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彧聰 易露霞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廣州對外貿易轉型發展的現狀,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驅動的外貿發展可行性分析,從而得出通過科學合理的行業規范的制定和引入完善廣州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生存及發展的外部環境的對策和從供給側發力,提高產業項目質量,提高廣州貿易和進出口產品附加值,獲得在“微笑曲線”中的有利地位和競爭優勢,以此來帶動整個廣州貿易優化升級的結論。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廣州外貿;可行性分析;外貿企業
進入后金融危機(Post Financial Crises)時代,對于當前的廣州市和珠三角區域外貿經濟而言,其所共同面臨的是——機遇和挑戰的并存。從全球宏觀背景上看,全球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減慢,并同時出現了放緩勢頭,“衰退式增長”的態勢明顯。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的自身經濟復蘇力度在整體上普遍存在力度不夠甚至減弱的表征,這導致了廣州市的外部需求不振的狀況日益凸顯和增強;另外,從世界貿易格局看國際市場,其競爭程度和貿易摩擦日漸增多,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這都對廣州外經貿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廣東省、廣州市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區域外經貿發展的中微觀政策措施,這些激勵政策都對于廣州在供給側改革和按照新時代要求發展“貿易新業態”方面十分有利和起到助推作用:提高利用外資的效率與質量,降低FDI門檻,拓寬引資渠道,對外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業。從這些措施入手驅動貿易新業態,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廣州對外貿易轉型發展現狀
美國的次貸危機之后,受到緊接著的歐洲債務危機、日本地震和美國經濟增長乏力的外部不利負面影響,廣州市外貿企業特別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中小企業(TOSEM:Trade Oriented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發展面臨著一系列困難。隨著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逐步趨向銀根收緊,導致了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增強,這些因素都間接使得廣州市外貿企業特別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中小企業所承受和面臨的出口壓力進一步增大,進而影響到TOSEM的最終生存和未來的發展壯大。可見,在“衰退式順差”為特征的“后危機時代”情況下,廣州對外貿易轉型發展現狀之一便是中小外貿企業融資難。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驅動的外貿發展可行性分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通過增強外貿行業的內生動力來實現驅動外貿轉型升級與外貿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隨著外貿經濟發展速度的趨緩,我國外貿進入“新常態”,這一經濟階段表征在廣州外貿的體現,就是廣州外貿在過去積累的一些內外經濟矛盾逐漸日益凸顯,而其中的一個主要矛盾就是供求不匹配,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理論分析,這種供求不匹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在于供給側(也有學者稱為“供給端”),按照內生力量,這些屬于一國發展的內生問題,并通過經濟效應和渠道間接反映到了一國對外貿易領域,從而導致一國貿易發展的持續動力出現不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通過增強外貿行業的內生動力來實現驅動外貿轉型升級與外貿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相應對策
為了完善廣州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生存及發展的外部環境,就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行業規范的制定和引入,構造合理、寬松的中小型外貿企業外圍經營條件,實現信息透明化協助。按照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從政策供給側發力,簡化審批手續,提高效率,搭建和進一步完善服務和信息平臺,在稅收和經營優惠等方面給予SME助力。
結束語:
從供給側發力,提高產業項目質量,廣州政府部門可以加快引進并建設一系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重點培育高水平的出口型主導產業,從而提高粵貿易產品附加值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獲得在“微笑曲線”中的有利地位和競爭優勢,以此來帶動整個廣州乃至珠三角區域經濟貿易產業和貿易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提供高端供給并基于先進技術打造廣州知名國際高端品牌。
參考文獻:
[1] You Yucong,Yi Luxia.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Side Reform [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2017,8.
[2] 尤彧聰,易露霞.比較優勢、交易成本與廣東外貿制度創新驅動路徑實證研究[J].社會科學,2016,(12):63-66.
[3] 尤彧聰,易露霞.外貿供給側改革視角下企業科技創新驅動的轉型方式實證研究—基于廣東省外貿企業的調查[J]中國軟科學.2017,(12).
作者簡介:
尤彧聰(1981-),男,漢族,廣東省汕頭人,廣州工商學院副教授,全國商貿服務業青年專家,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環境與政策、技術經濟、產業經濟。
易露霞(1957-),女,漢族,湖南省醴陵人,廣州工商學院教授,副院長,學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環境與政策、產業技術經濟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