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煥英
摘 要:學生素質教育重要的內容包括德育,德育就是對學生的思想、法律、心理以及道德等進行相關的教育。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德育教學的實效性在小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小學德育教學的熱點問題。因此,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德育教學,并能及時轉換教學理念,更新教學內容是提高小學德育教學實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理念
小學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關鍵時期,小學生是祖國的希望與未來。因此,小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祖國現代化的建設以及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夢想。所以,提高小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顯得尤為重要,雖然小學的德育教學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距離實現祖國的偉大夢想仍具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小學的德育教學工作有待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德育實效性教學展開討論。
一、小學德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德育教學工作重視程度不高
如今,我國整體的教育水平還不夠高,對文化知識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德育教學。由于文化課可以讓學生很快考出較高的成績,但是德育課卻不能。目前,很多小學學校更多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生成績,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這與新課改教學要求有巨大的差距。因此,并沒有將德育課重視起來,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德育沒有很好地聯系在一起,這樣不利于小學生的成長。
(二)教學活動過于形式化
目前,很多小學學校雖然開展了德育活動,但是大部分德育活動只講究形式,而缺乏了應有的特色性以及差異性,使得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德育活動都一樣,這樣就不會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對于學生的教育效果也不會很好。除此之外,我們發現,大部分學校的德育活動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的創新改革,這不僅是浪費學校的資源,也是浪費學生的時間。
二、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的策略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
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為了有效促進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小學教師必須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加強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另外,為了有效應對目前的教學形勢,我國相關的教育部門和機關應該以實際教學情況為根據,制定相應的制度規章,以此來保障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小學老師應該加強自身學習意識與能力,積極主動應用接收網絡教學知識,拓展知識領域,并能夠充分運用創新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德育工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成長。
(二)加大教育力度,增強德育教學工作的創新意識
首先,小學生都不乏勇敢冒險及嘗試精神,老師在開展德育工作過程中要實時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比如老師可以通過利用朋友圈、空間等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了解掌握,或者時事新聞對學生進行引導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人生觀。另外,小學教師也要注重對創新精神的結合應用,積極革新教學形式與內容,比如老師可以充分借鑒網絡傳播方法與規律,積極學習微課等教學方法,有效運用網絡技術進行德育工作。
(三)教育學生的一言一行
我們通過調查,不難發現,現在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的人不知道尊重、沒有規矩。在課堂上不尊重師長、不熱愛集體,在生活中不孝順父母。這樣的學生在將來的社會中如何立足。因此,小學教師應該從第一天開始為學生樹立道德思想,從一言一行來影響他們,讓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素質、教養的人。
(四)豐富德育教學方法,提升教師德育能力
德育教學的內容來自于生活,德育教學活動離不開生活。因此,小學教師一定要注重將德育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增強學生的道德實踐,讓學生在自我實踐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除此之外,教師要豐富德育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來豐富教學模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教師的德育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不僅影響著學生,也影響著德育教學的實效性。所以,學校要通過各種措施來提升教師的德育能力。
總而言之,提高小學德育教學的實效性是當今教育發展的必要性,也是推動小學教學的必然選擇,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小學教師需要不斷更新德育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方法、提高創新意識,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學生,來提高小學德育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婷婷.對小學德育實效性問題及對策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2(73).
[2]任偉.對新時期加強小學德育實效性的思考[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12).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