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教學評價是一個重要環節。學習效果測試是教學評價的主要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面對測試題的命制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試題命制是教師的一項專業技能。
【關鍵詞】教學 思想品德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051-01
測試的目的性,是決定試題命制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在基礎教育階段,根據測試的目的意義的不同,可以將測試分為三種不同性質的測試,它們是基礎過關測試(如單元測試、課堂練習等)、學習水平測試(如畢業測試、期中與期終測試等)和選拔性測試(主要是升學測試,也包括競賽性測試)。這些測試的目的不同,對試題命制的要求也必然會有差異。
一、試題命制,首先要明確測試的目的
選拔性測試,其直接而主要的目的是選拔(或者說是淘汰)。因此,它的命制要求很高,信度要高,難度較大,能有效區分不同水平和能力層次的考生,讓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考生正常發揮應試水平而被選拔出來,讓不符合升學要求的考生做不起、做不好、做不對而被淘汰出局。實事求是地講,過去的思想品德學科中考試題,有些試題命制的有效性可能就不高,或者題型太過單一,不能從多方位去考查考生的能力;或者難度偏于簡單,不能有效區分不同層次的考生;等等。但是,更多的中考試題命制是十分有效的。2015年瀘州市中考試題的有效性就很高。據了解,其難度值在0.6以下。這套試題命制的有效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題型多樣,選擇題中有最佳選擇、也有組合選擇,非選擇題中有實踐探究題、也有分析理解題。二是綜合性強,突出體現在試卷的“評析題”(例題1,見附件)中,“運用所學知識”未限定某一知識點體現出能力要求的綜合性,“小林的困惑”涉及到九年級思想品德的多個章節體現出考試內容的綜合性。三是開放性強,突出體現在試卷的“實踐探究題”(例題2,見附件)中,該題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著“愛國”分點設問,考查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死記硬背,而更注重于平常的思考與積累,從而有效地發揮了選拔性測試的功能[1]。
作為一線教師,在組織面對中考的復習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進行一些必要的“模擬考試”,在試題命制時也要模擬選拔性測試的目的。至于日常教學中的基礎過關測試,試題命制則要大大降低難度,側重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以利鼓勵學生,以便回饋信息,以助夯實基礎。
二、試題命制,要切合測試對象即學生的實際
符合學生實際的測試預期,不僅可以起到檢查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鼓勵學生的作用。從初中七年級到九年級,學生在認知方面的變化是很大的。因此,試題命制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試題適合特定年齡階段的孩子。有些教師在初中七年級時就讓學生去做一些難度較大的中考試題,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往往達不到訓練學生的目的,也就是“有效性”差。即使是針對初中九年級學生,在新課學習階段,也不宜盲目地讓學生做一些綜合性較強的測試題。
切合學生實際,材料性試題的命制還有一個選材的有效性問題。在例題3(見附件)中,材料介紹的是山東某地的事情,且介紹得比較簡單,并不為全國范圍內其它地區學生所熟悉。因此,在練習測試中,學生比較難把握選項①和②的真偽。如果僅僅從應試技巧來講,那學生選出與參考答案一致的D項是不困難的,得分不是多大的問題。問題在于,類似的練習做多了,很有可能讓學生不能學會思考,不會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難怪有初三學生給學弟學妹們傳授政治學科選擇題的“秘訣”:只要是好聽的話,一般都能得分。這都成了秘訣了,練習的效度幾乎被抹黑,試題命制的有效性何在?可見,教師在選題組題時要結合本地實際,教師在選材進行試題命制時要結合學生實際生活。
三、試題命制,必須把握學科課程標準
試題命制要有效,必須要標準化。每一套試題,其測試內容都要符合標準。初中思想品德試題的命制,必須以《義務教育初中階段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為首要的依據。《課程標準》既是教與學的依據,也是測試的依據,這就是所謂的“學什么,考什么”。同時,試題命制還要嚴格執行考試說明(或考試大綱)。思想品德學科試題命制的標準,主要就是《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常說的“超綱”,其實就是有效性差[2]。
教材是依據課標編寫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教材的閱讀多一些。多數教師習慣于按照教材編制試題和參考答案。這在原則上是沒有大問題的。但是,如果脫離了對《課程標準》的研讀,過分依賴教材,甚至視教材語言為圣旨,有時會犯下些不自覺的錯誤。如,教科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十二課《法律的尊嚴》中寫道:“行使監督權,有助于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督促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為人民謀利益。”有人據此編制了一道判斷題:“行使監督權,有助于督促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為人民謀利益。”(參考答案為“√”)試題命制者大概把“國家機關”與“人民政府”劃等號了。這樣的常識性問題,在死讀書時會常有。
四、試題命制,必須注意圖、文的規范化
思想品德學科,屬于文字學科。測試語言的規范化,關系到測試對象對題目的正確理解與正確解答,要力求簡潔、明晰。筆試語言的規范化,還有一個學科專業用語的問題。試題命制時所用術語,要在《課程標準》要求的范圍內使用,避免生澀的詞匯[3]。
初中思想品德試題命制,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試題命制的有效性,要求我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深入學習專業理論,提升專業修養;深入學習教育理論,強化職業素養;努力學習語言學,打牢文字功底;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密切聯系實際;等等。
參考文獻:
[1]陳敏.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主觀性試題正確率提升之策略[J].讀與寫.2014.12
[2]辜紅英.初中政治開卷考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學咨詢.2016.7
[3]楊麗娟.淺議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開放式考試[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6.3
作者簡介:馬代秀(1963.6-),女,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瀘州市第十二初級中學政治高級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