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 要:語文是小學最基本的課程之一,歷來受到社會和學校的高度重視,閱讀也是社會人才必備的綜合素質內容之一,但小學閱讀教學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拓展閱讀
一、小學開展閱讀拓展的必要性
閱讀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語文新課標的內容顯示了國家對小學拓展閱讀教學的重視。
拓展閱讀是以課文為中心,拓展到閱讀相關的作品,在小學開展拓展閱讀教學可以更進一步擴大學生的視野,使其所學的知識立體化和綜合化,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和聯想能力。開展拓展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閱讀動機的激發,同時也有利于小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孩子們的道德情感和文學欣賞水平。
現如今,我國的小學教學普遍都比較重視閱讀教學工作,相比較前十年,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明顯提高了,但是,學生的閱讀仍然比較被動,大部分學生還只是完成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閱讀的內容質量不高、興趣并不是很濃厚,數量也有限,閱讀鉆研不深,不善于與學生交流閱讀心得等,由此可看出,我們需要改進拓展閱讀的策略,改變現狀。
二、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創新策略
(一)閱讀信息加以整合,挖掘教材閱讀的內涵
要提高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握三個重點,即狠抓重點、突出要點和把握難點。語文拓展閱讀的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立足書本和拓展開放的原則,語文課上對課本中文章的拓展不只是簡單地對文章出處、作者或主要內容提及一下,我們還應將拓展的信息加以加工整合,深深挖掘其出處作品的背景、內涵和其中的亮點,不要覺得這樣很浪費課堂時間,“浪費”的這幾分鐘對于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課文猶如畫龍點睛之筆。老師在上語文課之前應對搜集到的相關課文的資料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加以加工整合,文章作者寫作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周圍環境應是拓展的重點內容,因為對作者所處環境的熟悉更有利于學生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變化,更深層次地理解作者當時的思想,產生共鳴。對文章中內容、人物關系和內涵的深層次挖掘,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重點、難點,也有利于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對作品感興趣的學生就可能會閱讀文學作品。
其次,在幾節示范課后,老師引導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尋找與課文出處作品的作者、寫作背景和內涵等,讓學生慢慢形成主動查閱資料、主動閱讀的習慣,一個好的習慣讓人受益一生,長時間的堅持會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提高,其語文素養也會越來越高。
(二)定期組織開展讀書交流活動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成熟,思想觀念還處于動蕩階段,自主性比較差,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發揮主導者的作用,開展讀書活動,讓他們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激發他們閱讀的動力和興趣。如果是整個班級的學生都參加一本書的交流會,讀書心得難免會有重復交雜,對相似的內容學生逐漸會覺得枯燥無味。所以,老師要根據課本內容選擇適合本年齡學生閱讀、內容豐富、意義深刻的引申作品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愛的讀物,在給予充分的閱讀時間后組織一場讀書交流會,一組一組的學生以自己所讀作品中最喜歡的內容句子、所思所想和疑惑暢所欲言。教師在出現冷場的時候,拋出合適的問題引起話題,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每節交流課的結束老師進行總結,對進步大的學生、提出新穎想法的學生進行適當表揚或者獎勵。小學生的思想較簡單,有目的的活動更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閱讀中,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
(三)挖掘本土資源
近幾年,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引入了很多新課文,比如,五年級引入了《草原》《白楊》《威尼斯的小艇》等文章,大家在別人的作品中體會別人家鄉或所見風景的美,但是這些風景離學生的生活都比較遙遠,即使他們感受到那種美,卻不是切身體會,我們可以在所學文章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地引出新話題,夸夸自己的家鄉,這本來是二年級下冊的內容,但是我們可以讓五年級在所學課文的基礎上以自己的理解發現自己家鄉的美或者是地方的某一種特色,讓他們就所選內容通過上網、閱讀書籍等途徑查閱相關資料,尋找相關描述的內容,也可以自己創作發揮寫出獨特的文章,在課上進行分享討論,對于好文章、好作品最好讓大家進行朗讀,加強閱讀訓練。在此過程中,學生切身體會自己家鄉的美,并以此為傲,拓寬了視野,積累了素材。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工作是一個長期且見效較為緩慢的過程,所以,我們要穩扎穩打,不能急于求成,探索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課外補充,提高他們的閱讀量,培養其自主閱讀的興趣,充分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萬凌鵬.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2016(4).
[2]張利清.做好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18).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