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小學語文課題有著非常強的局限性,嚴重阻礙了他們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探索知識,與他人合作,獨立學習的能力。在課堂中,往往是教師單方面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較少自己主動去查詢課外資料,教師也沒有布置一些具有實踐性的任務,讓他們學習課本知識即可。這樣的語文教學課堂往往是枯燥無味的。因此,語文教師應當轉變課堂的主體地位,將活動作為課堂的主要形式,形成“三步式”課堂,以達到全面發展學生能力的最終目標。文章就如何轉變課堂為“三步式”教學模式進行深入討論。
關鍵詞:三步式;課堂教學;小學語文
一、 引言
教育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而課堂教學的方式對于影響學生素質水平和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三步式”課堂徹底轉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課堂模式,著重以學生為課堂中心,使用先學后教的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轉變傳統課堂枯燥無味的氣氛,真正突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促進他們全方面能力的提升,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轉變傳統課堂中的中心地位
在傳統語文課堂中,教師往往是處于中心地位的。他不僅決定了教師要思考要教什么,要怎么教,還決定了教師在整節課堂中處于重要的主導地位。這樣以教師為主的課堂就容易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只能被動的學習知識,他們不需要主動思考,教師也沒有給予他們充足的機會。而小學階段正是他們學習習慣,態度養成的階段,也是奠定語文學習基礎的階段,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階段,讓他們得到最好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自己的傳統觀念,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自己作為引導者。思考他們真正要學習的知識,他們如何進行學習,而非自己就如何授課。這樣才能真正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教師可以使用自學提問作為第一步教學。讓他們進行課前預習和自學后,在課堂中向教師提問,與同學討論,這樣不僅能加深他們對于知識的印象和理解,還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活躍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和探索問題的能力。讓他們主動尋找自己所要了解的知識,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起到引導和協助的作用,幫助他們能順利完成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
三、 轉變課堂中的師生關系
傳統語文課堂中,教師在學生心中一直是嚴肅和認真的形象,是一種“權威”與“領導”的角色,他們自然會對教師產生敬畏心理,從而在心底與教師產生一種距離感,這樣的關系可能讓他們不敢在課堂中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就難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也就容易變得枯燥無味。
因此,教師要轉變自己在他們心中的形象,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技巧為主,還要以提升個人魅力,親和力為輔。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深入了解他們的學習能力,家庭情況和生活情況,從方方面面了解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明白教師真正在關心他們,這樣他們也就愿意與教師敞開心扉,教師的教學任務開展也就能進行的更加順利。
一旦師生間的關系有所進展,教師就可以使用討論互答為第二步課堂教學。這一步的基礎是建立在他們自學提問和良好的課堂氛圍上,只有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進一步活躍小學語文課堂氣氛,教師才能更好地組織討論活動。教師要鼓勵班上每位同學大膽表達觀點,各抒己見,與其他同學進行問題討論,互相學習,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拓展思路和思維,了解新的理解方式和看待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也要適當起到引導和糾正作用,在偏離問題方向時,及時將他們引導回原問題上。這一討論活動,不僅有利于他們全面理解知識,還有利于提高他們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選擇合適的引導方式
要真正實現三步式課堂不僅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還需要教師選擇合適的引導方式和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啟發他們,讓他們真正能做到探索式學習,主動學習。因此,教師就要做到三步式的最后一步,適當引導,講解總結。總結是符合科學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可以通過總結突出知識的本質與規律。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循環漸進,根據班級同學具體的能力和學習水平進行教學,避免突然出現過大難度的知識,導致他們無法接受,進而產生厭學心理。同時,因為小學階段兒童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師要盡可能利用他們生活中常見的,他們說熟悉的東西進行課堂講解,將過去學習過的知識與課堂學習知識建立起橋梁,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引導,教師還要注意使用豐富的肢體語言,生動的話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將課堂知識用簡短精確的語言總結,幫助他們在大腦中形成知識網絡,進一步加深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甚至能做到舉一反三。
五、 結語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三步式教學有著明顯的優點。其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地位,注重他們的學習狀態,學習訴求和學習熱情,注重對于他們積極性的培養,主動學習能力的提高,探索精神的訓練,讓他們更具有合作和創新精神。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形成勤奮、嚴謹、刻苦的學風,還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對于他們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他們能在課堂中學有所獲,更能在未來成長道路上走得更加長遠。
參考文獻:
[1]李漢潮.小學語文教材的歷史演變及思考[J].現代教育論壇,2009年第11期.
[2]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小學語文教學法[G].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3]董蓓菲主編.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G].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譚小花,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積石山縣吹麻灘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