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瑞康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如何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素質且能適應當今日趨激烈的競爭社會的人才,已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立志探索與研究的課題。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在面對目前部分學生懶散、無進取心、“混日子”的情況時,就如何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能力、激發競爭意識和競爭行為,在班級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馬克思曾說:“在共同勞動的過程中,且不說由于許多力量合為一個總力量而產生新的力量,在大多數生產勞動中單是社會性接觸就會引起競爭心和特有的精神振奮,從而提高每個人的工作效率。”因而可見,競爭是人際關系最基本的表現形式之一。凡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人群各自努力,在希望和達到某一目標的過程中,通過某種較量而區分出高低優劣,從而推進事物發展的活動,就是競爭。如何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競爭能力呢?我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來進行:
一、在班干部任用上引入競爭機制
班干部作為老師的小助手和班集體的核心力量,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帶頭人,在班級管理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加強班干部的培養既有利于減輕班主任的工作負擔,更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還有利于班級凝聚力的加強。但作為班干部不可避免干許多學習之外的工作,同時對他們要求也高些,要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他們的學習,有的學生和家長認為吃了虧而不愿意當班干部,他們愿意在學習上比而不愿意在當班干部上爭。
針對這種情況。我在進校初就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逐步認識到當班干部并不是苦差事,它可以培養自己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自我約束能力,不斷激發自己奮發向上,會使自己不斷進步。聯系當前激烈競爭的社會,還給學生講了大量的中外事例,特別是改革開放中成功都和失敗者的事例。從感性和理性上對學生進行開導,將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起來,然后適時引入競選班,結果學生踴躍參加,全班不管成績差的還是成績好的都積極參與,尤其是成績好的,原來參加活動不積極的學生變化尤為明顯。競選成功的學生工作熱情高,認真、負責,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失敗的學生找原因,爭取先進以等下一次競選。班干部任用上的競爭機制,使班風明顯改觀。
二、在常規管理上引入競爭機制
班級是學校的細胞,小組是班級的細胞,為了在班級管理各項中達到較好的成績,必須加強班級的基層組織——小組的管理。小組長都是通過推薦產生的。我給小組長以“組閣”——在全班范圍內選自己的組員的權利。于是出現一些雙后進生沒人選的情況,使得這些后進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認識到了競爭的殘酷性。這時,我及時對他們進行幫助教育,若是以前這些學生許多是根本聽不進教育的,現在都能虛心接受;我又去動員小組長能接收這些后進生,給他們以改過自新的機會,通過這一過程,后進生中的絕大多數都能改正以前不正確的做法。小組成立后都要制定出各自小組內的管理辦法,這樣,組員對小組長負責,小組長對班長負責干部,班長對班主任負責,班主任當好導演,讓學生自己表演。為了激發競爭、鼓勵進步,每周評選一次先進小組,一名先進個人,給予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采取這些辦法后,扭轉了部分學生難管的局面,各小組成員群策群力互相競爭,爭當先進。整個班集體也就形成了爭當先進的好風氣。
三、在學習上引入競爭機制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學習從來就不是輕輕松松的事情,“不經寒徹骨,哪得梅花香”,正因為這樣,許多學生怕吃苦、怕動手、怕動腦筋,成績就滯后不前,成績差就沒信心而不想學,變得更懶惰,形成惡性循環,學習成績始終上不去。為此,我充分利用班會課,給學生介紹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分析我國在國際上的位置以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讓學生實實在在的認識到祖國的強盛、振興將寄托在他們身上,要有進取心、責任心和信心,要有拼搏的勇氣,找準自己的位置,訂好目標去努力學習,將自己的成績在小組中比、在班上比、在同年級中比,再把眼光放遠點,在區里競爭,每期至少進行四次成績評比,成績進步大的給予較重的物質和精神獎勵。這樣,就在班上形成了一種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風氣,許多學生尤其優生進步非常快,常出現幾個同學成績非常接近的情況。
通過以上實踐,現在我班學習風氣較濃,班風也較優良,學生各種能力得到良好培養,整體素質大幅度提高,競爭機制給我班帶來了無限生機。
當然,競爭機制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是廣泛的,以上只是我在教育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和嘗試,如何把班級管理得更好,還有待于以后的進一步探索,但我堅信:只要大膽實踐,不斷充實自己,適應形勢,就會取得可喜成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