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將初中體育教好。提出將差異化教學的方法應用于初中體育教學。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情況,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法。以人為本,主動接受不同水平的學生,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愛好,滿足學生的需求。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體育;差異化教學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地考慮學生的需求,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參與體育運動,從而促使學生完成教學要求。可是,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教師應該采用策略化的方法來適應新課程標準,完成教學目標。策略化的教學方法是指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接受不同個性的學生,引導鼓勵學生放飛自我,突破自我,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從而使學生達到教學的要求。
一、 立足學生全體,設置差異化教學目標
對于學生來說,學好體育不僅是為了完成課程的要求,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掌握體育運動方法,積極鍛煉,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教師應該將這一觀點積極地傳達給每個學生,使他們認可和接受。教師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地參與體育運動,引導學生愛上體育運動,提高運動能力。同時,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不僅僅是男女同學之間的差異,還應當考慮到男同學之間和女同學之間的差異。比如說,男學生的力量一般要優于女學生,但是女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較男學生要強。有些學生身體素質較好,而有些學生則較瘦弱。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狀況,結合教學的要求,對于不同條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這種方法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達到體育教學的要求。
二、 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因材施教策略
在教師授課時常常由于學生之間身體情況的不同,加大了教師授課的難度。影響了教學的效果。比如說每個學生的身體柔韌性、肌肉的力量和爆發力都是不同的,要考慮不到這一點,授課無疑將變得困難。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就是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一視同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告別單一化,教條化的教學方法。一些學生的身體素質比較好,無論是爆發力和柔韌性都要強于同齡人,這個時候如果給他常規的體育任務,他往往可以輕松完成,長此以往,會減弱對體育課程的熱情。對于這部分學生應該提高對他們的要求,給他們設置一點“障礙”。而對于身體素質不是很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地降低要求,循序漸進,鼓勵他們達到課程的要求。
因此,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參與學習體育運動,加強體育鍛煉,這也有利于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中體育教師應該設計多種教學方案以滿足多種需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每個人的長處,積極地彌補不足,全面地提升身體素質,完成體育課程的要求。同時,教師也要考慮總體情況,把握全局,不能因為一些特殊的同學耽誤了教學的進度。對于這些“特殊”的學生,教師在課下可以積極地與他們溝通交流,給予指導和鼓勵,幫助他們跟上“大部隊”,以免他們自暴自棄。通過這種方法使全體同學的身體素質變好,個人體育成績和班級總體體育成績都提高。
三、 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實際訴求
興趣是一個好老師,當學生對體育運動建立起興趣的時候,他會主動地參與鍛煉,克服困難,享受體育運動帶給他的樂趣。因此,一方面我們要防止學生因為畏懼心理,不敢嘗試,缺乏信心,以致于失去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更有甚者對體育運動厭惡。另一方面,要積極地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可以開展團體競賽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和榮辱感,享受競技體育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要把學生的健康看成重中之重,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對于學生的訴求要予以充分的考慮與關注。比如說學生生病了,或者女同學處于特殊時期不適宜劇烈運動,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區別對待,給這樣的學生予以適當的“照顧”。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護,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老師的教學活動。
四、 結語
在新的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也應當適當地做出改變。告別單一的教學模式,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參與進來,積極地互動,提取來自各個方面的意見。不僅僅關心學生的身體狀況,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培養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積極地引導他們參與體育運動,從而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提高體育課程成績。
參考文獻:
[1] 趙慧.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體育差異性教學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20):134.
[2] 范海林.試論差異化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東方企業文化,2014(9):361.
[3] 李龍江.初中體育要注重“差異化”教學[J].中國教育學刊,2016(2):106.
作者簡介:葉志清,福建省龍海市,福建龍海程溪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