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
【摘 要】本文通過翻閱大量文獻資料,并結合本人多年的基層體育教學實踐經驗,對教改后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并據此提出了幾點可行性較強的改革建議,希望對基層體育教師有所助益。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誤區;改革
一、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常見問題
1.過于注重小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
據相關資料顯示,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我國部分學校及地區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活動時,仍習慣將對學生進行運動技能的培訓作為其主要教學目標之一。然而,當前我國小學生的年齡大多在七至十四歲之間,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的發育都尚不完善,若在這個階段過多的對學生進行一系列運動技能的訓練,過大的運動負荷不僅容易超出學生的身心承受范圍從而對學生身心造成傷害,同時也會因訓練過程的枯燥乏味,使學生失去對之后體育教學活動的參與興趣。
2.體育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及情感培養方面的優勢常被忽略
傳統體育教學通常以對學生進行技術技能的培訓為主,對于體育教學在對學生綜合素質及情感培養方面的優勢則常常被忽略。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不斷推廣以及對體育教學目標的全新界定,使越來越多的體育教師開始認識到,通過系統、科學的體育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實現增強學生體質水平,同時,通過對體育教學本身組織形式靈活性強、拓展面寬等特點的利用,也可以輕松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以及情感方面的培養。而現實情況是,我國當前大部分體育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深遠,同時,由于相應教學考核機制并未隨教學目標的改變而得到相應完善,無法對教師起到鞭策作用,導致部分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活的開展形式及目標制定的改變上缺乏熱情,因此,體育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與情感培養方面的優勢也往往得不到有效利用。
3.對教學改革理念理解過于片面
近幾年,素質教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推廣力度越來越大,這也說明,素質教育的相關理念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并接受,然而,相對于有深厚群眾基礎的傳統教學理念來說必竟是新興產物,無論是在概念的理解還是實施過程上都還不夠成熟,且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如:①不加選擇的將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全盤否定,素質教育理念對體育教學優勢及重要性的突顯不置可否,但這也并不意味著傳統體育教學就無其可取之處。②基層體育教師對教學改革后的相關教育理念缺乏正確認識,雖然近年來素質教育的推廣力度較大,但確終因缺乏詳細的實踐指導或解釋,使其過于表面化,一些深層次的意義無法得到正確理解與應用。③教師在教改后新型教育模式方面的實踐經驗不足,雖然教學改革已經有十余年的時間,盡管素質教育對體育教學的理念與目標有了新了界定,但由于缺乏詳盡的指導步驟與考核標準,最終導致這些年來,其在基層體育教學活動中并未得到廣泛的應用,時至今日,對部分體育教師來說,在新型教育模式仍舊嚴重缺乏實踐經驗。
二、小學體育教學改革重點
1.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是否擁有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黃金階段,且因體育教學具有其他科目所不具備的靈活性強、拓展面寬等優勢,使之在培養學生自方學習能力方面也有著其他科目所不具備的優勢。因此,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在體育教學方法方面的改變,實現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如在教學活動中多使用如小組合作教學法這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與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與配合與學習完成學習過程,達成既定教學目標,同時,這種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法也會成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助力。
2.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起著有效的推動作用,而如何使體育教學活動在學校教育體系中如同其他科目一樣受到學生的喜愛與重視,并從而得以更加順利有效的實施則是一個較為關鍵的問題。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剛剛接觸體育教學活動的小學生來說,培養其體育學習興趣更是至關重要,因此,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應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為之后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常用手段有:①使用趣味性強的教學方法,如游戲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等。②改變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③注重師生間的平等交流,多聽學生的意見。④多對學生進行鼓勵,提高其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主動性等。
3.正確利用體育教學對小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
學校教育的意義除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外,另外更為重要的則是通過學校教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綜合素質與能力過硬及情感與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體育教學因其開展形式靈活多變,教學內容選擇面廣等特點,使其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健全的情感與人格培養方面相對其他科目更具優勢。因此,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時應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情感與人格做為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如可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他人的溝通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等。
參考文獻:
[1]汪玉榮.新課標下對體育教學誤區的反思[J].科學大眾,200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