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江曉
摘 要:人格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之一,是學生以后為人處世的重要條件。主要從學生個性、教學形式、生活實踐等方面研究和探討初中語文教學與人格培養的有效結合。
關鍵詞:初中語文;人格培養;有效結合;生活實踐
初中語文教學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重要的教學任務,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豐富學生見識,積累生活經驗,同時也要促進學生語文知識內化,端正學生不良思想品行,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進步。初中作為學生思想品行、人格魅力等方面形成的基礎階段,運用語文教學加以引導,顯得尤為重要。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人格應該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分析學生的家庭背景、知識基礎、性格特點等基本情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而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使學生能夠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平等、自由等方面的權利和義務,諸如民主平等選取班干部,民主制定相應的班級規章制度,公平公正行使學生管理權利等[1]。因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不應該鄙視學生性格、家境等方面的差異,一視同仁,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之上,因材施教,從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形成良好的人格和思想。
二、通過生活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行
生活實踐是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平臺,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2]。生活實踐中,學生要接觸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情,這有助于提升學生待人接物的思想品德,培養實踐能力。語文知識可以通過生活實踐加以內化,從而使學生人格得到有效提升。在語文最新的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通過語文課程之外的生活實踐,積極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獨立性[3]。因而,在語文課外,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積極主動地為學生提供人格實踐的平臺和機會。諸如在課外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小組比賽,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也可以要求學生根據生活實際情況,寫一寫身邊最受感動的相關事情,通過好人好事、真誠友善等身邊故事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人格。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生活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植樹活動、旅游活動等,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受自然,熱愛自然,體驗親情、友情,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目的。待人接物、熱愛自然、熱愛親朋好友等都是語文知識在生活實踐中內化的重要體現,因而注重生活實踐,有助于學生思想品行的提升。
三、通過課堂教學的互動方式,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人格,就要高度重視語文教學活動在其中的作用和意義。語文的教學方式比較多樣,能夠使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解讀人文情懷,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格魅力。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人格:
第一,通過情境鋪設,體驗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文中的場景,使學生進行自我想象,再聯系實踐生活,達到思想情感培養的目的。諸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可以給學生鋪設一個“父親買橘”的場景,引導學生細想自懂事起,父親第一次背你是什么感覺,和父親第一次逛街是什么感覺,和父親第一次放鞭炮是什么體驗等,從而培養學生敬愛父親、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思想品行。
第二,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培養學生明辨是非、辨別真偽、積極向上等思想情感,從而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時,每個學生都可以依次扮演皇帝、小孩、大臣等角色,使學生明白皇帝的自欺欺人、小孩的淳樸善良、大臣的阿諛奉承,從而使學生掌握人格培養的方向,明白哪些人格可取,哪些人格不可取,這對于學生的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意義和
作用。
第三,運用朗讀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情感。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文章和詩歌大量存在,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相應的朗讀,從而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行,諸如從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朱自清的《春》等文章中體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熱愛自然、尊重自然等思想情感,從而培養學生溫潤、和善、友愛等思想品行。
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培養學生的人格,就應該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運用生活實踐、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學生深刻地體驗語文文章中的人物情感、思想行為,從而促進學生的人格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學臣.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強化人格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3(23):113.
[2]馬雪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強化人格教育[J].散文百家旬刊,2014,14(11):95.
[3]楊楠,吳成宇.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J].新課程(教師版),2010(11):59.
?誗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