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心理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給我校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由于受教師的觀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學資源等因素的影響,在當前課堂教學中,過于強調教師的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參與,過于強調教師對學生的單項控制忽視師生的交往互動,用舊方法教新教材,課堂教學不能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三維目標得不到落實等現象依然存在,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不到培養。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增多,家庭教育淡薄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迫使教師改變教育教學方法,以適應新時代素質教育。
關鍵詞:探究;解疑;循序;訓練
一、 教學模式簡介
1. 目標
“探究解疑、循序訓練”教學模式目的使學習過程有明顯的目標性,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發揮,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使學習過程人人參與,使教學活動更加貼近學生實際,使教學活動更加科學、民主、和諧。
2. 關鍵要素
“自主學習”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自主學習,是“探究解疑、循序訓練”教學模式的最終目標。“學會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方法,是“探究解疑、循序訓練”教學模式的最終手段。“合作交流”是指學生在學習中集思廣益,思維碰撞的環節,是“探究解疑、循序訓練”教學模式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循序漸進”是指學生在練習中,遵循的方法,是“探究解疑、循序訓練”教學模式鞏固知識最有力的武器。
3. 教學模式流程
“探究解疑、循序訓練”教學模式要做到“三步”:
第一步,自學新識提出問題——探究。
通過學生借助工具書自學,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和發現的問題和方法。上課前,按照問題的不同性質和問題的分組原則,學生將問題歸類,為上課做好準備。
第二步,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解疑。
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分析問題的關鍵之處,然后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最后學生按照最優化的策略和方法,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第三步,動手實踐——循序練習。
學生在獲取了學習方法和策略后,教師出示一些練習題,讓學生當堂練習,練習題的設計要體現先易后難。教師巡視學生練習的過程,并給予學生方法的指引。最后,學生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進行總結和匯報。最后設計豐富的課后練習題,學生根據學習的情況,選擇自己還沒有達標的學習內容上的練習題進行課后補救練習,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探究解疑、循序訓練”教學模式是一種顛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教育思想體系。通過讓學生課前自學預習,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探究,找出不懂的地方,提出疑問。在老師授課時通過讓學生就本節課提出問題,同學們相同的問題老師集中解決,不同的問題通過課后輔導的方式,個別解決。老師通過分析問題,找出原因,然后針對不同的學生區別對待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授課時通過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方式,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授課完成后,教師要布置針對本節課重難點的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課堂小練習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教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待學生對本節課知識掌握后,當堂進行測試,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測。一般教師在課后都要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就是給教師反饋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怎么樣,這就需要教師反思總結,找出問題,然后在下節課進行強化訓練,以便學生能夠完全消化知識。本教學模式主要是構建探究-解疑-循序-訓練為主要教學方式,體現“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體驗、感悟、學習、成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 教學模式要點
“探究解疑、循序訓練”教學模式將課堂大致分為三部分:課前(10分鐘)、課中(15分鐘)、課后(15分鐘)。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過程中突出體現學生的“學”,在學生“學”的過程中教師穿插給予巧妙的點撥、精辟的講解,有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愿望和行為,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與技巧,提高學習能力?!疤骄拷庖伞⒀蛴柧殹苯虒W模式課堂的基本目標:將課堂變為“學的開心,教的輕松”的“學堂”,培養學生達到“四個學會”,即:學會自學、學會提問、學會分析、學會反思?!疤骄拷庖伞⒀蛴柧殹苯虒W模式以學生為“圓心”、以快樂為根本,關注學生弱勢群體?!疤骄拷庖?、循序訓練”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先學習后交流,當堂檢測評估?!跋葘W習”的目標是基本上“會思考”,“后交流”的目標是“會析題”。
5. 教學模式實踐
本教學模式的實踐如下:第一階段,在眾多好的教學方法中提煉精華,結合現在教育的趨勢,擬定教學模式思路后,集體討論形成雛形。第二階段,通過集體備課,相互聽課、評課,交流研討和向專家請教等方式逐步完善教學模式的各個環節,使教學模式更加趨于合理、科學高效,最終探索出固定的模式。第三階段,總結提煉、實踐推廣。在前期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邊實踐,邊總結,發現問題,不斷改進,并將教學模式在全校教師和各個學科中大力進行推廣。在推廣中發現問題,繼續改進完善。
二、 教學模式的成效與反思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探究解疑、循序訓練”教學模式開展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告別了被動接知識的現象,學生開始學會了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睆哪撤N意義講,人類的“好奇心”是產生“問題意識”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動人類成長和前進的根本動力所在?!疤骄拷庖?、循序訓練”教學模式正是由此受到啟發,經過不懈的努力才逐步形成的。
教師教授知識的轉變。學生學習的層次不同,因此在教授知識的時候不能兼顧到所有學生,對于后進生許多的教師也想了辦法,花費了不少時間,但是最終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后進生的基礎差,很被動,對學習沒有興趣??墒亲詮拈_始“探究解疑、循序訓練”教學模式后后進生每天課前都要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因為后進生的認知水平不高,提的問題也簡單,并且也在課堂積極地參與進來。時間一長,學習態度和習慣都有所好轉。通過“探究解疑、循序訓練”教學模式的實踐,筆者發現教師不在“一言堂”,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教師在課堂中是學生的“軍師”,為學生出謀劃策,指點迷津,準備訓練題型。對于學習優秀的學生,教師只需要對新知識巧妙的點撥即可,對于中等生,教師可和他們平等的談話,對癥下藥,幫助其復習遺忘的舊知,共同學習新知。教師在課堂中有了充足的時間,學生在課堂中有了自主的權利,把課堂真正地交到學生的手里,學生才是學習真正的主人。
作者簡介:
蔡賢基,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五和鎮支寨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