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亭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班主任在執行教學管理工作時要注意采用有效的處理方法以發揮小學教育的積極功能,充分利用班會時間全面了解和解決班級問題,在處理問題時應注重方法,堅持“因人而異”的方針,全面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成長與發展環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
小學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內容是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和學校的發展需要,組建文明、和諧的班集體,對全班學生實施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有計劃地開展班會活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解決班級教育管理中的各種問題,將全班學生培養成品學兼優的高素質人才。本文將從拋卻懶惰,定期進行班委會調查工作;充分利用班會時間,解決班級問題;處理問題因人而異,注重管理方法三個方面來淺談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一、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小學生
班主任必須徹底拋棄陳舊傳統的管理觀念,在對小學生進行評價時,切忌將成績作為衡量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對待每一位小學生,都要一視同仁,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絕對不能戴著有色眼鏡去審視自己班級中的小學生。學習成績好的小學生,在其他方面也有缺點;學習成績差的小學生,在其他方面也有優點,作為班主任教師,必須全方位地去看待自己的學生,全面地去了解自己的學生,堅持因材施教的管理原則,幫助每一位小學生都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小學生樹立自信心,引導小學生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自己,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的價值和位置,感受到來自班主任教師真心的呵護與關愛。
二、重視小學生的實際需求
每一位小學生都有著自己的獨特個性,有的小學生需求比較少,有的小學生需求就會比較多,需求比較多的小學生,一般都會有著一種非常共性的表現,那就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狀態非常被動懶散。班主任教師必須高度重視這一部分小學生的需求,要深入了解他們到底在想些什么,站在小學生的立場和角度去思考他們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班主任只有做好這部分小學生的管理工作,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才能夠真正提高整個班級的管理水平。
三、充分利用班會時間,解決班級問題
班會在班級教育活動中的作用尤為重要,教師應充分利用班會時間,全面了解和解決班級問題,發揮集體教育的力量,培養學生崇高的品德,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小學生年齡小,在家備受寵愛,難免存在判斷能力差和行為舉止不文明、不禮貌等問題,班主任教師可以在班會上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小學生行為規范》,朗讀《弟子規》和《中華家訓》,和學生一起唱《咱們從小懂禮貌》,這樣不僅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道德規范,而且有助于提高班會的靈動性和趣味性。
其次,班主任教師應采用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導的方式努力擴散班級中的正氣,全面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對于品學兼優、熱愛班集體、維護集體利益、樂于組織和參加集體活動的學生,教師應予以適當的表揚,鼓勵其他學生要向他們學習,勇于參加集體活動,不斷完善自己。
另外,班主任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讓學生自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對于學生行為方面的過失和顯著的缺點,班主任教師不能開門見山地指責學生,應該委婉而有指向性地讓學生聽取自己善意的勸告和批評,并決心改正不良習慣,班主任的態度應親切、和藹而真誠,能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教師的親和力。
四、處理問題因人而異,注重管理方法
班主任教師在處理問題時理應堅持“因人而異”的方針,注重優化管理方法,特別是在進行后進生教育管理問題時,班主任教師不能放棄對他們的教育,應通過講明道理、因勢利導、疏通思想和循循善誘的方式積極引導他們正視自己的錯誤,樹立正確的辨別意識和價值取向,克服自身缺點,勇于改正錯誤,并發揮自身的優點與特長,對學生所表現的細微的進步,教師應予以適當地表揚,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某小學四年級一男生不喜歡聽課,作業也不按時交,考試成績特別差,班主任發現該學生非常喜歡畫畫,就問他想不想當畫家,學生表示自己的理想就是成為畫家。班主任教師因勢利導,對他說:“想要成為畫家,就要努力考取清華美院,學好文化知識。”學生聽了這話,從此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態度從之前的散漫轉變為端正、認真,成績也大幅度提升。后來,班主任組織了“繪畫小組”,讓該男生擔任組長,學生在繪畫活動中更加自信和友善,樂于指導其他同學作畫,在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最終從后進生轉變為品學兼優的學生。這說明班主任在處理問題時應注意管理方法,正確使用“因人而異”和“因勢利導”的方針。
參考文獻:
[1]張云鑫.淺談參加“2010年‘知行中國小學班主任教師培訓項目”學習感想:網絡學習,大勢所趨[J].新課程學習,2011(1).
[2]張含,孟偉偉.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