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娟 王憶霄 劉永強
【摘要】近幾年來,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并逐漸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它對于改善現有教學模式弊端,突破教學發展瓶頸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微課教學特點的獨特性與新穎性,分析微課對高等教育教學效果的作用與影響。
【關鍵詞】微課 高等教育教學 作用 影響
【基金項目】2016年內蒙古醫科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 內蒙古醫科大學教壇新秀,編號:NYJTXX201606。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033-02
隨著教育教學手段的不斷提高,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普遍為我國的所有高校所接受,在“互聯網 +”教育時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正經受著巨大沖擊,如何優化教育教學手段,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使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的創新能力增強,培養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是目前高校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并逐漸滲到教學過程中,它對于改善現有教學模式弊端,突破教學發展瓶頸起到重要作用。
一、微課的概念
在 2013 年舉行的“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的官方文件中,將“微課”界定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 [1] 課堂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部分,除此以外還包括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因此,微課既不同于傳統單一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二、微課的特點
1.教學時間較短:微課教學視頻一般均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超過10分鐘。學習時間短能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集中和保持注意力,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適應碎片化學習。
2.教學內容精簡:微課選取教學內容某個知識點或完成某個教學環節,知識點包括教學重點難點、學習策略、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觀點等,教學內容精簡且具體,教學目標清晰明確,主題鮮明 ,重點突出,用生動的視頻畫面和精彩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習者吸收知識。
3.資源容量?。何⒄n視頻采用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學習者可以將所有內容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上,利用零碎時間選擇性地學習;也可以在線觀摩教學視頻,查閱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評價等輔助資源。
4.資源構成“情景化”:微課以教學視頻片段為核心,整合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使微課資源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征[2]。
5.趣味性與共享性。微課應具有趣味性,能夠將不易理解的、較為重要的、難以記憶的內容簡單化、趣味化,以吸引學習者的熱情、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微課并非枯燥乏味的講解。另外,微課作為新型的學習資源,要適應移動學習、個性化學習和在線學習,應具有廣泛的共享性,盡量免費推廣應用,以實現資源共享[3]。
三、微課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作用與影響
1.用于展現教師教學能力,鼓勵教師努力提升教學水平。
微課制作與實施的主體是教師,在微課制作過程中,從選題到設計、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都必須精挑細選,認真設計,由于微課教學的時間一般為5~8分鐘,因此選擇的教學內容容量要適當,主題應鮮明,重點、難點較為突出,教學內容的結構要完整,一個知識點一節微課。教師通過微課教學,不僅將某個知識點進行了較好的闡述,也充分展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個人風采。隨著這些微課作品的廣泛應用,教師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 受益的人群也會越來越多。優秀的微課作品,廣大學習者會給出積極的正面反饋和評價,這些鼓勵都是對這些教師認真工作的最好激勵。教師本人通過微課的平臺可以加強交流與溝通,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促進教師更加努力地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優化教學效果。
2.微課可以加強學習的趣味性,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相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安排,微課的制作是在教師的精心準備下完成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也都是經過教師的仔細斟酌。因此微課有別于傳統課堂教學不斷重復的乏味和理論教學的枯燥。由于目前國內高校優質的微課數量有限,微課資源只能成為傳統教學的補充。學生在使用微課時,還只能局限于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等自主學習。制作好的微課放到學習平臺上,學生通過下載或在線觀看等方式,可以在課前或課后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學習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的基礎進行有目的的學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針對性會大大提高。
3.拓寬知識傳播覆蓋面,搭建高校教師交流平臺。
隨著全球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轉向網絡媒體。高校大學生對網絡媒體的授課方式也更為感興趣,同時這樣的授課方式也更為便捷。微課以互聯網和移動終端設備,通過互聯網媒介,促進課堂教學與互聯網相結合, 擴大了知識的傳播范圍,拓寬了知識傳播的覆蓋面,盡可能將知識普及到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從中受益。同時,教師在展示微課的同時,其他院校的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展示他們的教學過程,能夠相互給出反饋意見和效果評價,從而對教學方法、 教學設計、教學改革、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經驗交流,有助于教學方法的改進、學生培養體制的完善和教學手段及方法的優化。
4.有助于探索信息化教學的新模式,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教師在制作和使用微課的過程中,首先自己設計一種微課的教學應用方式,然后通過微課進行課程教學或是借助MOOC或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根據教學效果和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已設計的微課,進行再次應用,之后再通過師生的教學評價與反饋,進行再次的修改和完善,從而得到適合本門課程的應用模式,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發揮其對教育的影響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課時短、內容多、載體相對陳舊的問題。
四、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微課程將成為日益重要的角色,它將會在這個科技鼎盛的時代發揮出巨大的能量,它的出現將會為教師們提供一種更為便捷的教學方式、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實踐平臺,還為學生們也提供了更加合適的獲取知識的手段,它的出現將帶來更多更好的高效課堂。因此,微課必將帶動現代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革新,優化高等教育教學效果。[4]
參考文獻:
[1]任心燕.微課教學研究初探[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4(1):38-46.
[2]馮玉平,高勇,李鵬飛. 微課教學的教學設計模式初探[J].科教導刊,2014(2):133-134.
[3]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6):24-31.
[4]張云霞,江慧.以微課為契機的高校教學模式變革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549):35-37.
作者簡介:
蘇麗娟(1979.10-),女,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 ,研究方向為法醫學。
劉永強(1980.8-),男,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為外科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