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霞
摘 要: 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是衡量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據,提高生活質量有了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選取新疆21個城市為研究對象,從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著手,運用因子分析進行綜合評價分析。
關鍵詞:生活質量;指標體系;綜合評價
0引言
對新疆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進行綜合評估,旨在利用實證結果客觀地得出城市之間的差距,分析差距的來源。因此,構建一個新疆城鎮居民生活質量的指標體系是極有必要的,只有合理選取指標才能得出準確的分析結果和差距的所在。我國學者對居民生活質量的研究也不斷在進行,生活質量研究模式主要可分為分層結構理論模式和因果結構理論模式。
新疆城鎮居民生活質量現狀分析
1.1新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國比較
從圖1中可以看出,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從走勢圖可以看出新疆和全國2000年之前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常接近,2000年至2013年走勢線之間的面積增大,到2014年有了貼近的趨勢。2015年全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194元,與前年相比增長了8.15%,與2010年相比增長了63.24%。2015年新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275,同年全國相比低了4919元,與前年相比增長了13.19%,再與2010相比增長92.57%。總之,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橫向來看全國與新疆之間有一定的差距,但這差距逐年遞減;縱向來看,新疆每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的幅度很大。
1.2新疆城鎮居民的就業狀況
新疆城鎮失業率呈現平緩趨勢。2008年的登記失業率3.8%,2009年降至3.2%,大量的未就業人群受《印發自治區關于推動創業促就業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的政策扶持。2010與2015年登記失業率分別為3.2%和3.3%,五年內變化浮動并不大,說明新疆就業市場處于平衡狀態。
實證分析
2.1 因子分析的數據準備
(1)數據來源:根據建立的新疆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指標體系,本文選取了新疆21城市,鑒于數據的可得性,本文數據主要是依據2010和2015年新疆統計年鑒和各市及各部門統計數據,收集并整理出新疆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指標數值。
(2)逆向指標的處理:逆向指標越大反應的情況越差。為了保證變量的正向性,需要對逆向指標進行反向轉化。
2.2因子分析過程
(1)計算相關系數矩陣: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的判斷依據是統計檢驗。若變量的相關性過低就不適合做因子分析。大部分的相關系數絕對值都大于0.3,則可以進行因子分析。KMO=0.767>0.5,可以進行因子分析[14]。
(2)公共因子命名:我們設Fi(i=1,2,3,4)是四個公共因子, 由極大方差正交旋轉因子載荷表中可得,F1反映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將F1命名為經濟因子。F2反映的是教育和醫療水平,將F2命名為教育醫療因子。F3反映的是居住環境與條件,將F3命名為居住條件因子。F4反映的是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將F4命名為基礎設施因子。
(3)計算各因子得分:設fi(i=1,2,3,4)為13個指標變量在4個因子上的得分,用各個公共因子在每個指標上的得分做權重,則3個公共因子的表達式為:
根據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構造出新疆21城市2010和2015年居民生活質量綜合評價模型:
結論與建議
3.1結語
由于選擇指標時考慮的因素眾多,數據來源有限,沒有全面反映出新疆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的實際水平。通過對新疆21個城市的原有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從整體來看,雖各城市的發展速度不同,但2015和2010年相比新疆各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的綜合水平是提高的,可見在新疆各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的趨勢下,有些城市脫穎而出,更是拉大了城市之間的差距。
3.2對策建議
根據對新疆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實證分析以及得出的相關結論,以下提出針對性的幾點對策建議,旨在提高新疆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總體水平。(1)促進地區共同協調發展;(2)大力發展新疆的經濟,保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3)提高城市醫療與教育的整體水平;(4)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
【參考文獻】
[1]林南.生活質量的結構與指標[J].社會學研究,1987,(06):73-77.
[2]淘浪評.安徽省城鎮居民生活質量統計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