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順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學一直沒被人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不應該進行審美建構,答案是肯定的,目前來說不僅要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審美建構,還應較大力度地進行這項教學工作。闡述小學語文教學審美構建的重要性及必然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可以通過多方面來進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通過一些教學方法鍛煉學生鑒賞性閱讀能力,最終實現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建構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階段中初步系統接觸語文教學,影響學生以后學習語文的態度。在此教學中,教師應幫學生建立學習語文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鍛煉學生閱讀的能力,輔助學生閱讀的審美構建。
一、小學語文審美構建的特征分析
(一)愉悅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發現美好事物的能力,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性。其中審美構建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把文章美與教學美結合起來。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到更多文章中的美好語句,同時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入探索,建立學生語文閱讀中的審美性。
(二)人文性
審美建構的同時也是為了增加審美情趣。審美情趣影響小學生在今后學習、生活中的道德修養,這個特征決定了小學語文審美建構的人文性。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多選取一些美文讓學生去品悅,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章中所表達的道德以及精神。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文章中具備的美來教導文化知識和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是審美構建的目的之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習了文化知識,還感受到文章帶來的精神能量,幫助小學生建立人格修養。因此體現了審美建構的人文性。
(三)創造性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受教人,而教師作為傳授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變得尤為重要,教師在與學生互動過程中,課前備課的內容應該因為學生的性格、學習能力不同時刻做著變動。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不在生硬地學習老師傳授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傳授給自己一種知識的靈活性,如此跟學生創造了更多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能更好地體會審美構建中的創造性,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因為審美感的提升能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構建目標之一便是提高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在學習語文中享受美并不斷創造美。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構建是進一步研究文章本身的審美內容,并且能發現另一個出發點的審美意境。并且從教師的教學內容、教材的研讀還有閱讀等方面建構閱讀的教學模式。我通過以下兩點來闡述小學語文教學的審美建構,
(一)把握教材原本美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章描述了很多的自然美,但因為通過文章直白表述,學生理解及想象的可能會比較模糊,教師便可以整理教材內容,利用小學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教導學生。在文章中存在的自然美,一般可以通過形態、色彩、影像等美好方面進行描述。
文章通過對自然景物造型與狀貌形象的描寫體現自然的形態美,但由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發現美的角度不一樣,同一處自然景物因不同的人或不同角度欣賞帶給人的審美感受也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美,但不要定義美的意義,培養學生自己的審美感受。景物相互搭配的色彩讓人在視覺上有著無法言語的享受,給人帶來自然的色彩美,在杜甫的《絕句》中就巧妙運用很多色彩讓人感覺詩如畫一般,讓人容易融入意境中。音響美是由自然界的聲音組成的,在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通過兩種聲音不僅表明了游玩的環境,更體現了詩人的歸隱之意。文章中自然景物形態、色彩、音響的美好描述更易讓人感受景色的美好。
(二)拓寬閱讀面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構建應該把教材作為基礎但不應僅限于教材中,教師應圍繞課本教材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教材的主要作用是來培養學生對文章審美的方式,而擴寬閱讀面,可以開拓學生的審美思維,讓學生的知識面不僅僅停留在教材,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拓寬閱讀面同時讓學生積累更多美好的語句,對于語言的運用上將更貼切,更利于審美的構建。
總之,人的思維方式在小學階段是形成的關鍵時期,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有了相對重視,而小學語文閱讀教育的審美建構便符合新課程對于小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教師引導學習教材但不停留在教材上讓學生掌握審美方式,提高學生素質修養。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建構進行了簡要論述,望大家品鑒。
參考文獻:
[1]胡平,焦書蘭.國外閱讀發展研究的新進展[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
[2]蔣濟永.審美閱讀:一種存在方式的描述:審美閱讀系列研究之一[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4).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