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武臻
摘 要:當前,人們已進入信息時代,整個社會興起了知識經濟浪潮,開始注重人的智性之光。為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現代企業需要在企業管理中加入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模式應用到現代企業管理中,能夠為企業提供一條再創造、再發展的新途徑,并能夠優化配置企業的人力資源,從而促進現代企業長遠發展。
關鍵詞:現代企業;人本管理;模式
0引言
當前,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在現代企業中越來越重視“人”的地位,并要求工作人員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這就是人本管理模式。現代企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貫徹落實人本管理模式,對所有企業工作人員的創造性與熱情加以充分激發,對具有良好團隊精神的員工隊伍加以建立,這樣能夠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使得企業的投資效益、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大大降低成本,進而使得企業的利益得以極大程度的提高。為此,更多的現代企業將人本管理模式應用到其管理中去。
簡述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即指將“人”作為企業管理中最為關鍵的資源與核心,所有員工是企業管理的主體,對企業的人力資源加以利用與開發,為與企業內外利益相關的人員提供服務,從而實現企業員工的個人目標與企業的戰略目標。同時,人本管理作為柔性管理的一種,相較于傳統的管理模式中的手段強硬、重物輕人及缺乏彈性,人本管理模式更多的重視保持適度剛性,在極大程度上提高管理的柔性,在企業管理活動中注重剛柔并濟,更加靈活與合理,并注重情感因素、民主管理、人才培養及對企業文化的塑造等[1]。
人本管理的含義
2.1人文精神
傳統的管理模式往往比較理性,其認為人生存的目標為獲取最大報酬。然而,對于現代員工而言,其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對自身價值的實現,而非為了生存;員工的價值體系對其所負責工作的認同程度直接決定著其是否可以高效率地創造性的完成其所負責的工作。人本管理借助與員工的交流與溝通,從而對其價值體系加以充分了解,并通過觀察員工對影響自身利益事件及突發事件的態度,從而對其價值體系加以判斷。
2.2人性思考
有的人認為:為能夠確保企業能夠成功且經久不衰,企業應承認人的尊嚴與價值,并幫助其發展及追求卓越。在企業的管理中人性處于關鍵地位,企業只有在人性化管理下對員工的創造性加以激發,才能夠獲取源源不斷的動力源,從而企業才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力量。
2.3人文關懷
馬斯諾所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指出:人的需求有多種,當其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使得其產生工作動機,激勵其不斷進步。其中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成五個等級,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和愛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人本管理認為企業應對這五種需求加以重視,對員工的主體意識加以尊重,且對員工工作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加以充分肯定,密切關注員工的情緒變化情況,借助相應的激勵措施,從而在極大程度上調動員工工作的熱情與主動性。
2.4員工激勵
在管理中普遍應用到激勵措施,并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人本管理在職能上指對各種激勵措施的合理運用,對人的動機進行激勵,對人的行為加以誘導,從而使人的內在潛能得以充分發揮,激發人的熱情,最終確保企業的經營活動能夠始終保持最佳狀態。同時,對于激勵措施的應用,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經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員工工作的熱情與主動性[2]。
2.5人才開發
在人本管理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為人才開發,即指為對人的才能進行充分發揮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為能夠在其中站穩腳跟,就必須不斷增強其凝聚力,提高其人才競爭力,主要做到以下幾點:(1)全面的進行人才選拔,企業應對員工的潛力加以全面挖掘,使其作用得以有效發揮,并為員工展示其聰明才智提供平臺,這樣能夠激發員工對企業哦工作的獻身精神與主動性;(2)企業需要積極的對人才進行培養,不斷的提高其業務水平及知識水平;(3)創作良好的崗位競爭環境,使得員工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人本管理重視人的價值與內協外爭效應、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這也代表著企業今后管理發展的方向。
現代企業人本管理模式的具體應用
3.1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
企業員工工作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與精神條件,由于人屬于意識性動物,其有情緒與情感;人本管理在本質上就是為員工提供舒心、輕松、愉快的工作環境。
有關學者認為:企業員工不管是出自何種動機,均想要做好工作,并希望可以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建樹,企業只需為其提供適當的環境,其就能夠很好的完成這一點。為此,企業的領導者應為全體企業員工營造一個和諧、舒適的工作環境,如:日本某公司為讓員工的不滿得到發泄,在公司內設立了一個“員工出氣室”,只要員工有怨氣,其就可以到其中發泄自己的怨氣,從而獲得好心情。
3.2完善激勵措施
在企業管理中,不僅需要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還需要給予員工一定的內部動力,這種內部動力主要包括兩種: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其中物質激勵屬于最基本的激勵措施,在人本管理過程中,企業通過給予員工相應數量的工資性獎勵,激發其工作的熱情,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這種獎勵方式能夠對企業員工的經濟效益加以維護,且廣泛應用在我國部分企業的管理中。然而,這種激勵措施雖能夠取得一定程度的效果,當并不是長久之計,這就由于物質利益具有排他性,員工會期望得到更高水平的物質回報,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其他員工的利益發生了沖突,進而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加上,現如今多個領域的企業經營往往會遇到諸多困難,企業的經濟效益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進而使得企業難以滿足員工對物質激勵的期望,大大打擊到員工的工作熱情,最終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所以,企業需要在物質激勵的基礎上,構建精神激勵機制,通過對員工進行教育與培訓,從而對其的榮譽感加以培養,增強其對企業的認同感。
3.3構建企業管理文化
企業的精神體現在企業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撐著企業員工的凝聚力。在企業管理中,應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原則,從而促進員工的工作熱情。人本管理認為人是企業的主要管理者,企業在對各種制度進行制定時,需要對人的各種需求進行全面考慮,讓員工積極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對其意見與建議加以傾聽,這樣能夠使員工的自我價值得以實現;同時,由于企業領導者與員工的角度不同,對企業管理的角度不同,所以員工參與管理并不是盲目的讓其參與其中,而是在一定的程度與范圍內讓其參與企業管理。人本管理的主要目標與終極目標是實現企業穩定、健康的發展,而并非到達企業發展的目的。
3.4提升員工綜合素質
首先,企業需要定期開展相關教育活動,借助系統的培訓教育活動,從而提高員工的知識水平與技能水平,使其能夠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到企業經營活動中,進而改善企業的工作效果,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其次,企業應強化態度教育,通過態度教育培訓,讓員工的組織文化認同程度得以加強,對其工作態度與動機加以改善,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參與度。最后,企業應重視道德教育,主要是對員工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加以培養,涉及內容為:禮、信、智、義,從而不斷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
結語
總而言之,在市場競爭中,企業之間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也是管理水平的競爭。人本管理可滿足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其管理原則為以人為本,重視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通過一系列創新與激勵措施,從而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與主動性,最終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于陽.淺析新時期企業文化與人本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6,(14):345-346.
[2]蘆麗莉.儒家人本思想對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啟示[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9):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