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
摘 要:在過去的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往往重視教授學生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完整性,尤為重視于某些中考項目的教學與訓練,課堂顯得枯燥與單調,學生漸漸失去了對體育課乃至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新課改》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強調體育教學要與學生的真實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懂得鍛煉與生活的價值,“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能積極地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系統實踐能力和學生主體個性,讓初中體育課堂呈現完整的生命態。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堂;生命態
從事教育工作至今,本人始終認真探索著一個問題:如何讓初中體育課堂展現“生命態”?我覺得還是落在運動技能創新教學的本身,所以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關鍵是使體育技能教學充滿活力,那么,怎樣創設課堂教學能使學生身心的靈動有所煥發,進一步體現課堂生命化的意義呢?有一天,我在葉瀾教授的“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這篇文章中看到“……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的狀態,與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關,使它呈現出生命態。具有內在生命態的知識,最能激活、喚起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信心和提升他們的主動探求的欲望及能力。”閱讀這段話讓我醍醐灌頂,所以我構思了這節能彰顯“生命態”運動技能的教學的體育課。
一、 創設“生命態”的體育課堂情景
初中年級的教學應以情景與技能結合內容為主,把技能性教材簡單化、生活化。本節七年級《蹲踞式跳遠》第一次課,經過對該較為死板的運動技能教學內容的積極創新修正,轉變成學生們能夠真實感受的情境——“特種兵”的故事:課上教師先引導“近期老師看了一部非常勵志的電視劇:《我是特種兵》,老師被那些特種兵們不畏困難、挑戰自我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今天,我們也來當一次特種兵,一起來穿越叢林、跨越壕溝。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不畏困難,發揚頑強拼搏的精神,請大家做好準備!”這樣的設計把運動技能的難點與解決特種兵的具體的訓練問題緊密聯系,學生感受到枯燥、困難的跳遠變得趣味化、簡單化,學生在生動愉快的氛圍中積極地鍛煉著創新意識、系統實踐能力和主體個性。
之后,把單一的技能訓練轉變為生動化的教學,將重復練習的“上幾步,單跳雙落”融入到體育競賽中,因為生動的情境學生完全融入練習與訓練,無論練習次數多少,學生都樂于從而善于去投入,從而慢慢地掌握該項技能。
二、 營造“積極性”的體育課堂氛圍
學生從小接觸體育課,單一的教學模式和練習方法讓絕大部分人逐漸失去對體育課乃至體育活動的熱愛。課余充滿活力的學生在體育課上反而沒有了運動的積極性。我認為要讓課堂再次“活”過來,必不可少的就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創新,本節課教學我很好地樹立“教師沉下去,學生動起來”的課程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舞臺的“主演”,我以“教官”的身份來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跳遠技能有關的特種兵情境的訓練,有效地激活了同學們學習的熱情。除此之外,學生自我的鍛煉能力、同伴的競爭意識也隨之增強。
三、 施行“主動”的體育課堂教學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學生“會學”比教師“會教”更重要。我深有體會,教學中當遇到較為枯燥教材,要創新課程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正確合理地引導也不可忽視。
本節課中,我讓學生先行主動嘗試練習“特種兵”生存本領,然后讓學生在熱身活動中采用一腳起跳另一腳落地的方法越障礙慢跑,增加了熱身的趣味性,同時確定學生有力腳,讓學生在自主學練中同步熱身,順利導入蹲踞式跳遠的教學。在基本部分中,我先利用示范和掛圖展示使學生形成正確動作的表象;通過集體練習弓箭步、手臂上擺制空等,學生形成了該技術的最近發展區;接著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加以鞏固提高騰空步過障礙,把枯燥乏味的練習注入了新的趣味性,設計上1步、上3步跳躍小墊子練習,踏跳頂頭上的線等練習,引導學生帶著挑戰自我的精神練習,尋找空中騰空時的身體感覺。在練習過程中請出優秀學生展示,給大家起到榜樣作用,隨后進行聽信號集體展示,教師觀察學生完成任務情況;老師是“教官”的同時又是“導演”組織學生練習,讓學生邊“玩”邊“學”,學生自主學練,做騰空步挑戰不同高度,在考慮男女生差異的基礎上,也給那些運動能力較薄弱的學生有了展示的機會,確保本課是一節人人參與的體育課。可以看出,在課堂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材主線的同時,教學可變以“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示范—講解—練習”為“引導—試學—探討—鞏固”等等,順應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并將這些學習成果及時通過課堂實踐,讓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
四、 讓體育課堂呈現“生命態”
本節課在還原運動技能“生命態”的設計下,“特種兵”是完全的“主角”,在此之中學生不是單一的學習個體,而是作為一個真實的特種兵角色去體驗他的訓練生活。“生命態”的體育課程正是如此,在“教官與士兵”的教學情境中,在充滿趣味、秩序、效率的體育活動中,“特種兵們”從練習跳遠來“穿越壕溝”到鞏固好技能參加“特種兵比賽”,故事的發生和形成讓學生形成了完整的感受與探索,創造了一個時空共有、內容共創、意義共生、成功共享的“生命態”的體育課堂環境。
總之,要讓體育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讓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新課程下的體育課堂教學。體育課堂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科學,也是一門永遠不會完美的藝術。生命,因為活力而更美麗;教學,因為活力而更動人。讓體育課堂充滿活力,充滿激情,這將是我們體育教師不懈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體育新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Z].2001.
[2] 李如密.教學藝術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3] 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79-171.
[4] 趙獻花.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M].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
作者簡介:徐欣,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新鎮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