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雄
【摘 要】:目的探討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應用在跟骨骨折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有50例。患者都實施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外側L型切口,實驗組患者微創改良小切口,對兩組患者影像學檢查結果、圍手術期指標、疼痛程度、踝關節恢復情況進行比較和分析。結果:兩組患者影像學檢查結果較為相似,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踝關節恢復情況、疼痛改善都優于對照組,并且其并發癥要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應用在跟骨骨折治療中具有并發癥少、疼痛輕、手術時間短等顯著優勢,值得在臨床治療中使用和推廣。
【關鍵詞】:跟骨骨折;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2
切開復位內固定是目前臨床醫學中用來進行跟骨骨折治療的一種常見方法,患者大都實施外側入路,這種方法能夠讓患者距下關節和外側骨折塊都顯露出來,便于其骨折實現復位。最近幾年微創手術快速發展逐漸成為跟骨骨折常用的思路,良微創小切口入路也也是跟骨骨折微創手術臨床治療比較關注的問題,其優勢所在將會包括在距下關節,減輕對皮瓣血運造成的負面影響,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1]。為了進一步探討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應用在跟骨骨折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方法和效果,現選擇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和女性分別有57例和43例,患者年齡分布在18到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1.5)歲;患者致傷的原因包括交通、高空墜落等。根據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50例)、實驗組(50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上不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具有研究意義。
1.2 方法
兩組患者所選擇的都是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手術方案,對照組切口為外側L星切口,實驗組患者所實施的是微創小切口入路治療,其中對照組患者為側臥位,實施腰硬聯合麻醉,并使用止血帶,切口垂直部位和跟腱保持平行,切口延伸到跟骨中部,弧形轉移到前方,和跟骨跖面平行。跟骨外側使用尖刀對皮瓣進行骨膜下脫離,對腓骨長短肌腱實施游離,并且選用橡皮條對其保護[2];結合患者骨塊缺損的現狀對其缺損部位實施異骨或者自體骨植入,讓閉合復位器能夠讓跟骨寬度得到恢復。實驗組患者選擇改良微創小切口入路,首先讓患者保持健側臥位,并對其實施腰硬聯合麻醉,直視角度下使用翹撥技術來對骨折塊實施復位,完成骨膜剝離之后,將關節抬起所出現他寫的骨折塊實施復位,并且利用透視機來檢查復位結果,患者滿意之后將人工關節防治在塌陷位置,放置跟骨板,讓其達到牢固的要求,對切口進行沖洗,留置膠片引流,縫合切口,選擇無菌敷料對其實施包扎[3]。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處理和分析,使用均數±標注差表示計量資料,進行X2檢驗和t檢驗,統計學數據P<0.05表示差異具有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影像學檢查結果較為相似,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踝關節恢復情況、疼痛改善都優于對照組,并且其并發癥要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跟骨作為松質骨所構成的一種機構,其不規則,包括薄層骨皮質,在人體跟骨受損之后,其容易誘發粉碎性骨折現象,從而導致出現程度不同的骨折。在臨床研究中得到跟骨骨折患者若沒有接受系統有效的治療,很難實現解剖復位,跟骨寬度增加以及距關節面平整性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從而讓跟骨畸形愈合、創傷性關節炎現象出現。
切開復位內固定作為目前臨床治療中應用最有效果的一種方法,其治療效果已經被證實優于保守治療。臨床對于選擇什么治療方法依然存在較大的差異,降低手術可能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是治療方法選擇的主要目的。現階段跟骨關節內骨折在手術期間的切口包括外側和內側切口以及二者聯合切口。內側切口容易讓內側跟骨結節實現復位,糾正跟骨內翻現象,對于移位之后的關節、前外側骨塊則能夠達到間接復位的要求,效果不夠顯著[4]。外側切口在對內外側骨折塊復位時產生的效果也具有差異,L型切口屬于常用的一種手術切口,骨科醫生選用這種方式能夠讓跟骨骨折部位清晰顯露出來,從而更好地進行評估和復位。但是,患者創口外露相對較大,導致其軟組織出現損傷,局部皮膚出現血供感染現象,術中出血量開始增加,誘發術后切口感染增加現象,外側L型切口疤痕愈合也會對踝關節內翻造成影響。外側L型切口疤痕愈合將會對踝關節外翻造成影響。改良小切口則能夠讓下關節直接暴露,手術者能夠在直視環境下實施關節復位,選用空心螺釘對鋼板和骨折進行復位,避免距下關節出現撞擊,減少疼痛[5-6]。
綜上所述,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應用在跟骨骨折治療中具有并發癥少、疼痛輕、手術時間短等顯著優勢,值得在臨床治療中使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朱英會,王志堅,仲濤,范培軍.急診經皮克氏針固定治療開放性跟骨骨折的臨床研究[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8(09):616-619+627.
王巧,宋曉征,司馬海娟.腕踝針不同時間段干預在跟骨骨折術后疼痛中應用研究[J/OL].中醫藥臨床雜志,2018(09):1736-1738.
蔣巖.系統化康復干預對改善跟骨骨折術后療效的影響[J/OL].中國民間療法,2018(09):79-80.
周守領.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對跟骨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改善及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18):18.
陳輝.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骨折37例[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18,35(02):25-27.
高洪亮,袁和森,溫應輝.改良微創小切口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對跟骨骨折患者術后踝關節功能恢復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醫藥論壇雜志,2018,39(0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