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菲
【摘要】培養興趣是激發學習動機的重要手段,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就會為學習創造有利條件。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就要想學生所想,把數學知識跟學生熟知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使內心動力轉化為興趣,及時遷移其它興趣轉化為數學學習興趣,教師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巧妙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產生共鳴,從而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數學 興趣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237-02
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發點。數學教學就是要點燃學生對數學學習熱情的火把,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學習的動力,才能積極地游弋于數學知識的海洋,才能品味學習數學的情趣,使學生表現出高度的學習積極性,認真聽講,積極思維,并具有克服學習活動中各種困難的毅力。下面就數學興趣的培養來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數學教學中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需要一個和諧、融洽和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的情感對學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師生間融洽的情感關系,任何教育教學都是注定要失敗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注意溝通師生感情,做學生心目中可信賴的朋友,教師要熱情關心、尊重每一位學生,不諷刺挖苦學生,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誠心和愛心,教師只有對學生抱有誠摯的愛,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對你數學產生興趣,才能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并努力把這種教誨轉化為行為,才能由怕學、厭學轉化為愿學、愛學、樂學。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師每節課引入時要巧設提問,力求做到新穎、奇特;具有新鮮感。這樣才能吸引學生,扣住學生的心弦,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在平時的教學中,努力挖掘教材,恰當穿插有關生動的數學趣題、典故以及數學謎語,巧設懸念。比如:在講授相似三角形應用時,可以在開始的時候設下懸念:你能否不過河測出河寬,不上樹測出樹高;你能否用硬幣測出月亮離我們的距離?再如:講三角函數的時候可以給學生設下這樣的懸念:你能否不過河便測出河對面一棵樹的高度。這種懸念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倍感興趣,學生能積極思考,知識的接受由被動轉化為主動。
三、聯系生活,引發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景中學習和理解數學”。在講授數學知識時,要注重將知識點放入相應實際問題背景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現實問題的能力和意識。例如:在講到鑲嵌時,提出一個問題:用正多邊形地板磚鋪地面,為什么地板磚不制成正五邊形的呢,動手試做一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進而引導探究怎樣的多邊形能鋪地面,原因是什么,通過聯系實際例子使學生即增強了聯系實際的能力,又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四、 動手實踐,探索交流,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動手實驗、猜測、等數學活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豐富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在講解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我先讓學生用硬紙剪一個三角形,然后把∠A、∠B、剪下來與∠C拼在一起,觀察∠A+∠B+∠C是不是一個平角,得出結論后,再引導學生學習其記法,通過動手操作,學生有了感性認識,思維活躍,從而激發了興趣。
五、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鞏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使青少年好好學習知識的欲望。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情緒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應多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將教學內容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則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把學生的挫折感降到最低限度,使學生有能力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注意發現學生每一次的點滴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閃光點,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形成樂學的氛圍,在每個教學層次做到快速反饋,激勵評價,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我們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當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的課題,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顯成效的,它需要在教學中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能取得預期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常汝吉.《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出版社,2003.
[2]林群.《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黃根發.《中學數學研究》[J] .江西師范大學,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