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風梅 王文婧
摘 要:在企業運營管理過程中,負債經營是一個通常的必要手段。但是隨著行業間競爭日益加劇,企業在負債經營時,會出現很多問題,若解決不當,企業將時刻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所以本文結合“某平臺”網負債經營的案例,研究負債經營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并得到實際解決方案,即如何把握好負債的“度”,合理負債,為企業創造最大利潤。
關鍵詞:負債經營;"某平臺"網;合理負債;最大利潤
引言
負債在會計學上的定義為:公司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入的公司的現時義務。即負債是為了增加公司經濟利益,同時提高本身競爭力的一種行為。資產等于負債加所有者權益,負債作為企業資金來源的一種重要組成方式,其數量與結構對經濟效益和財務風險具有重大影響[1]。
當前,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包括四個部分:籌資,投資,運營和分配。而籌資位于首位,是整個企業管理的核心。籌措的資金有權益資金和負債資金。權益資金是在企業建立之初由企業的股東所籌集的資金組成,屬于企業的內部資金;負債資金是企業在建立后,用于運營管理過程需要的資金,屬于企業借助的外部資金。一旦企業借助外部資金進行經營,即開始負債經營,目的是保證企業能夠持續創造經濟利益,獲得生存,即“借雞生蛋”。
從而,負債經營是當前國內外企業不可避免的經營手段。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中,負債經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經營。好處在于:首先,負債經營會產生財務財務杠桿效應,能增加股東利益;其次,對于企業還有一定的節稅效應,降低資本成本。負債經營決策合理時,企業的資本結構也能達到最高效狀態,并且這部分負債資金也能創造出高于資金成本的超額利潤,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弊端在于:負債經營也會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現金性財務風險和收支性財務風險[2]。
本文結合“某平臺”負債經營的案例,研究負債經營中出現的相關問題。某平臺是一家致力打造基于視頻產業、內容產業和智能終端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完整生態系統,被業界稱為“某某模式”。 公司成立于2004年,2014年后宣布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并以生態模式進軍手機行業。某平臺為了保證企業能夠快速擴張,并能夠持續正常經營運作,創造經濟利益,某平臺也不可避免負債經營。但企業的負債率達到某一個程度,負債經營決策不合理時,那就“不正常”。所以,某平臺案例能夠代表大部分企業負債經營出現的問題,從而研究企業如何把握好負債的“度”,合理負債決策,為企業創造最大利潤。
某平臺網負債經營存在的問題
問題1:負債規模失控
負債經營,即以銀行借款,商業信用,發行債券等方式籌措資金維持企業日常的周轉和長期的運作需求。但由于固定利息的存在而引起的財務杠桿是一把雙刃劍:當企業的資本報酬率大于負債率時,此刻的財務杠桿帶來正效應,息稅前利潤增大,每一元盈余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余;相反當資本報酬率小于負債籌措利率時,即為負財務杠桿效應,使得企業的每股利潤下降,損害股東權益,甚至拖累企業的長遠發展。從某平臺網財務數據來看,從2015年起資產負債率就達到了70%的高位,并且久居不下,某平臺的資本報酬率已小于負債籌措利率(補充數據),處于“負財務杠桿效應”階段。而某平臺網屬于一個資本密集型的行業,負債率達到70%~80%就進入了一個偏高水平。負債規模明顯處于一個失控狀態。
問題2:非理性的負債心理
2016年8月10日某平臺在浙江德清莫干山建立的某平臺生態汽車超級工廠投資約200億元,面對早已負債174億的某平臺這是一筆巨款,為了支撐某平臺各大生態系統的運營需要,創始人通過質押股權的方式進行融資,質押的股份超過本人持股總數的87.33%。此時負債率77%。
但某平臺仍然不斷地投錢,而收益組成是由某平臺的三大板塊、七大子生態的所謂“生態系統”決定的。在過去的六年里對外投資超過750億元人民幣,然而所在業外收入甚少,投資和收入不成正比。
2016年的年報顯示負債高達217億元人民幣,此時負債率80%。然而,創始人的“生態化反”理論認為整個生態系統越大越好,此刻的創始人處于S形價值函數上B點所在的決策參考點,損失曲線的斜率大于得到曲線的斜率。而且損失越多心理的價值變化越不敏感,呈現一種“敏感性遞減”的規律。對于繼續損失,主觀的價值感受已經明顯弱于C點。
當創始人一旦在他的汽車領域有一定的盈利后,愉悅感受必將大于損失的痛苦感。面臨收益時規避風險,而面臨損失卻偏愛風險,所以創始人更加偏向于再搏一把,沒想到起死回生,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輸了也會因為斜率的逐漸減小,產生的痛苦感受也被大大削弱。負債心理是非理性的[3]。
問題3:資本結構未進行有效配置
企業的重大決策選擇,將會影響到整個企業今后的興衰存亡。除了考慮項目的可行性,市場前景,行業現狀外,還要考慮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即資金支持。
