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青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與新課程的逐步改革與推進,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就連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正朝著素質教育所要求的那樣發展。但在我國農村地區的大部分學校,尤其是部分偏遠的農村小學,教學改革卻仍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沿襲著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效果顯然與新課程改革所要求的目標是相悖的,與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也是相去甚遠的。基于此,針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農村教育是整個教育教學的關鍵,只有當農村教育提升以后,我國的整個教育教學才能得到提升。而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就顯得十分有必要,如何深化課程改革,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難題。基于此,本文下面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簡要探討,并提出以下幾點教學策略。
一、擺脫應試教育影響,更新教學理念
素質教育雖然明確指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著重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然而從目前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仍有大部分教師受到應試教育教學的影響,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向學生強行灌輸知識,完全忽略了學生主觀能動性與主體地位。在教學實踐中,任課教師往往會過于追求考試的分數,并強行要求學生刷大量的試題。但這種做法完全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數學素養的培養。可見,想要有效提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首先就需要數學教師徹底摒棄、擺脫應試教育教學的影響,通過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學校可以組織本校教師到各大進修學校進行鉆研學習,并通過觀摩其他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升自己的數學文化素養與教學水平,讓其將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以此提升農村小學的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二、合理制定教學目標,確保教學實施
美國學者布魯納曾說,有效的教學應當知道自己教學所需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可見,教學目標應當是實施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方向,同時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行動指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是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因此,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不僅需要強調知識與技能目標,更需要過程性目標的制定。例如,在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制定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具體的動手實踐中明確“平均數”含義,并且在認識平均數的過程中清楚直觀地認識到除法的含義;(2)不僅要求學生會認識除號,還會讀、會寫相應的除法算式;(3)通過具體的實際操作,提升學生動手能力與語言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無處不在。唯有當教學目標確定以后,教師才能有針對性、有目的性、有組織性地進行教學,學生也才能有意識地進行學習,以此提升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的都是“粉筆—黑板”一體化的講授式教學方法,整個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一與枯燥,學生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這與教師未能將學生當作學習主體有著莫大關系。在這一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未能真正參與其中,未能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與魅力,整個課堂教學也是流于形式。所以,為改變農村小學數學這種教學現狀,教師應當善于優化整個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在素質教育教學下,產生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如小組合作教學、情景教學、啟發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都是針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心理特征以及學習實際而產生的,將其運用到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轉變教學模式的影響,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與發展,讓其在自我體驗與實踐中強化動手、動腦的能力,讓其能夠集中注意力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與提升,讓其能夠向著社會所要求的那樣學習。
總而言之,農村小學受環境、資源等因素的影響,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未能及時吸收與消化素質教育對其的要求,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持續低迷。所以,為了轉變農村小學數學的這種教學現狀,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通過多樣化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式的運用,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積極性,讓其在具體的實踐中培養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以《小數大小比較》課堂教學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5):48-49.
[2]滕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以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科書《小數的大小》一課為例[J].教育,2016(38):67.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