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的沉悶氛圍會讓活潑好動的小學生失去對于英語的學習熱情,需要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故事情境教學法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知能力,高效地體會英語學習語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情境;策略
作為小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小學英語的重要性逐漸提升。因此,家長和學校對于小學生的英語水平頗為關注。本文針對小學英語故事情境這一新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淺做分析,并為如何加強小學生英語教學中故事情境教學方法提出幾點建議,通過充分利用課外資源、注重故事情境創設的科學合理性、重視教師使用新媒體的技術能力,最終使得小學英語的教學效果不斷提升。
一、 充分利用課外輔助資源
故事情境的教學方法決定了教材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教師使用課本中知識內容,是主要的綱領,但是具體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組織形式都是由教師自己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設計的。教師若不發揮主觀能動性,依照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一味地講述教材內容,根本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更無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資質能力。故事情境教學法,不得不充分利用課外輔助資源,視頻、音樂、圖片等都是有效的教學媒介,正是通過對這些媒介的有效利用,使得故事情境教學法更加生動具體。因此,教師應重視對于課外輔助教學資源的搜集整理工作,留心時下熱門的書籍、繪本等各樣資訊來充實自己,并為教師提供教學新思路。例如,教師平時可以征集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包括漫畫、動畫片、音樂等方面,并著重關注小學生喜愛的東西,比如動畫片熊出沒、芭比公主,音樂大王叫我來巡山,漫畫阿衰等等,在故事情境教學中加入這些動畫元素,讓學生們分角色扮演,用英文來進行對話或者用英文來復述學生自己喜歡的一段話,利用學生熟悉且愛好的動畫元素,巧妙地將知識融入進去,不僅激發了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更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 故事情境創設科學合理
故事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分清主次。教師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這種語言應該在什么情境下使用”,而不應是“什么樣的故事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哪些故事性更強”。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該詳細了解語言的實際使用范圍,創設故事情境是應在真確范圍內使用,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可以適當幽默,發揮想象,但不應脫離現實,總要讓學生對于世界有真實正確的認知。例如,在“Helping our parents”一課中,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是本課的中心。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小熊貓的故事來進行教學,故事的主要內容是,熊貓媽媽每天都很忙,不是忙著做家務,就是為寶寶們準備好吃的,熊貓寶寶看見媽媽這樣辛苦十分心疼,于是想起老師曾經說過的話“要盡量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小熊貓幫助媽媽做家務,掃地、擦桌子、拖地板、還幫媽媽把剛買回來的菜洗好,媽媽欣慰地笑著說:“你真是長大了”。通過有趣生動的故事,讓小學生不僅學到課本中的知識,更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孩子應該懂得體諒父母,自己的事情要學會自己做,獨立、健康、自信地成長。
三、 重視培養教師使用科學技術能力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仍然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大多數院校雖然環境優美,教師素質良好,教學條件優越,但是教師們對于多媒體教學的使用依舊是所知甚少,很少關注互聯網上的相關優秀教師的課件,或是努力學習新的科技的使用方法。這使得多媒體在課堂上根本沒有發揮出效用,而只是一個擺設。其實,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使教學更加生動,節省課堂的有效時間,為學生呈現更多的在傳統課堂上無法展現的知識。例如,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沒有看過相關故事的同學了解故事情境的設定,還可以通過一定的服飾讓學生扮演,提升教學的感染力。提升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西方圣誕節、萬圣節時,讓學生穿戴特定的服飾,唱西方特定節日的英文歌,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節日的氛圍,使得教學內容更加有感染力,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自由談論對于西方文化的認識,在使用英語對話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等,最后由教師統一作答。
四、 掌握故事教學一般模式
(一) 創建一個故事背景。相對于單詞教學、對話教學、歌曲教學,故事教學在課前準備上要求更高。故事教學需要精心創造教學環境,適當使用教學用具。否則很難有預期的效果。在創建故事教學環境時,教師可以根據故事的特定需求,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故事中的情景圖,在黑板上畫出故事中的角色圖。這些教學準備能讓學生更快地進入相應的故事情境。在故事教學前,教師可以用英語歌曲或者游戲去復習回顧單元中的剛學的單詞或句子,以讓學生更順利地進入故事情境。
(二) 整體感知故事。整體語言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應該是在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認知文本內容。學生在認知文本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建立起英語的語感。教師可以使用錄音,視頻或口頭講述等途徑,讓學生通過語言、音樂、視覺和聽覺的多方面輸入,讓學生對于故事進行整體感知并有一個生動形象的理解。
(三) 消除故事中的語言障礙。學生在學習故事時應該了解整個故事的基本大意,教師應該使用多樣的方法幫助學生消除故事中的語言障礙,比如新單詞,新句型,新語法。
(四) 學習故事。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活動去幫助學生學習故事。
(五) 復述故事。復述故事可以鍛煉學生說的能力,記憶、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復述故事有多種形式。
(六) 表演故事。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把時間留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練習說英語。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來表演故事,重現故事中的場景。學生表演故事,是語言的一種輸出方式,學生用學到的語言進行交流,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目的。在一些重難點上,教師可以進行強調,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學生在表演故事時,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童彤.故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12):100-101.
[2] 謝月莉.故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2017(1):37.
作者簡介:
魏艷艷,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北關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