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課程體系構建模式多樣,各體系構建模式內涵不一,整體看來對課程體系建設理論方法研究不夠深入,操作不夠規范。本文就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專業“3平臺+3模塊”課程體系構建做進一步探討,希望能夠對高職院校其它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有所啟示。
【關鍵詞】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 3平臺+3模塊 課程體系
【基金項目】項目類別: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項目名稱:基于專業群建設的“3 平臺+3 模塊”課程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5029。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238-01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我們必須以市場需求和就業為導向,構建“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實現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使學生既有專業知識、技能的共性,又有不同的個性發展。
經過幾年的摸索,我校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專業構建了“3平臺+3模塊”的課程體系,將德能文化、技能大賽、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平臺共享、模塊分立、三課堂全程素養育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一、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專業“3平臺+3模塊”課程體系結構
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專業按照崗位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構建了“3平臺+3模塊”的課程體系。3個平臺,即公共基礎平臺、德能文化素養平臺、專業通用平臺,實現專業群共享;3個模塊,即專業技能模塊、技能大賽模塊、創新創業模塊,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公共基礎平臺課程包括思想政治類和文化素質教育類課程;德能文化素養平臺由公共選修課、三課堂、傳統文化、校園文化課程組成;專業通用平臺課程突出專業群共建理念,設置了電氣安裝規劃與實施、電子電路設計與制作等11門課程。專業技能模塊包括光伏電池制造工藝及應用、光伏組件加工技術、光伏發電系統安裝與調試等9門課程及方向課程。技能大賽模塊按照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安裝與調試等賽項從第二學期開始實施。創新創業模塊按照“先進行創新創業基礎教育,再組織學生成立創客社團,后對學生的創意項目進行孵化,實現創夢”的思路設置課程并制定實施方案。
優化后的課程體系中理論教學學時占41.2%,實踐教學學時占58.8%,其中技能大賽模塊與創新創業課程學時各占2.35%,使課程體系更加貼近市場需求,符合太陽能行業的職業標準和崗位要求,更好地適應了企業和地方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二、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3平臺+3模塊”課程體系構建的成效
(一)建設3個平臺,培養了學生基礎發展能力
平臺課程以共享為目標;公共基礎平臺培養學生的通用能力;德能文化素養平臺培養學生德能文化素養。專業通用平臺針對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專業群的共性發展設立,主要包括專業大類共同的基礎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
(二)設立3個模塊,提升了學生專業發展能力
專業技能模塊課程包括部分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是根據光伏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確定的課程,使學生具備從事光伏專業崗位的核心職業能力;專業方向課程是為增強學生對光伏專業適應性和個性培養而設置的課程,旨在強化學生的崗位能力,方向數控制在2個。
技能大賽模塊基于大賽常態化的要求,根據技能大賽賽項安排,將大賽最新內容和要求納入學分管理,融入專業課程體系,通過參加各級大賽,提升學生職業技能。
創新創業模塊促進普及性創業啟蒙教育與創業精英教育相結合,按照課堂教學、模擬訓練、真實項目實踐層次依次實現遞進,通過第一、二學期的創業講堂、普及教育,第二、三學期的創業空間、實戰模擬,第三、四學期的創業之旅、項目孵化以及第四、五學期的創業之星、實現創夢等途徑,推動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和科研與技術研發項目,不斷強化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具體形式如實行專業教師“1對1”指導、聘請企業家及創客開展創新創業講座、建立創意電子產品設計工作室、組建“新能源科技社團”等,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平臺+3模塊”的課程體系的構建既尊重了高職教育教學的規律,又能滿足社會、市場、學生個性發展等方面的需要。通過近幾年的改革探索與實踐,“3平臺+3模塊”的課程體系有效解決了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專業建設的穩定性與市場需求多變性以及學生個性發展的矛盾,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勁松.基于專業群的高職“平臺+模塊+方向”課程體系開發[J].職業技術教育,2013,34(08):23-26.
[2]尤承憲,葛向東.建構“3+3”模塊化課程體系,促進人才培養目標有效達成 [J].皖西學院學報,2011,27(01):135-136.
作者簡介:
王東霞(1979.02—),女,漢族,山東寧津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電子信息方面的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