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偉 賈麗穎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日益改變著公眾的日常生活,對行業發展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人類社會已經全面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模式的提出,對傳統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對高職院校教學而言,在開展物流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時,也逐漸開始引入互聯網技術平臺,從而有效地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本文基于互聯網+背景,對供應鏈管理與課程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對策,以期為不斷提升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供應鏈管理;課程研究;設計評價
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各層級教學機構都在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通過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內容,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對課程教學帶來了很多的新工具、新方法,進一步豐富了教學內容,如何更好地運用互聯網等技術提升教學成效,成為當前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在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方面目前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加強新時期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管理與課程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基本內涵及當前課程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
從采購管理到供應鏈管理,從單一的管理運營模式到綜合管理模式,正是工業化技術不斷進步,社會分工日益明確和資源高度集中管理的重要體現。隨著市場競爭形勢日益激烈,單純的采購管理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時期行業發展需要。供應鏈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的基礎上逐漸興起的一門新興的學科,是一個綜合的管理體系,包含產品從銷售、原材料采購、加工制造、分銷以及產品回收和服務等閉環管理模式。供應鏈管理課程體系開發與建設, 是高職院校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通過進一步優化供應鏈運營結構,加強和上下游之間的合作,有助于更好地為客戶服務,降低供應成本,增加企業盈利。供應鏈管理課程目前在教學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理論體系不夠完善,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夠緊密
一方面目前在供應鏈管理課程設置方面很多內容沒有及時更新,很多教材往往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在教材選取和變革方面缺乏主動性和市場敏感性,很多教學理論并不能夠和實踐相結合加以應用。另一方面在教學實踐環節,往往缺乏系統科學的安排,教師過度依賴教材,單純地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穿插一定的案例等形式進行介紹,并不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不利于學生未來成長就業。
(二)互聯網的影響
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對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在高校的廣泛應用,學生可以隨時獲得想要了解的信息,可以在課堂外獲得相關的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這會導致學生過度依賴互聯網工具,忽視了對課堂教學內容碎片化的整理和集中整合,從而不利于形成供應鏈管理思維。
(三)部分教學內容存在交叉,教學評價方式單一
供應鏈管理課程本身涉及很多方面,不同的模塊課程內容也存在一些較差,從而導致學生容易產生混淆,在授課知識方面沒有進行有效的串聯和科學安排,從而影響記憶掌握和應用。在案例教學方面的作用也沒有有效發揮出來。過于強調理論,實踐操作方面的知識和鍛煉很少,學生思考問題的高度不夠。教學評價方式也過于單一,影響學生綜合技能與素質的提升。
二、互聯網加背景下供應鏈管理與課程研究
互聯網技術應用于課程教學中,最先是從西方國家開始的,通過采取一定的方式借助互聯網資源開展教學,從而進一步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維創新能力,從而更好地加以應用和實踐。“互聯網+”技術對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帶來很多積極影響,它改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建立了虛擬交互的教學情境,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夠解決教學資源緊張帶來的弊端等,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不斷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當然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進行設計和開發,建議如下:
(一)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造供應鏈管理課程資源共享平臺
基于互聯網技術,為了不斷提高資源共享利用水平,更好地促進教學相長,學校、教師、學生和合作企業等可以共同打造一個便于學習成長的互聯網供應鏈課程資源共享平臺,根據不同層級學生的成長特點、教學目標要求等,分別設立不同的板塊、內容和權限,及時更新和發布最新的教學內容和信息資源,教師也可以利用平臺控制學習進度,發布教學計劃或者案例訓練分析等,從而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最新的資源成果,提高學習的能動性和資源共享利用水平。
(二)基于市場需求和未來就業,為學生構建供應鏈管理仿真模擬平臺
為了更好地幫助引導學生應用移動學習設備學習供應鏈管理相關方面的知識和內容,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掌握基本需求,在課堂上引入不同的需求驅動授課體系,引入案例分析、互動討論,構建仿真模擬情境讓學生不斷訓練,從而持續增強實踐操作水平。教師還可以不斷完善平臺設計,增強即時互動交流合作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分享經驗和心得,教師控制節奏并適當點評,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幫助,從而形成更加有序和諧的教學氛圍。
(三)為學生構建更加綜合性的實踐平臺,同時開展多元化教學評價
一方面學校積極探索和企業合作共贏的管理模式,針對供應鏈管理課程,應用互聯網技術優勢,開發新的教學模塊,打造新的教學內容,并針對性設置多元化的教學實踐基地,可以定期安排學生階段性到企業實習,參與企業供應鏈管理實際工作中去加以體驗,并加強教學反饋,從而更好地改進不足,讓學生提前了解市場需求,針對性自我完善。另一方面要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多元化移動教學評價,根據學生學習進度和情況開設移動測驗平臺,根據測試結果針對性優化教學內容,建立學生參與課程設置評價的教學反饋模式,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
結束語:
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管理與課程開發設計,需要結合實際,以學生為中心從課程設計、教學開展與評價等方面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有效性,更好地激發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思維與技能,提升綜合素養,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 王葉峰.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12).
[2] 張靜芳,向萬里.基于網教平臺的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問卷分析與思考[J].物流技術,2015,(10).
[3] 謝 明.現代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