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芳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作為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大部分農村小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得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并對學生提高語文素養造成一定阻礙。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農村小學口語交際素養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旨在促進我國農村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口語交際素養;有效策略
口語交際教學主要是指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交際情景并組織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聽說互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新課程標準中曾明確規定,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掌握日常口語交際技能,并且學會傾聽,可以將口語交際能力運用到生活中,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農村小學口語交際素養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以期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一、農村小學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化使得過國家教育部門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然而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現階段農村小學并未將口語教學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項目,這就使得農村小學口語教學中仍然存在多方面問題阻礙著學生的發展與學習:第一,缺乏良好的教學環境。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都存在交通不暢這一基本狀況,且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因此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學習的內容均是出自于書本,并且沒有多余的課外讀物,使得學生缺乏一定的知識閱歷以及生活體驗,再加上農村小學的硬件設施較差,在一些較為偏遠的山區,農村小學只是以破舊的房屋作為教學地點,且在教學中使用的桌椅也是殘破不堪。在教學方面,農村小學由于缺乏先進的教學設備、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所能學習到的語文知識受到一定限制,并且缺乏口語交際的教學道具,而學生成長的外在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1]。
第二,教師意識薄弱。現階段農村小學的大部分語文教師均是年紀較大、具有一定經驗的教師,然而由于教師在學校工作的時間交行,使得這些語文教師缺少工作熱情,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不同程度的變化,而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方式卻始終沒有發生變化,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講授新知識,且并不注重口語交際教學這一部分內容,就算在教學中有所提及也只是一帶而過,并未作出深入的講解[2]。此外農村小學的大部分教師均屬于全能型教師,需要身兼數職,使得語文教師缺乏充分的時間為學生講解口語交際方面的內容,最終導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學生生活環境問題。由于我國大部分農村都處于較為偏遠的山區,且交通不暢,這就使得學生缺乏較為良好的交際環境,而學生在生活過程中活動范圍較窄,因此在口語交際方面無法得到有效的鍛煉,使得這些學生在接觸到陌生人后普遍存在害羞、膽怯、靦腆等情況,無法進行有效的交際。此外,家庭環境因素也是影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學生除了學校外所處時間最長環境,因此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由于父母的疏忽使得小學生在生活過程中缺乏交流對象,加之學生自身的沉默寡言,為語文教師的口語教學工作帶來一定阻礙[3]。
二、提高農村小學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口語交際素養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將課堂教學中的聽說部分進行深化,其教學重點主要是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即是口語表達能力。通常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來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因此教師既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指導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起著重要作用[4]。因此語文教師應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提升個人能力及素養,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規范課堂教學方式以及課堂教學語言,同時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得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準確的理解教師所講述的知識,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只有這樣才可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自身準確的語言對學生的口語交際進行指導,促使學生可以在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中真正掌握有關口語交際知識的相關內容并可以將這些知識有效應用到生活中,從而若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今后的語文學習社會、生存奠定良好基礎。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這樣才可以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并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思考語文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并樂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然而現階段大部分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仍然為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語文教師通常在課堂教學中占主導地位,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講述的內容,再加上缺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逐漸失去學習語文口語交際的興趣,為學生今后的口語交際學習帶來嚴重阻礙,同時還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與成長[5]。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采用正確的教學方式,例如為學生設置貼近生活的課堂教學情景等,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集中注意力并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在課堂上與教師形成良性互動,進入有效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潛移默化的掌握口語交際要點。然而目前農村小學受到環境、教師資源、學生成長環境等多方面影響,在口語交際教學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師應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朱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并注重不斷提升個人教學能力及素養,從而為今后的教學工作奠定有力基礎,使得學生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有所成長。
參考文獻:
[1]石芳媛.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現狀調查研究——以石門縣N所小學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姜海超.“新田園式”小學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以上海市嘉定區C小學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14.
[3]牛秋霞.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2015(23):32-33.
[4] 張秀俠.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5(4):151-151.
[5] 何天福.淺議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3):30-30.
[6] 黃一晶.提升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策略[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4):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