待提升,部分物流企業的標準化、智能化、現代化水平還很低。從目前物流人才數量和質量上看,物流業普遍缺乏高素質的物流崗位技能人才和既懂物流業務又通曉信息化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高端人才更加匱乏,難以適應智慧物流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構建智慧物流發展體系的對策建議
(一)注重政策導向,進一步完善支持智慧物流發展的政策措施
智慧物流是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方向,是現代物流快速、高效、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為快速推進智慧物流發展,國家層面要注重發揮政策導向作用,相關部委要積極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物流發展經驗,進一步完善支持智慧物流發展的具體措施,推動物流業轉型升級,為智慧物流發展創造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各級地方政府要結合當地物流業發展實際,有針對性的制訂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確智慧物流發展規劃、資金保障、行政審批、融資投資等支持性政策,制訂物流園區建設、公共物流場站建設、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物流產業招商引進等培育性政策,以及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智能物流設備推廣使用等配套性政策,為本地物流行業發展壯大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注重交通互聯互通,構建智能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交通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先導工程,也是物流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快鐵路、公路、機場、港口建設,構建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各種運輸方式綜合銜接、一體高效,交通物流樞紐系統更加完善,提高運輸效率,提高貨物換裝轉運效率,提升交郵協同發展水平。積極推動交通運輸領域的智能化發展,實施互聯網+便捷交通、高效物流行動計劃,將信息化智能化發展貫穿于建設、運營、服務、監管等各個環節,實現基礎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全面提升運輸效率和服務品質。
(三)注重信息互聯互通,構建一體化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適應互聯網經濟大潮,大力推動互聯網+物流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與物流深度融合,積極推進智慧物流信息化建設,有效銜接制造端、物流端、服務端,提高物流資源使用效率。健全完善智慧物流標準化體系,立足區域實際,構建以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和市場導向的物流產業標準化體系,為構建智慧物流信息平臺奠定基礎。發揮信息平臺的實時高效精準優勢,整合物流企業、政府服務平臺等相關資源,整合金融保險、制造企業、物流企業、信息服務商等資源,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有效組織社會零散運力、高效匹配車貨信息、提高運輸組織效率。
(四)注重發展重點項目,帶動智慧物流產業持續協調發展
抓住新型城鎮化發展機遇,以試點示范項目為牽動,積極探索互聯網、物聯網與物流配送網融合發展新模式,統籌推動電子商務、城市共同配送、物流園區建設,將智慧物流作為重要內容,培育壯大移動電商、智能商圈等新興業態,為智慧物流體系建設積累經驗、提供樣板。推動智慧物流園區建設,依托物流產業聚集區、電子商務產業園等載體,以大數據平臺建設為突破,完善多式聯運、網絡金融、跨境電商等功能,推動傳統物流園區向物流信息中心和物流功能集成中心轉型。
(五)注重智能技術推廣應用,加快推動物流產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
智慧物流是深化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要積極推動物流模式創新,重點發展高效便捷的現代化物流新模式。加快推動無人工智能裝備的推廣應用,實現物流各環節、各領域、全流程的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實現物流資源智能配置、物流環節智能優化,不斷提升物流運輸效率。加快推廣物流新技術、新裝備應用,推廣物流自動化設備,實現物流倉儲、分揀、運輸和配送等環節的機械化自動化。
參考文獻:
1.何黎明.我國智慧物流發展現狀及趨勢.中國國情國力,2017(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2016-4-21
3.俞建峰.物聯網工程開發與實踐.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4.王之泰.城鎮化需要“智慧物流”.中國流通經濟,2014(3)
5.周斌.網購時代下物流企業構建智慧物流體系研究.物流科技,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