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在社會生活中也得到了普遍應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順應形勢,對這一新型技術進行了應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了很大的改變,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完美契合了大學生的思想及行為特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揮的效果更為顯著。因此,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還應該充分應用新媒體技術,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證思政教育開展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現的新特征,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在新媒體時代下如何更好地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點
一、 引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及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從傳統媒體時代開始進入以網絡、數字化技術、智能化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時代。對于高校來說,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實現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導向功能包括理想信念導向、行為方式導向及奮斗目標導向等等。這些導向功能的發揮在內容及方式上是隨著社會需求的改變而不斷改變的,因此,針對外部環境發生的變化,要求新的教育方式可以很好適應這種轉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的信息傳播由以往的單向傳播轉變為互動傳播,這與大學生的行為特點完美契合。且新媒體的特征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對于現今的高校來說如何應用新媒體技術,抓住新媒體時代下的機遇,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需要考慮的共同問題。
二、 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點
新媒體技術使得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海量性及快速性大大增加,運用在高校教育中,也使得教育資源及教學方式不斷豐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得到擴展,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 信息獲取更為快捷、實效
信息獲取的這種實效性與快捷性不僅體現在利用新媒體技術可以快速及時獲取大量網絡信息,還體現在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體對大學生的生活及思想情況進行快速了解。如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通過學生微博、微信等了解到學生的生活軌跡及學習軌跡,從而加強對學生的了解。通過微博、朋友圈及QQ空間發布的內容,可以對學生當前情況下的思想狀態及時了解,以便及時有效地實施干預。新媒體技術具有很強的隱匿性特征,這使得大學生的心理防備力大大減小,利用新媒體技術,信息傳遞實現了實時性,空間、時間距離都得到縮短,使得人們的心理距離也逐漸拉近。這種親近性使得大學生接收信息的情況可被及時掌握,進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及覆蓋面大大提升。
(二) 教育環境更為多樣、復雜
教育環境的多樣及復雜表現為網絡上的信息是良莠不齊的,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信息也大量存在于網絡平臺上,這些信息會潛在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及行為,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環境日益復雜。而在這個階段,大學生正處于三觀成熟階段,對新鮮事物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容易受到網絡平臺上信息的影響。一些學生甚至完全沉溺于網絡世界,對網絡平臺上的游戲、人際交往都保持有強烈的接近感,這樣學生不僅對真實的生活環境進行了忽視,還會浪費大量寶貴時間,嚴重影響學習生活。
(三) 思政教育手段還不夠完善
新媒體時代帶來的主要改變就是信息的海量性,這提示學生對待信息有更大的選擇余地,主動選擇的空間加強。在這種條件下,學生會更傾向根據自己的主觀選擇選取信息。因此,在開展高校思政教育時,若還是采取以往的教育方式,是遠遠不能滿足現今教育開展的需求。這就需要對思政教育手段進行完善,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使得大學生們更為主動互動地應用網絡信息及交流信息。
三、 新媒體時代下如何更好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 積極轉變觀念
在開展思政教育時,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思政教育本質上是對人展開的教育活動,其有效性的實現體現在滿足學生的需要,反映在高校中,就需要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大學生的精神需要作為工作開展的要點,對大學生的行為方式、思想觀念充分了解,尊重大學生獨立的人格,滿足大學生發展的正常需要,進而針對性展開活動,構建大學生思政教育展開的新格局。另外,還需要堅持平等觀念。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是相互交流的平等個體,從而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做到相互尊重,使得交流活動更加真實。
(二) 創新思政教育工作機制
首先,需要主動占領思想教育陣地。新媒體所具有的互動性及開放性特點使得教育者不再處于信息傳播的權威地位。這時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主動占領教育陣地,注重對學生的合理引導,不斷利用自己的學識、個性及行為使得教師的權威植根于學生的內心,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其次,需要構建網絡化思政教育。依托現今社會上存在的不同新媒體技術形式,堅持個體教育與群體教育的結合,使得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及有效性得到提高。另外,需要依托學生組織,建立微信或微博公共賬號,在賬號中傳遞正能量,發揮新媒體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積極正面作用,從而打造有效性的思政網絡教育。
四、 結語
總的來說,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的思政教育需要結合新媒體的特點,轉變思政教育觀念及工作思路,加強新媒體信息傳播監管,從而保證高校思政教育在引導大學生思想及行為方式上發揮正確作用。
參考文獻:
[1]薛海,韓潁.“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6微”模式構建[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6):1-4.
[2]翟佳萍.論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1):205,207.
作者簡介:
岳陽,遼寧省沈陽市,沈陽廣播電視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