項目從啟動到成熟,雖不同的行業投入,有不同的標準,但前期的投入資金量,同樣不容小覷。某平臺網在2014年打算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但這一類行業前期的投資巨大,面臨的研發費用也是巨額,并且存在伴隨研發是否成功的風險,甚至無法估量需要多少的資金支持才能將新能源汽車正式推向市場。即使,新能源汽車確實是發展的趨勢,面對汽車的互補品汽油等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和污染性特征,推出新能源汽車是時代的需要,并且與國家倡導的綠色出行觀念一致。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可想而知,此時進入。無可厚非。
某平臺應該思考:此刻某平臺網的現金流量和資金儲備能夠支撐它的新領域的穩定發展嗎?新能源汽車的前期投入預算多少,能取得階段性成功?過程中,投入多少,可以取得整體勝利?企業自身研發,財力等綜合實力,能否應對產品開發的生命周期?如何理性調整與優化資本結構,生態系統結構,即合理調整戰略,理性負債。
某平臺網負債經營的對策
對策1:強化風險意識,控制負債率
企業的長遠發展時,強烈的風險意識是必不可少的。一旦現金流量無法滿足企業日常的經營活動,也就是出現資金短缺,就會陷入資金鏈斷裂的窘況。并且,違約風險,信用危機,品牌聲譽等一些列問題將會接踵而來。而這些問題,就是阻礙企業發展的絆腳石。
現階段,大部分企業的運營資本都是依靠短期借款,發行短期債券維持供應鏈的正常運轉,并以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等方式,來免費占用對方資金,減輕企業的現金壓力。當負債金額達到上限,短期借款到期,而企業自身又無力償還,而支付巨大的借款本息和違約金,無疑是進一步加劇拖垮企業,最終面臨破產清算的結局。因此,企業管理者必須擁有強烈的風險意識,控制負債率。
某平臺網從2012年開始資產負債率就飆升到超過行業正常水平,此后也不斷上漲,沒有絲毫下降的趨勢。某平臺網管理者若能及時正確認識到負債經營過程中潛在的風險,及早控制負債率,避免現金流的斷裂,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才不會導致“某平臺生態”崩塌。
對策2:謹慎開發新項目,優化資本結構,理性負債
某平臺網的主打業務是視頻,電視和手機,這三個產業支撐起了某平臺的生態鏈。2014年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僅只是簡單組合,不是有機整體,也看不到階段性目標,只是看到了“賈老板的被夢想”。
若能重新審視某平臺的整個生態鏈,資本結構,自身綜合實力,達到資源合理配置,避免“大雜燴”生態,也不至于崩塌。并且,新能源汽車行業對于某平臺網而言,無疑是從未涉足過的陌生行業。面對巨額的前期不間斷投入,正如陷入S 形價值函數曲線的第三象限一般,虧損越多,主觀的心理感受呈邊際遞減效應。進入非理性投資階段,無法及時止損。所以,企業管理者應該學會如何克服非理性投資,優化資本結構,理性負債。
策略一:審視企業,深化公司戰略,避免因為管理者的個人偏好影響全局。
策略二:量化企業的投資預算標準,明確何時進入、何時撤退、如何進入、如何撤退,避免非理性因素使投資失控,達到理性負債。
策略三:控制與量化風險,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正確認識自身的生產與經營過程中風險因子,能重新審視企業,合理制定戰略。
對策3:完善負債風險運營機制,為負債經營保駕護航
策略四:積極完善監管體系和財務信息系統,做到及時、準確、為決策者提供信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體制下,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風險系數。當有由上至下,由內至外的監管體系時,可加強企業內部的風險系統管理。如對研發項目整個過程的實時監控(不限于對投資項目的現場實地跟進;以及內部員工工作進度及效率的匯報),階段性成果展示;策略四:財務部門審核財務預算,財務報告(合理的財務分析)。達到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
策略五:借鑒其他公司的完善風險運營機制,制定適宜完善自身風險運營機制。
策略六:加強債務的償還機制,同時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并擴張對外的債務渠道。
策略七:關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力度。
結語
本文通過以“某平臺”網負債經營的案例,研究負債經營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并得到實際解決方案,即如何把握好負債的“度”,合理負債,為企業創造最大利潤。
問題1,失控的負債規模,對策強化風險意識,控制負債率;問題2,非理性的負債心理,對策謹慎開發新項目,優化資本結構,理性負債;問題3,資本結構未進行有效配置,重新審視某平臺的整個生態鏈,資本結構,自身綜合實力,達到資源合理配置,避免“大雜燴”生態。
策略一:審視企業,深化公司戰略,避免因為管理者的個人偏好影響全局。策略二:量化企業的投資預算標準,明確何時進入,何時撤退,如何進入,如何撤退,避免非理性因素使投資失控,達到理性負債。策略三:控制與量化風險,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正確認識自身的生產與經營過程中風險因子,能重新審視企業,合理制定戰略。完善負債風險運營機制,為負債經營保駕護航等。負債經營是企業不可避免的經營手段,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經營戰略,關鍵在于用好“負債經營”。
(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趙靜.負債經營的有關問題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2013(21).
[2]胡亞敏.負債經營對企業的財務意義[J].商,2012(07).
[3]李蘭屏.淺談企業適度負債經營[J].民營科技,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