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榮娜
摘 要:創客作為一種社會文化,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并已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本文在闡述創客及創客教育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創客教育開展的核心要素與價值訴求,以地方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為研究背景,從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四個層面對其創客教育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便更好地促進地方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創客教育的開展。
關鍵詞:創客;高校;電子商務
一、創客及創客教育的內涵
(一)創客的內涵
“創客”一詞目前無統一的定義,其源自英文單詞“Maker”,原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裝配實驗室的實驗課題,后被翻譯為“創客”。Dale Dougherty認為,創客是指把創意變為現實的人;Chris Anderson將創客定義為不以營利為目標,以個人興趣和愛好為驅動,將創意變為現實的人。國內學者普遍認為,“創客”是以興趣愛好為基礎,以創新為理念,以個人設計創造為核心,努力將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一般不以營利為目標。
(二)創客教育的內涵
王佑鎂從微觀、中觀及宏觀上,對創客教育進行了闡釋。他認為創客教育通過課程學習、創客項目來培養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素養,進而培植社會的創客精神與創客文化。楊現民認為,創客教育是以“開放創新、探究體驗”為理念,以創造中學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融合了信息技術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雖然創客教育目前無統一的定義,但是它并不是一種孤立的教育模式,而是與其他教育模式有著緊密關聯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更加強調實踐過程中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與傳統已定好步驟按照計劃完成的實踐教育有著明顯的區別。創客教育更注重學生創造力、想象力和設計能力的發揮,對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有極大的益處。
二、創客教育開展的核心要素與價值訴求
(一)創客教育的核心要素
創客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核心要素包括創客、創客空間和創造。其中,創客是指參與創客行動的參與者。創客空間,是為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人進行社交、聚會或合作所提供的實踐空間。創造,是指一系列設計時確定了學習目標的活動。創造活動可以在帶有創客空間標簽的任何場所進行,通過創造可以促進科學、工程、技術、數學以及藝術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二)創客教育的價值訴求
教育價值是指教育對人和社會所產生的意義或作用。目前關于教育價值的論述有4類觀點,即教育的工具價值和內在價值、教育的理想價值和現實價值、教育的產品價值和過程價值以及教育中的價值與教育的價值。創客教育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創了輕松開放的氛圍,鼓勵個體勇于探索,通過活動體驗發揮個體的創造性。創客教育不是傳統的知識的傳授、智力的培養,而是通過創客教育開展過程中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培養個體的健全人格從而促進個體的自我實現。創客教育的經濟價值體現在能夠創造出各種可滿足小眾需求的個性產品,滿足商業需求的科技產品,以及滿足制造業發展的創新人才支撐。創客教育的文化價值體現在培植眾創文化,注重個體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彌補傳統教育所缺乏的創新精神的培養。
三、地方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創客教育存在的問題
創客教育需要社會、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協同發展。目前地方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創客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社會層面
大多數家長、學生、教師已習慣了傳統的教育方式,以知識傳輸與接受為主,難以克服傳統教育對創客教育的影響,在創客教育過程中過分關注技術的獲取與應用,而忽略了基礎性學科知識的融合應用。另一方面,創客教育無科學的評價體系,大多數人認為創客教育是進行創新產品的生產,而忽略了創客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習慣與創新能力,通過知識的綜合運用、團隊合作與經驗分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學校層面
地方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創客教育更多的是進行創客空間的簡易搭建,改造原有的圖書館、實驗室等場所,配備老舊的電腦與攝錄設備等,由于經費和資源投入不足,與知名高校或社會的專業創客空間相比,設備陳舊、資源短缺、空間有限、開放受限,從客觀上限制了學生創意靈感的實現。個別地方高校電子商務專業設有稀疏的課程體驗,無規范的培養模式與教材,缺少配套的課程體系,缺乏多學科知識的融合注入,更多地是對科技應用的零散實踐,過分關注技術操作,使得創客教育流于形式,難以可持續發展,無法形成系統化的教學。
(三)教師層面
具備超強學習能力、敏銳洞察力、過硬技術水平、較強資源整合能力與較好教學能力的電子商務專業創客教師極度匱乏。目前從事電子商務創客教育的師資多是計算機專業、管理專業、營銷等專業,或是學生工作、就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基本沒有系統地接受過創客教育課程的培訓,自身不是一名創客,或者根本沒有成為創客的興趣與熱情,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的固化的課程體系和結構,缺少實踐的經驗,缺乏與學生共同作戰的意愿,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四)學生層面
學生深入企業實踐的機會少,過分依賴教師,缺乏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更多的是進行項目的模仿,而不是進行項目的創作,缺乏創新與應變能力,跨學科、跨校合作進行創作的意識不強。
四、地方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創客教育的發展建議
(一)借助社會多方力量
電子商務專業對實踐性要求很強,因此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的共同支持,從政策、資金、人力、技術、平臺、組織與活動、行為與態度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并提供保障,共同引發地方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創客教育的共振效應。
(二)營造學校創客教育環境
地方高校作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創客教育的主渠道,要將創客教育融入傳統教育體系,建立創意、創新到創業的完整的生態體系。充分整合利用圖書館、實驗室、資料室等資源組建開放共享的面向應用的線下創客空間。通過校園網、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形成創客在線平臺,開設在線創客討論、培訓,對創客人物事跡進行宣傳,組織創客比賽,對創客作品進行展覽,對成熟的作品進行市場推廣,培植校園電商創客文化,加強智慧校園建設,激活眾創時代電商學生的創新熱情與活力。
(三)解決創客教育師資瓶頸
地方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創客教育中的教師扮演的是支持者、服務者與引導者的角色,要有著豐富的經驗與較強的指導水平。創客教師的選擇與配備不應僅局限于電子商務本專業教師,要跨學科、跨領域、跨地區的進行創客導師隊伍的組建。建設導師創客空間,提供共同創作、實踐、研討、交流與分享的場所。通過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以及校社合作等多主體合作的方式突破創客教育師資匱乏的瓶頸,聘請電商、互聯網、企事業單位、政府機構等多類型導師參與指導。
(四)轉變學生學習觀念與學習方式
電子商務專業創客教育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與運營能力要求比較高,在創客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設計作品,還要完成產品的制作與實施。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開源硬件的功能模塊進行設計,也可以借助3D打印機等設備制作自己需要的輔助產品,同時還可以依托互聯網與其他創客進行交流互動,共同進行產品的設計。創客教育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學生可以犯錯,但要在不斷的失敗與試錯中,總結經驗,學會克服困難、交流溝通、合作與分享。學生要多基于項目化和參與式的學習方式,提高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與水平。
結束語:
目前地方高校電商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有著一定的出入,創客教育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途徑之一。探究地方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創客教育現狀,剖析問題根源,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有利于電子商務專業的建設與創新人才的培養,有利于人才與市場更好地對接。
參考文獻:
[1] 王 鵬,王為正.高校開展創客教育的挑戰與突破[J].思想理論教育,2016,(10):88-93.
[2] 王佑鎂,王曉靜,包 雪.創客教育連續統:激活眾創時代的創新基因[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