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艷
【摘 要】: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分析整體護理在影像檢查中的具體應用情況以及應用效果。研究方法的選擇:為了本研究需要,需要選擇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均為來我院接受影像檢查的各類患者,選擇的患者例數為100例,患者前來就醫接受診斷的時間集中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針對兩組患者選擇不同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對照組患者選擇常規的針對影像檢查的患者進行護理,而實驗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選擇整體護理模式。觀察實驗組和對照轉賬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研究結果:就實驗組和對照組只能對于X線檢查、CT檢查、磁共振檢查、超聲檢查四項檢查工作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進行分析,實驗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以P值大小判斷統計差異是否具有意義,P小于0.05即結果具體統計學意義。研究結論:針對接受影像檢查的患者進行護理,選擇整體護理模式相比較常規護理方法能夠取得更為理想的護理效果,所以整體護理模式值得在影像檢查護理工作中廣泛推廣使用。
【關鍵詞】:整體護理;影像檢查;護理方式;滿意程度;應用;推廣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1
1 前言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醫療衛生水平在不斷提升,醫學影像作為疾病診斷的主要手段,其應用越來越廣泛,常用的影像檢查手段有X射線檢查、CT診斷、磁共振檢查、超聲檢查等等,在檢查過程中,影像護理工作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整體護理方式在影像檢查中的應用展開了具體的研究,具體的分析情況匯報如下。
2 研究資料和研究方法的選擇
2.1 一般資料的選擇
研究對象均為來我院接受影像檢查的各類患者,選擇的患者例數為100例,患者前來就醫接受診斷的時間集中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實驗組患者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齡集中在27歲-78歲之間,而對照組患者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的年齡分布在24歲-79歲之間,分析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無論是年齡還是性別都沒有統計學意義,然后分析兩組患者接受影像診斷的方式,實驗組患者有9例患者接受X線檢查,10例患者接受超聲檢查,20例患者接受CT檢查,11例患者接受磁共振檢查,而對照組患者有11例患者接受X線檢查,9例患者接受超聲檢查,17例患者接受CT檢查,13例患者接受磁共振檢查,分析差異同樣沒有統計學意義,所以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2.2 研究方法的選擇
2.2.1 常規護理模式
針對對照組50例患者進行護理,選擇的護理方式為常規護理模式。
2.2.2 整體護理模式
實驗組患者選擇的護理模式為整體護理模式,具體的護理策略如下。
2.2.2.1 做好檢查預約工作
首先做好檢查預約工作,協調好患者檢查與醫院檢查的時間,護理人員有針對性的對患者的資料做好收集,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促進整體診斷效率的提升。
2.2.2.2 做好檢查的準備工作
預約工作做好的基礎上做好檢查準備工作,對于一些具體的檢查項目,提前做好平掃準備工作,例如對于接受磁共振檢查的患者,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情況,明確患者的病史,明確診斷過程的禁忌癥,磁共振檢查范圍比較窄,分析是否需要借助MR檢測將掃描部位確定,不同位置MR掃描方法的選擇以及參數也不同。
2.2.2.3 結合病癥選擇合理的護理手段
結合具體病癥選擇合理的護理手段,CT診斷、超聲診斷、磁共振診斷以及X線診斷適應性不一樣,例如進行CT檢查,如果患者疼痛難忍,需要提前告知一聲,不能拒絕患者的請求,如果患者對于碘劑過敏,那么需要及時處理,密切做好觀察工作。
2.2.2.4 做好心理護理工作
結合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明確針對性的護理方式,如果患者出現明顯的疼痛感,可能與患者具體的病情有關,患者會出現焦慮緊張的情況,如果患者初次接受影像檢查,可能過度緊張,所以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清楚狀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2.2.2.5 做好放射防護知識教育工作
做好放射防護知識教育工作,由于一些影像檢查需要注射放射性藥物,這些藥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所以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普及放射防護知識教育工作,例如佩戴眼鏡、鉛防護衣等等、注射窗口設置鉛玻璃等等,及時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告知這些情況,讓患者更好的配合檢查工作。
2.3 診斷標準的選擇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兩組患者對于不同影像檢查手段的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和不滿意四個等級。
2.4 統計學方法的選擇
針對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3 研究結果
3.1 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對于X線檢查的滿意程度
3.2 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對于核磁共振檢查的滿意程度
3.3 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對于超聲檢查的滿意程度
3.4 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對于CT檢查的滿意程度
4 結果分析與總結
針對影像檢查,選擇整體護理模式開展護理工作,相比較常規的護理模式可以將患者對于檢查情況的滿意度大大提升,無論是選擇X線診斷,還是超聲診斷,還是CT診斷和磁共振診斷,都能夠提升滿意程度,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對于影響診斷情況的整體滿意度遠遠高于對照組,所以針對醫院的影像檢查選擇護理方式,有必要將整體護理模式代替常規護理,讓患者更愿意積極配合診斷工作,有助于診斷工作的順利展開提升診斷結果的精確程度。
參考文獻
趙敏.整體護理在影像檢查中的應用體會[J].吉林醫學,2015(10):2160-2161.
柴艷青.研究整體護理在影像檢查中的應用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47):9393-9393.
孫愛玲.總結在影像檢查患者中采用整體護理的護理要點及護理效果[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